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俊标 吕建林(通讯作者)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 江苏 南京 211100)
肾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当肾结石直径较大时,往往会阻塞肾盂出口,引起肾积水,因肾结石的位置较高,采用输尿管碎石往往不能奏效,此时通常采用经皮肾镜碎石法,在B超或者X线的引导下,建立皮肤与肾盂通道,肾镜由这个通道进入到肾脏,利用激光把肾结石击碎后冲洗出来。本文旨在探讨B超和X线两种不同的引导方式,对于经皮肾镜碎石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5天清石率、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疗效。
选取2014年1月—2019年1月我院符合入组条件的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病例73例。纳入标准:(1)肾结石诊断明确;(2)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取石术;(3)结石大小处于1.5~3.0cm之间;(4)年龄25~70岁;排除标准:(1)存在严重心、肝、脾、肺、肾功能不全者;(2)严重内环境紊乱者;(3)合并全身感染或免疫功能缺陷者;(4)复发性肾结石者;(5)术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人血白蛋白、免疫制剂者。
采用B超引导穿刺34例,定为BU组(B-ultrasound group,34例),采用X线引导穿刺39例,定为XR组(X-ray group,39例)。
BU组:麻醉成功后,患者取截石位,将输尿管镜自尿道外口置入膀胱,在输尿管镜直视下,将F6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患肾内,保留导尿、固定输尿管支架管后,改患者为俯卧位,再次消毒、铺巾,使用20ml注射器向输尿管支架管内注射生理盐水,建立人工肾积水,B超探头涂抹耦合剂后,以一次性护镜套包裹,B超探查结石和肾积水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点位,采取平面内、头端穿刺的方式,穿刺针在B超直视下穿刺入盏颈口,拔出针芯,见有尿液流出,将斑马导丝置入穿刺针内,到达肾内,取尖刀片沿穿刺针将切口扩大至1cm,拔出穿刺针,取筋膜扩张器从F6逐渐扩张至F18,每次扩张均见尿液流出,留置F18剥皮鞘,将肾镜沿剥皮鞘进入肾内,直视下使用钬激光将结石击碎至4mm以下,使用水泵将碎石自鞘内冲洗出来,碎石成功后,常规留置F5双J管,留置肾造瘘管,保留导尿,术后第2天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开放肾造瘘管,术后5天复查KUB,停止保留导尿,术后一月拔除双J管。
XR组:麻醉成功后,患者取截石位,将输尿管镜自尿道外口置入膀胱,在输尿管镜直视下,将F6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患肾内,保留导尿、固定输尿管支架管后,改患者为俯卧位,再次消毒、铺巾,X线透视,得到肾结石基本图像,使用20ml注射器向输尿管支架管内注射稀释的碘海醇,建立人工肾积水,再次X线透视,见到扩张的肾盂肾盏图像,选择合适的穿刺点位,穿刺针在X线透视下穿刺入盏颈口,拔出针芯,见有尿液流出,将斑马导丝置入穿刺针内,到达肾内,取尖刀片沿穿刺针将切口扩大至1cm,拔出穿刺针,取筋膜扩张器从F6逐渐扩张至F18,每次扩张均见尿液流出,留置F18剥皮鞘,将肾镜沿剥皮鞘进入肾内,直视下使用钬激光将结石击碎至4mm以下,使用水泵将碎石自鞘内冲洗出来,碎石成功后,常规留置F5双J管,留置肾造瘘管,保留导尿,术后第2天复查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开放肾造瘘管,术后5天复查KUB,停止保留导尿,术后一月拔除双J管。
手术时间(分钟):以尿道外口插入输尿管镜为开始时间,缝合固定好肾造瘘管为结束时间。
术中出血量(ml):冲洗液Hb浓度(g/L)/术前Hb浓度(g/L)×冲洗液量(ml);
术后5天清石率(%):术后第5天复查KUB,未发现结石影,或发现不大于0.3cm的结石影,认为结石清除[1]。
术后并发症:感染:体温≥38.5,持续2天,出血,脏器损伤。
BU组与XR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结石大小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BU组的手术时间较XR组手术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U组的术后5天清石率与XR组术后5天清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U组的术后并发症较XR组术后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5天清石率及术后并发症比较
肾结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肾结石体积一般较大,难以通过输尿管镜或者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通常需要经皮肾镜碎石(PCNL),而经皮肾镜的难点在于碎石通道的建立,常用的方式主要有B超引导和X线引导,经X线引导不可避免的将外科医生、护士、患者暴露于辐射之下,这种辐射可能导致机体多个器官受到影响,比如性腺、骨髓、眼睛和甲状腺[2-3]。而在这些器官中,性腺更为敏感,因为男性睾丸中的精原细胞受辐射的影响较大。即使是小剂量的0.15Gy也会导致精子数量减少。如果辐射增加到0.5Gy以上,可能发生短暂性无精子症。高剂量辐射(5-6Gy)也可导致不孕[4]。
B超的本质是一种声波,它能向一定方向传播,而且可以穿透物体,如果碰到障碍,就会产生回声,不同的障碍物产生的回声也不相同,通过仪器收集回声,并将声信号转化为视信号,显示在屏幕上,便可以直观的了解物体的内部结构,有研究表明B超引导穿刺,可以清晰地显示肾脏及周围器官的各种断面像,准确性很高,且无辐射暴露[5]。然而,比较X线引导和B超引导的疗效和并发症的数据仍然很少,本文BU组比XR手术时间更短,因B超引导穿刺,探头灵活,定位方便,而X线引导穿刺,C臂机较为笨重,调整位置较费时,且需多次透视,造成了总体手术时间延长。BU组的出血量较XR组少,我们认为,这是由于超声波增强了肾盏和周围解剖结构的可视性,且术中可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选择血管较少的区域进行穿刺,因此,可减少穿刺通道出血。BU组与XR组的5天清石率无明显差异,我们认为,这是由于我们的PCNL手术,不管是B超还是X线引导,穿刺大多数选择了中盏,因中盏不仅可避免损伤胸膜,还可以较快的到达结石位置,穿刺通道相似,结石大小无明显差异,因此,造成了B超和X线清石率相仿,Basiri等也有相似的研究,他们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46例XR-pcnl组和46例BU-pcnl组,在pcnl治疗后,观察两组清石率无明显差异[6]。BU组比XR组术后并发症更低,考虑B超引导穿刺手术时间更短,穿刺路径更精确,出血量更少,造成了BU组术后并发症更少。
本次因纳入的对象较少,未观察到严重的并发症,如肠道损伤,但有报道称,B超引导穿刺相比X线引导穿刺,可降低肠道损伤的风险,因患者在术前CT检查(仰卧位)时的肠道位置,和手术时(俯卧位)的肠道位置,往往会有改变,而X线引导穿刺并不能探测到肠道位置的改变,拟定的穿刺路径就有可能损伤到肠道,而B超穿刺全程可视,可以避开肠道,从而提高穿刺的准确性[7-8]。
与X线引导技术相比,B超引导下的PCNL并不降低手术效果,且它具有防止辐射暴露和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尤其适用于逆行输尿管支架置入失败的患者以及妊娠期患者[9],我们认为,行PCNL治疗肾结石,应优先选择B超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