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
310025杭州市江干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浙江杭州
在经历了迅速从高生育率到低生育率的转变之后,我国人口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增长过快[1],而是人口老龄化、出生性别比失调等问题。而且老龄人口增长率呈持续增长模式,严重影响了人口结构。国内20 多位顶尖人口学者历经两年的研究指出,我国的人口政策亟待转向,尤其是生育政策应该调整[2]。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即使政策上已经开始实行二胎政策,但仍需要贯彻落实二胎计划生育,尤其是对于出生缺陷的掌控和约束,更成为首要工作。鉴于此,本文针对二胎优生优育健康教育对二胎计划生育产生的影响作用进行了进一步研究探讨,现报告如下。
选取本社区2018年的二胎孕妇100例,纳入标准:①已经在该社区生活超过7 个月的居民。②全部孕妇为二胎孕妇。排除标准:①有精神疾病者,或有家族遗传病史者。②不配合该研究或故意扰乱研究者[3]。在取得同意的情况下按她们的意愿分为两组,各50 例。对照组孕妇年龄25~40 岁,平均(30±5.23)岁;孕周1~5 周,平均(2.61±2.33)周;观察组孕妇年龄27~43 岁,平均(32.10±4.35)岁;孕周1~4 周,平均(2.50±2.14)周。两组孕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未开展二胎优生优育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了二胎优生优育健康教育。①出生缺陷知识宣教。首先需要向二胎孕妇解释出生缺陷的含义,注意尽量不要用专业难懂的术语解释给人听,而是通俗易懂地把出生缺陷的概念、诱发原因、发生阶段全面完整地介绍给孕妇,从而帮助孕妇构建一个完善的认知。其次,向孕妇强调缺陷儿带来的严重危害和给以后生活带来的障碍等,一定要正确认识出生缺陷所带来的危害。②优生优育知识宣教。优生优育是基于我国基本国情制定的基本国策,让二胎孕妇知晓这一基本国策是非常有必要的,因此,社区应注重优生优育知识点宣教,让政策深入人心。具体内容例如说,调整生活饮食习惯,改正错误的思想认知,正确认识晚婚晚育带来的影响,针对高龄产妇,则应为孕妇腹中的胎儿做全面的检查以检测胎儿是否有可能存在出生缺陷[4]。
观察指标:两组的观察指标均为婴儿出生缺陷降生率、出生缺陷知识知晓率。前者包括先天畸形、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遗传性疾病;后者采用研究自制调查问卷进行评估。满分100分,<60 分为不知晓,60~70 分为部分知晓,70~85 为基本知晓,85 以上为全部知晓,知晓率(%)=(全部知晓+基本知晓+部分知晓)/总数×100%。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婴儿出生缺陷降生率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出生缺陷知识知晓率低于观察组,即观察组的整体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面对日益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国家相继出台了很多关于二胎政策的文件。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指出,为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二胎政策出台以来,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和困难,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证明了这一决策的正确性和可实施性。如今在各方因素的威胁下,出生缺陷避无可避,尤其在我国实施二胎政策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加剧了人口素质面临的严峻形势。因此,我们需要紧紧围绕这一话题,持续探讨目前工作的可提高性,为中国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做出奉献。
表1 两组婴儿出生缺陷降生率及出生缺陷知识知晓率比较(%)
本次研究的二胎孕妇100例中,接受了优生优育健康教育的二胎孕妇生产后的情况明显优于未接受教育的,尽管试验数据不够庞大,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这些数据也与其他研究者的结论不谋而合,说明优生优育教育在二胎教育中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