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2019-10-15 10:42李家昆
云南地质 2019年3期
关键词:安山岩黄铜矿磁铁矿

李家昆

(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200)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东印支板块与吕都-思茅-琅勃拉邦中间板块的缝合带。为中国西南三江墨江被动陆缘构造带在老挝境内的南延,是老挝重要的金、铜多金属成矿带之一[1]。

矿区处在北北东向展布的墨江-黎府火山岛弧带南东部,其北西以墨江-程逸深大断裂带为界,南东以孟卡西-普雷山大断裂为界。在这两条大致平行展布的区域性深大断裂挟持下,使该区内总体构造表现为以NNE向为主的宽缓复式褶皱、断裂,次为近SN向、NNW向褶皱、断裂和近EW向次级断裂,具有多期次叠加的特征,区域岩浆活动强烈,构造演化表现为早古生代-中三叠世(Pz1-T3)奠边府-黎府洋消退及东印支板块向西俯冲,并伴随着强烈的基性-中酸性火山活动(二叠系上统长兴阶下部),侵入岩主要为花岗闪长岩、云英闪长岩为主,伴有二长岩、闪长岩、石英二长岩、闪长玢岩、花岗岩,侵入体呈岩枝、岩株状产出。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为本区的有色金属成矿提供了有利条件。

1 矿区地质特征

1.1 矿区地层

矿区内地层还有待研究和划分,目前可以肯定的是矿区地层包括了上石炭统-下二叠统(C3-P1)灰岩、粉砂岩,以及上二叠统-下三叠统(P2-T1)的安山岩和第四系(Q)。

(1)上石炭统-下二叠统(C3-P1):分布于工作区的中西部,走向呈NNE向,底部出露不完全,多呈透镜体、带状产出。其岩性主要包括结晶灰岩、生物碎屑灰岩、泥质粉砂岩、泥质砂岩及凝灰岩等,局部见大理岩。

(2)上二叠统-下三叠统(P2-T1):该套地层覆盖工作区的大部分面积(60%),主要为中基性喷出岩,岩性主要为安山岩。局部夹杂着硅化粘土岩和块状粘土岩。该中基性安山岩是矿区的主要赋矿围岩,矿体赋存于在蚀变安山岩中。

(3)第四系(Q):主要分布于工作区的西侧、东侧河谷地带,呈条带状展布,主要为坡积和冲积层,其上部为土黄色、浅黄褐色粘土层,含少量碎石,较疏松。下部为黄褐色粘土、砂、碎(砾)石,碎石成份以灰岩、安山岩、花岗闪长岩为主,磨圆度较好。

1.2 地质构造

矿区位于北东向区域性大断裂带上,区域构造较复杂,以断裂构造为主,具有多期次活动的特点,断裂带对岩浆岩的展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次级平行断裂控制着矿化带的展布方向。断裂主要分为三组:一是北北东向断裂;二是近东西向断裂;第三为北西向断裂。

(1)北北东向断裂:是最为发育的一组断裂,该组断裂为琅勃拉邦深大断裂的次级断裂,是区内主要的控矿、容矿构造,北北东向断裂主要有F1、F2、F3断裂(图1)。

F1断裂:位于工作区中西部,走向20°,倾向北西,倾角60°~80°,出露长度约2.2km,地表宽度5m~20m,其性质为逆冲断裂,局部充填大量的石英晶簇,上下盘均为安山岩,蚀变主要为青磐岩化、硅化等。该断层为主要的容矿构造;

F2断裂:位于工作区西部,紧邻F3断裂,走向20°,倾向向西,倾角50°~80°,出露长度约1.2km,地表宽度4m~50m,其性质为张性断裂,局部充填大量的石英晶簇。该断层为主要的容矿构造。

F3断裂:该断裂自工作区西侧通过,长度约8.5km,是区域性深大断裂,呈北东向展布,向北东经琅勃拉邦、丰沙里与越南的奠边府断裂相接,向南西进入泰国与程逸断裂相接,在老挝境内长逾400km。该断裂为思茅-丰沙里微板块与琅勃拉邦岛弧带的分界断裂,下延深度很可能超过岩石圈,断裂强烈活动时期为早二叠统-中三叠统,是区内控岩、控矿构造。

矿区西北部为一轴向北东,轴面西倾的小型斜歪褶皱。其东翼灰岩产状为105°∠55°,西翼灰岩产状为310°∠41°。此外,在矿区东北部出露的泥质粉砂岩其产状向南东倾,倾角48°,而在矿区西北部出露的泥质粉砂岩其产状向北西西倾,倾角48°~50°,两者中间为安山岩,因此推测在矿区北部可能存在一较大的背斜褶皱。

1.3 岩浆岩

区内岩浆活动较为剧烈,大范围发育喷溢相火山岩,分布于矿区中东部,主要见有闪长岩脉和花岗闪长岩脉等出现。岩石普遍见绿泥石化、绢云母化、褐铁矿化等。

同时亦穿插在矿区西部的灰岩及泥质岩中,总体呈NE方向展布。岩类为中性安山岩、少量斜长斑岩及花岗闪长岩。在钻孔中见闪长玢岩、闪长岩及闪辉煌斑岩。

1.4 变质作用及围岩蚀变

1.4.1 变质作用

矿区内变质作用主要有区域变质作用、热液蚀变~交代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等。区域变质作用主要表现为一套绿片岩相的板岩、粉砂质板岩、变质粉砂岩等岩石组合;热液蚀变~交代变质作用表现为围绕各类岩体外接触带产生的角岩、矽卡岩等岩石组合;动力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断裂破碎带中的各类构造角砾岩、碎裂岩、糜棱岩等岩石组合。

1.4.2 围岩蚀变

矿区中围岩蚀变与矿体的产出有着明显的依存关系,且蚀变程度强烈,蚀变类型复杂,蚀变类型主要为硅化、云英岩化、绢云母化、青磐岩化、矽卡岩化、黄铁矿化及黄铜矿化,其次为钾长石化、碳酸盐化、泥化以及表生作用形成的褐铁矿化。无蚀变或蚀变微弱的岩石含金很弱或不含金。由于围岩成分

主要为中基性火山岩,因此热液蚀变以青磐岩化、绢云母化为主。发育于外接触带灰岩及大理岩中的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硅化及不同程度的矽卡岩化,蚀变带宽度在50m~100m。而在内接触带安山岩中的蚀变矿化主要为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黄铁矿化、黄铜矿化、硅化、磁铁矿化、绢云母化及高岭土化等。局部可见早期石榴石矽卡岩。围岩、夹石与矿体边界呈渐变关系,接触边界不明显。

经初步研究,班康姆铜金矿床蚀变矿化的生成顺序为:矽卡岩化→钾长石化→绿帘石绿泥石化(青磐岩化) →磁铁矿化(成矿早期) →石英→碳酸盐一硫化物(主成矿期) →石英→方解石(成矿晚期) →碳酸盐化。

2 矿床地质特征

2.1 矿体特征

矿区已控制的2个矿体(Ⅰ、Ⅱ号)均赋存于断裂带中(图1),均为铜金共生矿体。其中Ⅰ号矿体为矿区主矿体,矿体的长度均超过了1000m,厚度0.38m~34.27m之间,倾向延伸控制到地表以下50m~300m。矿体与围岩界线不明显。两个主矿体特征分述如下:

图1 老挝班康姆铜金矿区岩性及矿体分布图

Ⅰ号矿体:呈似层状或脉状赋存于F1断裂带中,矿体围岩为安山岩,矿体走向北北东,长约1300m;倾向北西西,倾角29°~89°,平均68.7°;向NNE侧伏,已控制倾向延伸25m~177m,其中Au矿体厚1.23m~15.81m,平均5.89m,厚度变化系数59.67%,厚度变化稳定;Au平均品位3.32g/t,品位变化系数135%,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Cu矿体厚1.50m~10.23m,平均4.86m,厚度变化系数55.30%,厚度变化稳定;Cu平均品位1.18ω%,品位变化系数55.40%,有用组分分布均匀。Ag的含量从几克到几十克/吨之间变化。

Ⅱ号矿体:主要呈似层状、脉状赋存于F1断裂带中,矿体围岩为安山岩,矿体走向北东,走向延伸长1050m,倾向北西,倾角29°~85°,其中Au矿体厚1.17m~12.87m,平均4.63m,厚度变化系数56.15%,厚度变化稳定;Au平均品位3.90g/t,品位变化系数177.48%,有用组分分布不均匀;Cu矿体厚0.36m~7.16m,平均3.98m,厚度变化系数54.84%,矿体厚度变化稳定。Cu平均品位1.90ω%,品位变化系数114.91%,有用组分分布较均匀。Ag的含量从几克到几十克/吨之间变化。

2.2 矿石特征

2.2.1 矿石矿物成分

矿石矿物:磁铁矿、黄铁矿、黄铜矿,微量闪锌矿、赤铁矿、方铅矿、辉钼矿、斑铜矿、孔雀石、银硫盐矿物,微量银金矿、金银矿。

脉石矿物:石英、方解石、绿帘石为主,少量绿泥石、斜长石、石榴子石;按照岩石类型可分为石英—方解石脉、绿泥石—绿帘石矽卡岩、石榴石—绿帘石矽卡岩及凝灰角砾岩四类。与金矿物有关的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和方解石。

2.2.2 矿物组合

从矿物组合来看,可将矿石划分为两类原生矿石:①黄铁矿+黄铜矿+石英+方解石,②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石英+方解石+绿泥石。根据分析结果结果,块状磁铁矿-硫化物矿石具有最高的金品位(56.88g/t),此外,在团块状硫化物矿石中,金的品位与矿石中黄铁矿的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以显微镜下金主要赋存在黄铁矿及石英的裂隙及矿物中的特征基本一致。

从矿石的产出深度及形成条件看,矿区除了深部原生硫化物矿石外,还存在浅表的氧化矿石。这些氧化矿石硫化物相对较少,金属矿化主要为褐铁矿矿化、磁铁矿化、孔雀石化,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且石英晶型较好,呈六方锥状晶簇产出。氧化矿石的Au品位较高,多在1g/t以上,最高可达100g/t。

2.2.3 矿石组构

矿石矿物主要为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晶结构,其次为他形粒状结构。矿物之间主要为填隙、侵蚀交代等接触关系,常见交代残余结构,局部为海绵陨铁结构、固溶分离结构。

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常见黄铁矿、磁铁矿、辉钼矿等矿石矿物呈自形、半自形粒状结构;

他形粒状结构:主要为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赤铁矿等矿物呈他形粒状产出;

侵蚀交代:主要为黄铜矿侵蚀交代黄铁矿、石英等矿物形成;

交代残余结构:表现为黄铁矿被黄铜矿、磁铁矿等不完全交代形成;海绵陨铁结构:主要表现为黄铜矿包围自形石英形成;

填隙结构:主要由黄铜矿、磁铁矿等矿物充填于黄铁矿、脉石矿物等的晶面、粒间裂隙中形成;

固溶分离结构:主要为闪锌矿以星状、芽状产于黄铜矿之中,局部在闪锌矿总也见乳滴状黄铜矿固溶分立体;

主要构造类型为浸染状构造,其次为致密块状、团块状、脉状构造;其中,金矿物主要分布在浸染状和团块状矿石中。

浸染状构造:是矿石中主要构造类型,由黄铁矿、黄铜矿、磁铁矿等矿石矿物浸染在脉石中;

致密块状构造:由富集的致密块状黄铁矿、磁铁矿组成;

团块状构造:由黄铁矿、磁铁矿等富集成团块状产出形成;

脉状构造:主要为脉状黄铁矿。

3 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3.1 矿床成因

本区的成矿控矿条件主要为地层、岩浆热液活动及断裂构造等。

(1)金的矿源层:矿体产于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的中基性火山岩和侵入岩内,安山岩、闪长岩等;火成岩是本区岩金成矿的矿源岩。

(2)岩浆活动是矿质活化、迁移以及部分物质叠加富集的主要动力来源:矿区岩浆活动频繁且强烈,由于受南北向深大断裂(F1)控制,形成空间上呈南北向展布的构造岩浆岩带。区内岩石普遍具有较高的金含量。主矿体形成于安山岩体(脉)的内、外接触带上。所以区内岩浆活动不仅为成矿作用提供了动力,使岩石中的金进一步活化、迁移、富集,还为区内的岩金成矿提供了主要物质来源。

(3)断裂构造为金的活化迁移和矿化富集提供了必要的通道和空间:区域性大断裂(F3)一般规模大、延伸远、波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岩浆活动和流体循环的通道,同样也是本区岩金成矿的基本条件,控制着整个工作区的岩浆活动、沉积作用和后期的变质改造。班康姆铜金矿体主要产于近南北向的断层蚀变带(F1)中,矿体与之有紧密相关。方解石脉型金矿体与浸染状金矿体沿构造破碎蚀变带展布,且不同方向的方解石脉矿化蚀变表现不同,表明区内断裂活动具多期性,从而导致在有利的构造部位多期次成矿并叠加富集,决定了工作区内矿体形态的复杂性。因此,断裂构造在铜金矿床的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认为矿床成因类型为安山质岩浆活动相关的构造热液叠加改造型矿床。

3.2 找矿标志

(1)矿化蚀变标志:具有黄铁矿化、硅化、青磐岩化、钾化、绢云母化,出露褐铁矿化、磁铁矿化地段以及民采硐是最直接的找矿标志。

(2)构造标志:受区域深大断裂(F3)影响,矿区发育了一系列韧性剪切带,对区内的铜金矿体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寻找构造破碎蚀变标志对寻找铜金矿(化)体作用明显。

(3)地层标志:碳酸盐岩、安山岩,尤其是暗紫红色铁质(磁铁、褐铁)安山岩层,呈似层状,其上盘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C3-P1)凝灰岩,下盘为上二叠统-下三叠统(P2-T1)安山岩。

(4)岩浆岩标志:安山岩、闪长玢岩、花岗闪长岩或隐伏斑岩体部位。

(5)矿体露头标志:矿体露头附近及下坡方向具有褐铁矿转石部位,是寻找红土型、残坡积型金矿的有利部位。

猜你喜欢
安山岩黄铜矿磁铁矿
典型杂质矿物及离子对黄铜矿浸出影响的研究现状
六偏磷酸钠及硅酸钠对海水浮选黄铜矿的影响机理
黄铜矿在硫酸溶液中的浸出及电化学氧化机制
钒钛磁铁矿冶炼工艺比较分析
西藏拿若铜矿床安山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王官屯油田安山岩油藏滚动评价探索
钒钛磁铁矿球团氧化焙烧行为和固结特性
激发极化法寻找固体矿产的应用
二连油田安山岩裂缝性储层压裂技术研究
微细粒磁铁矿提铁降硫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