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理论融入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病人护理中的实践及效果研究

2019-10-15 04:41王念婷陈仁花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3期
关键词:介入治疗护理

王念婷 陈仁花

【摘 要】目的:研究质量控制理论融入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病人护理中实践与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介入治疗,纳入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依据随机自愿原则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8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80例患者在护理服务中融入质量控制理论,对比2组患者不同护理方法下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自我检测、规范服药、饮食控制、社会功能、生理功能等生存质量指标与对照组对比明显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病人护理服务中融入质量控制理论,可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提高,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质量控制理论;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3--01

脑血管疾病属于一种多发性急危重症,主要分为出血性与缺血性两类,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总比例的75%~85%左右[1]。此种疾病的治疗方法常选取介入治疗,有效的护理干预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鉴于此,我院特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质量控制理论下护理干预的实施措施与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时间为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选取我院收治的16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介入治疗,本组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认可,且纳入患者均已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依据随机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80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龄44~78岁,平均(54.12±5.48)岁;对照组80例患者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40~76岁,平均(54.86±5.22)岁;2组患者的临床数据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80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准备、术中配合以及术后密切观察等护理措施。

观察组80例患者在护理服务中融入质量控制理论,具体护理方法:首先,创建质量管理制度,输入组织成员、患者护理战略目标,并在实际护理服务中逐渐完善改正,确定最佳的护理方法的正确性、科学性,准确评估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改正[2]。若患者出现肢体偏瘫、精神障碍等症状时,立即给予患者精神障碍性药物、抗偏瘫性药物治疗。在开展护理工作中应由业务优秀、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评估质量,针对性开展护理指导,有助于护理工作的顺利实施,使患者的合理需求得到最大程度满意,护理服务开展期间一旦出现不良事件,需立即调查原因并予以纠正,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护理方案,保证所实施开展的护理工作具有合理性[3]。具体护理方法:①饮食干预:嘱咐患者以低盐、低脂饮食,多使用优质蛋白、富含高维生素的易消化食物,多食用新鲜瓜果蔬菜,减少便秘的风险。每日少食多餐,多喝温水,保证体内水分充足。②行为干预:纠正患者的不良行为与生活方式,监督患者正确用药,定期测量患者的血脂、血压等生命指标,准确评估患者的损伤与残疾程度,根据患者耐受性制定合理的康复训练方案,并开展一对一的系统性康复治疗。③认知干预:向患者及其家属普及急性脑血管病相关知识,从安全防范、并发症、诱因以及预防等方面内容出发,开展个性化健康宣教,告知患者遵医嘱用药的必要性,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采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存质量,具体包括自我监测、饮食控制、规范服药、社会功能以及生理功能等指标,得分越高提示患者的生存质量越佳[4]。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资料应用SPSS20.0软件比较,以(n,%)描述计数资料,行卡方检验;以()描述计量资料,行t检验;若数据比较P<0.05,则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指标得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急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血管性循环障碍所引发的急危重症,具有起病急、病情严重的特点,随着病情发展可形成脑梗死、脑溢血、脑血栓等疾病,常伴发肢体偏瘫、严重昏迷、精神障碍等神经系统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生存质量[5]。急性脑血管病症的发病率、致残率与死亡率较高,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是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介入治疗是一种新兴、有效的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使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提高。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的护理服务中融入质量控制理论,可通过对护理措施实施过程中的细节、程序进行精准的质量控制,通过对护理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观察,完善护理方案,可使护理服务的科学性、合理性显著提高,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急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行介入治疗时在护理服务中融入质量控制理论,可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丁彩霞.质量控制理论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b04):180-180.

蓝艳.对行介入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实施优质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4):73-74.

蔡万兴.优质护理对行介入诊断治疗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并发症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1):145-146.

杨学凤.介入护理在脑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4):159-159.

何水云,王卉,时秋英.质量控制理論在急性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4):137-138.

猜你喜欢
介入治疗护理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心血管介入治疗后拔管反应的临床研究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髋部滑囊炎的介入治疗探讨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静脉溶栓治疗后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介入治疗中替罗非班的应用及意义探究
探讨氯吡格雷预防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血管的临床疗效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