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华
【摘 要】目的:探究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输血治疗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150例,参照组实施常规的输血检验,研究组实施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工作,比较两组输血检验安全情况。结果:研究组输血检验安全事故总发生率(2.67%)明显低于参照组(18.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的实施有效降低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患者输血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R45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3-00-01
医疗服务单位的輸血工作向来任务繁重,是临床救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输血检验工作质量影响着行输血治疗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医院输血检验技术水平不断在进步,取得重要的突破,如,替代性输血发展为治疗性输血,输注成分血替代全血[1]等。人类血液具有较强个体性,成分复杂,输血时血液提供者与血液接受者由于多种因素很可能出现互斥反应、不良反应,严重影响输血成功率,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的实施有效保障临床输血安全,辅以先进的医疗设备以及专业的医疗团队,可最大程度保障患者输血治疗的安全。本文主要探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应用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行输血治疗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每组150例,参照组患者男女比例92:58,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36.18±5.24)岁,19例有妊娠经历,38例有输血病史;研究组患者男女比例90:60,年龄19~78岁,平均年龄(35.72±4.78)岁,20例有妊娠经历,37例有输血病史。其余基线资料使用SPSS17.0软件统计分析,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实施常规输血检验工作,包括:利用血型实验配血系统、主凝胶,采用微柱凝胶法与手工凝聚胺法(MPT)[2],鉴定患者的血型,完成交叉配血操作,同时利用抗筛谱细胞与反应卡实施配血检验工作。输血检验过程严格依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3]最新修订的操作标准予以实施检验工作。处理细胞时选取浓度160万U青霉素与pH为9.8的24ml巴比妥缓冲液,将其混合加入2ml O型红细胞,静置于室温条件下60min,随后用0.9%生理盐水进行洗涤,保存。研究组在参照组常规输血检验工作的基础上实施质量控制,主要有:输血前检测标本,确保所收集的标本均符合输血标准,掌握患者的基本信息、免疫状态、输血状态等情况,妥善保存患者资料,严格核对血液标签及血液包装袋,确保准确无误,入库冷藏。保管血液时,加强质量控制,合理控制冷藏库温度,维持2℃~6℃最适宜,及时做好记录统计工作,保证消毒到位,以确保输血安全度。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安全事故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输血前后消毒状况、配血状况、输血传染病发生情况暴露职业等。
1.4 统计学方法 组间检验运算以统计学软件包(版本:SPSS20.0)进行辅助,经t检验和卡方检验,对应以()、(n)%表示,当P<0.05,则表示组间所得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数据表明,150例研究组,输血前后消毒工作发生问题1例(0.67%),发生配血问题1例(0.67%),2例(1.33%)发生职业暴露,未发生输血传染病问题,输血安全事故总发生率2.67%;150例参照组,输血前后消毒工作发生问题3例(2.00%),发生配血问题5例(3.33%),9例(6.00%)发生输血传染病问题,10例(6.67%)发生职业暴露,输血安全事故总发生率18.00%,研究组输血检验安全事故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临床治疗中输血工作实施范围较广,实施步骤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可能对患者的输血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医疗服务单位应重视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工作的实施质量,血样标本采集、血型检测以及配血过程都应严格依照标准流程。输血检验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能够有效地应对输血安全不良事件的发生。医院实施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应进行源头管理,保证血源质量,仔细核对血液提供者的信息资料,确认血液标签以及包装袋,严格控制血液冷藏工作质量,时刻关注并记录冷藏库的温度等条件,确保血液质量。
针对输血检验过程,医院可以从三个方面加强质量控制:(1)输血检验工作,这一过程发生失误容易造成血液病毒感染,严重影响后续的输血工作,威胁用血者的生命安全。为了降低血液感染概率,采集血液前应严格检验血液提供者的血液质量,包括检查梅毒抗体、抗-HBV[5]等,血液接受者也应进行血液检查,确定输血适应症,实施源头治理,降低疾病感染发生率。(2)血型鉴定工作,实施交叉配血之前必须鉴定血型。医护人员应选取具有时效性、生产文号具全的血清,严格遵循标准流程进行试验,注意把控血清与血球的比例,并实施正反定型工作,每一个操作步骤都应依照试剂说明书,确保血型鉴定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3)交叉配血工作,这一环节旨在检测出与常规血型不相容抗体,技术标准依照《临床输血技术规范》,检测方法为MPT法。
本次研究,选取300例行输血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实施常规的输血检验,研究组实施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结果研究组输血检验安全事故总发生率(2.67%)明显低于参照组(18.00%),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血型实验室实施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十分有必要,相关工作人员应注重关注患者血液凝集现象,检查具有妊娠史或输血史患者的不规则抗体,核实血液提供与血液接受双方的信息资料,详细记录检测结果,实施交叉配血时仔细核查血液样本是否符合标准,避免实验失败。同时,应严格依照输血检验的相关临床操作规范,做好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工作,完善输血管理体系,提升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严格把控输血工作各个流程,降低输血感染、职业暴露以及交叉配血出错等输血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综述,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工作的实施有效降低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提高患者输血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许慧,王昌壁.质量控制在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8):298.
刘金荣.血型实验室的输血检验质量和输血安全控制探究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08):177-179.
管占伟,常亚丽.血型实验室输血检验的质量控制与输血安全探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15):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