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梦芯
摘要: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下,信息传播逐渐在社交媒体领域大放异彩。受众对新闻的信息的需求通过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就能够快速获取。各大新闻媒体在“两微一端”的发展上也与同自媒的发展体并驾齐驱。随之,“报纸消亡”的论调在互联网时代下又进一步加深。报纸作为传统媒体自身有较强的公信力,报网融合是在信息时代下必须要走的一步。本文将中外两家报纸媒体在融合过程中进行对比,为国内报网融合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报网融合;媒介融合;環球时报;华盛顿邮报
报纸作为纸质版的传统媒体,在内容传播上,有其明显的优势,其报纸的可信度和公信力是新媒体无法企及的。如今,报纸的受众逐渐减少,人们的注意力都停留在移动终端上,所以报纸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是当今时代的必然趋势与结果。报网融合也逐渐从内容上的融合转向为技术、媒介运营等方面的“全方位融合”。
一、报网融合
报网融合在内容上的相关定义给出的是:报网融合是媒介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指报纸和网络的融会贯通并加以整合,即纸质媒体和网络媒体在信息采集、制作、传播过程中的全方位的渗透、交叉与合作。
目前,我国报业集团的融合已经达到了新的发展阶段,报纸和网络之间不再是相互独立的发展模式了,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新闻采集和新闻内容发布上,报网融合实现的是“全媒体”式的采编方式。使得报业集团进入到了更深度的融合层面,成功的实现报纸的转型。
我国报网融合发展的较好的就是《人民日报》了,《人民日报》已经不仅仅是一张报纸了,《人民日报》在两微一端上的发展也已步入前列,其中《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打造了全新的新闻生产体系。在内容采集,生产,传播上根据不同信息的传播特点,分入不同的传播渠道。实现7*24小时的全媒体新闻采编和发布,是实现媒介深度融合的典型案例。
二、《环球时报》的报网融合之路
《环球时报》是一家放眼国际新闻的综合性报纸。擅长解读外交领域的新闻,且具备较高的权威性。《环球时报》是人民日报社旗下的报刊,也是中国第二份面向全国发性英文版的报刊。在报网融合的进程中,《环球时报》保留自身的特色,打通线上线下的信息传播,推出了一系列新媒体产品,为传统纸质媒体融合之路提供借鉴。
在内容融合上,《环球时报》纸质版的核心内容一国际时事新闻为主,注重原创,坚持把系新闻的观测点放在中国,用中国人的眼光看世界。所以其线下产品之一《环球时报》手机报的基础内容依托纸质版的报道。其特色是发布短小、精炼的重点新闻内容。
在渠道融合上,《环球日报》旗下设有环球网及两微一端。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的新闻传播,每日头条微推报道都达到超过10万的浏览量。《环球时报》在信息传播中抓住主流传播渠道,注重吸引年轻受众,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如今在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已不再是媒介融合过程中的主要因素,内容要有特色的东西,《环球时报》的副总编谢戎彬指出:“融合报道不能丢了魂”在报道上要坚持立场,发扬报刊的特色进行深度的内容报道。
三、《华盛顿邮报》在互联网时代下的融合发展
《华盛顿邮报》成立于1877年,是美国最大、历史最悠久的传统媒体之一,其报道风格较为中性,可以相对客观地反映国际主流媒体对于世界热点的关注情况,报道相关具有高热度的新闻事件,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度和话语领导权广受认可[1]。
《华盛顿邮报》作为老牌的传统媒体在内容上有资深的编辑,专业的调查记者。虽在内容上有充足的优势,也难逃互联网的冲击。《邮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发掘了“数据新闻”,将数据与技术融合实现数据可视化,直观呈现新闻要点。如《邮报》在2017年持续报道特朗普慈善事业的真实性就采取的数据新闻的形式,该篇报道获得了“全国报道奖”。在技术融合上值得报业集团的借鉴。
在渠道上,《邮报》也选择积极拥抱互联网,与社交媒体平台开展合作,包括脸书、推特。这种渠道输入潜在的将社交平台上的大量用户转换为《邮报》的长期受众。在移动终端上,《邮报》与苹果手表合作,根据不同终端的特点,量化新闻内容的设计。《邮报》实现了多平台的不同内容发布,保证了受众碎片化的阅读。
在运营管理上,《华盛顿邮报》在经营策略上也实现了突破。《邮报》注重数据的呈现,在人才的引进中招募专业的技术性团队,专门呈现数字化技术。在品牌上,利用平台优势不断推广自身的品牌价值。
《华盛顿邮报》的融合过程中在用户、内容、运营上都展现了出色的成绩。在2013年《邮报》被亚马逊收购后,短短两年的时间,网页访问量就超过了《纽约时报》在互联网时代成功转型。
四、报网融合的启示与思路
《环球时报》与《华盛顿邮报》虽然是中外两家纸质媒体都在互联网时代“逆生长”开辟出新的“报网融合”之路。报纸作为纸质媒体历经百年历史,沉淀着诸多优质的内容与优秀的采编人员。报纸消亡的论调如今还为时过早。在变化的时代,新闻媒体要积极与互联网和技术融合,开拓出一条新的报业融合发展之路。让报纸的光辉继续在互联网时代熠熠生辉,让更多优质的内容以新的方式传播到受众中来。
参考文献:
[1]张宇莲,陈庆宇.从《华盛顿邮报》G20报道观察中国经济的世界影响力[M].时代金融,2018 (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