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宏波 李罗珠 陈传俊 纪赓 罗斌杰 田甜 孙超 刘闪
225300泰州市人民医院,江苏 泰州
烧伤难愈创面是烧伤治疗中经常遇到的难题,患者的住院时间长,住院费用高,可造成巨大身心和经济压力。目前对于烧伤难愈创面一般保守治疗采取抗生素、局部清创和营养支持等,但效果欠佳。用于治疗创面感染的微动力负压引流技术具有缩短住院时间,促进创面愈合、降低住院费用等优势,可缩短病程,减少医疗成本。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烧伤难愈创面患者50例,分析微动力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烧伤难愈创面的应用效果,报告如下。
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 烧伤难愈创面患者5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 例。常规组男15 例,女10 例;年龄22~70 岁,平均(44.4±2.29)岁;病程19~60 d,平均(35±2)d;头面部烧伤2例,躯体烧伤2例,双足烧伤3例,四肢15 例,其他部位3 例。微动力组男15例,女10 例;年龄23~70 岁,平均(44.64±2.45)岁;病程20~58 d,平均(34±2)d;头面部烧伤2 例,躯体烧伤3例,双足烧伤2 例,四肢15 例,其他部位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①对照组采取常规处理治疗。②微动力组采取常规处理+微动力负压引流技术治疗:采用微动力负压引流技术进行治疗,先清除创面的附着分泌物,使用醋酸氯己定溶液进行冲洗,合理裁剪微动力负压护创敷料,吻合创面,并覆盖,采取半透膜覆盖创面,保持和周围正常皮肤之间良好密闭性。若出现肉眼可见污染、敷料膨胀、敷料覆盖时间超过3 d,则需要更换敷料。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烧伤难愈创面愈合效率;烧伤难愈创面愈合平均时间、平均换药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前后患者烧伤难愈创面分泌物炎症监测指标;医疗费用。
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3周内创面愈合;②有效:3周创面显著缩小;③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1]。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5.0 软件分析;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烧伤难愈创面愈合效率比较:微动力组烧伤难愈创面愈合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烧伤难愈创面分泌物炎症监测指标水平比较:两组治疗前烧伤难愈创面分泌物炎症监测指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动力组治疗后烧伤难愈创面分泌物炎症监测指标变化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患者烧伤难愈创面愈合平均时间、平均换药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微动力组烧伤难愈创面愈合平均时间、平均换药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16.25±1.42)d、(6.46±0.21)次、(5.13±0.42)分;常规组烧伤难愈创面愈合平均时间、平均换药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分别为(24.25±2.46)d、(11.46±0.26)次、(7.13±0.53)分。微动力组烧伤难愈创面愈合平均时间、平均换药次数、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医疗费用比较:微动力组医疗费为(6.26±0.21)千元,常规组为(8.27±0.11)千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烧伤难愈创面愈合效率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烧伤难愈创面分泌物炎症监测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烧伤难愈创面分泌物炎症监测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n 时期 C反应蛋白(mg/L) 白介素-6(pg/mL) 白介素-8(pg/mL)微动力组 25 治疗前 14.21±0.56 145.51±16.71 210.13±13.21治疗后 4.01±0.21 42.22±2.35 121.25±5.12常规组 25 治疗前 14.26±0.73 145.21±16.21 210.27±13.88治疗后 8.06±0.48 78.26±6.88 156.24±5.15
传统创面处理方法需要每天更换敷料1~2 次。其缺点在于引流不畅,容易留下死角,坏死物质无法及时清除,且肉芽组织生长时间长,可加重烧伤难愈创面患者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和增加经济负担[2]。微动力负压引流技术的优点在于其特殊的物理结构,改被动引流为主动引流,可变区引流为整体引流。通过持续主动引流,可以在最短的时间祛除坏死组织,可以消除残余腔,并且可以保持创面清洁,有利于加速肉芽组织生长,加速水肿消退,有效减少换药次数,加速烧伤难愈创面患者康复的进程,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和减少烧伤、难愈创面患者经济负担[3-5]。
综上所述,常规处理+微动力负压引流技术治疗烧伤难愈创面效果好,可有效加速创面愈合,减轻患者痛苦,控制炎症,减少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