文/魏美娟
作者单位/江西省儿童医院
每每到今天,作为大家“身边的护士朋友”,总会被 “护士节快乐”簇拥着。一句简单的问候,或是几个字的信息,又或是一束鲜花,这些祝福总会提醒我,每一个孩子给我每一个特别的日子,这些孩子犹如晶亮绚丽的链,让我的这些日子过得灵动有趣。这些日子在脑海中,就像在老式放映机“哒哒哒”地转动着,让我久久的感动。
过去的日子里,我们很拼,三班倒的我们,坚持奋斗在临床一线;我们很职业,救治患儿的我们,有时一个姿势几个小时;我们很能扛,面带微笑的我们,多少心酸唯有自己知道;我们也很有爱,工作间隙的我们,陪伴患儿欢声笑语。但其实,我们还有一个名字——“绣娘”。
我是一名护士,在医院PICU(重症监护病房)工作。PICU是无陪病房,为了能更好地给这些孩子们检查身体与观察病情,孩子们需要换上病号服,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脱个精光,不能有一处遗漏。因此科室会预备好各个不同型号的棉布小衣服。这些可爱的小衣服安静地躺在各自的小角落,等待着主人们的召唤。但因为主人们的特殊性,一换一消毒,时间长了不免有些小损坏,有些掉了扣子,有些带子断了,有些领口破了……这也练就了每一个PICU护士拥有另一项新技能,缝缝补补,做一个出色的“绣娘”。
在忙完工作,我们会抽出时间对这些可爱的小衣服查漏补缺。将消毒好的小衣服各个型号分类放好,将有些小破损的挑拣出来,便开始绣娘活儿。绣娘,提到这词,便有种优雅之感,从收纳盒将针、各色线、顶针、布条等准备好,穿针引线,手随着缝补的动作一伸一收,一张一弛。缝补,那一刻感觉是幸福的。在我的脑海中,一刹那浮现出儿时自己依偎在外婆膝下的场景,外婆带着老花镜缝补衣服,我就像一只小懒猫,紧紧地贴着她,想想甚是感动。现在是孩子们在我的身边,而缝补的是我,这样熟悉的感觉让我沉醉其中。衣服的带子断了,我把小碎布叠卷起来缝成一条细细的小带子,再缝在小衣服上面;撕开了的衣服,把内侧稍稍对折,但是不能对折太多,因为皱折太厚实,那样会硌着孩子,穿起来会不舒服,这时候就需要考验手工活了,有时候同事们在一起,会将缝补好的衣服放在一起,比比谁的杰作好,比拼一局下来,其乐无穷;我们也会制作一些手工小动物。新入的同事总会在老师们潜移默化的带领下,加入“绣娘”的行列,刚开始那会,总能听到一声声,哎哟,哎哟……这就是不小心刺到自己的手指了,但这都没有阻挡大家的热情。
“阿姨,我穿的这个衣服是你缝的吗?我觉得缝的这块地方特别软。”孩子华的声音打断我的入神。他12岁,白净,乖巧,甚是可爱。因硝酸盐中毒入院,现已脱离危险期。“小华,你的嘴真甜,我也不知道具体是谁缝补的,但肯定是我们这些护士阿姨的杰作。”他频频点头,然后开始了他的话匣子,和我讲了他的学校、学习情况等等。后来我们一起开心地合影拍照,因吸氧贴在上嘴唇处的胶布,他自嘲地说,自己长了白胡子,但是好像和爷爷的白胡子不一样。顿时我和同事们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最后他还用稚嫩声音给我们唱歌。小华只是我们遇到的可爱孩子中的一个。他现在已经上大学了,在每年的护士节,他都会给我发来祝福的短信,特别感动。
午后的阳光从窗户爬进病房,针不再是锋利的,回忆是温暖的,病房不是冷漠的,此刻在缝补的女人是美丽动人的。看着缝好一条条平整的线条,一个个纽扣,觉得别有滋味,这是一种温情的美,一种满足感,缝补的那块地方也特别柔软,我们的“绣娘”之路也是温情处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