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辉强,高虎
河北省中医院 a.设备处;b.远程中心,河北 石家庄 050011
现如今呼吸机已经成为临床上必不可少的一种医疗设备,它可以改善人类的呼吸功能,减少呼吸过程中的功能性消耗,节约人类心脏储备能力[1]。呼吸机具有能提供输送氧气的动力,能产生一定的呼吸节律,并在这一过程中提供合适的潮气量或分钟通气量,来满足呼吸代谢的需要,并把供给的气体进行加热和湿化,提高气体中的氧气量,帮助呼吸衰竭的病人呼吸,挽救急、危重病人的生命,所以其在急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3]。正是由于其特殊作用,所以其在医院中使用的频率很高,故而其设备损耗较多,但该设备主要是用于急救治疗之中,所以必须要避免其故障的发生。通常我们所做的预防性维护能显著降低呼吸机的故障率,但是其降低力度远远不够,为了进一步降低我院呼吸机的故障率,我们对我院的48台呼吸机实行了精细化管理,成立了呼吸机质量管理小组,运用了信息化管理手段,并制定了详细的预防性维护方案,管理过程如下。
我院共有呼吸机48台,但是品牌与系列较为混杂,大部分为德尔格与瑞思迈不同系列呼吸机,还有少量飞利浦、鸟牌等品牌,使用年限在1~10年之间不等,管理起来较为棘手。而在2017年上半年,我院呼吸机故障频频发生,加重了我院设备科人员的工作量,也造成了临床科室的不满,经过我们深入分析发现,由于缺乏统一的管理,有部分呼吸机一直超负荷工作,还有部分呼吸机大部分时间闲置,造成资源利用的不均衡。除此之外,由于对呼吸机的管理不够重视,缺乏系统的培训,临床科室人员在呼吸机的使用中存在错误操作、暴力操作的现象,而设备科人员由于未责任到人,总体对呼吸机的重视程度不够,甚至有些工程师技术不够娴熟,导致维修响应时间过长,维修效率低下。
通过进一步调查,我们还发现一些呼吸机出现故障以后,被随便放置在物料间的角落里,无人进行后续的维修或报废,而在现用的呼吸机中,也存在线路老化的问题,这些不仅会给医院造成经济损失,还有可能危机患者的生命安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院设备科决定对呼吸机采取精细化管理。
为了降低我院呼吸机的故障率,我们首先成立了呼吸机质量管理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头脑风暴,然后有针对性地制定方案,该方案的主要方法包括两种:一是信息化手段的引入;二是制定预防性维护方案并实施。
为了进一步加强对我院48台呼吸机的管理,我们成立了呼吸机质量管理小组,该小组共有8名,其中包括组长1名,为设备处处长,1名为维修组组长,组员6名,管理小组构架与责任,见表1。在该管理小组成立以后,组长定期组织经验交流会,制定了降低呼吸机故障率方案,并根据方案具体实行。
表1 呼吸机质量管理小组
我们经探讨后准备引入信息化手段进行医疗设备的精细化管理。为了解决维修响应时间过长,影响呼吸机正常使用的情况,在我院HIS系统中嵌入了呼吸机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呼吸机在我院的全流程追踪,并可记录每台呼吸机的状况[4-7]。该信息系统主要可以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由副组长负责系统的监控与任务分工。
(1)运行状况的记录与追踪。为了实现我院呼吸机管理的规范化,我们对48台呼吸机的详细信息进行统计,统计信息包括呼吸机的厂家、型号、购买时间、使用次数、使用情况、维修情况以及预防性维护情况,使用责任人信息等,并为每一台呼吸机生成二维码,该二维码独一无二,然后经配对的扫描枪扫描,将48台呼吸机的信息录入到呼吸机信息管理系统中。自此以后,每一台呼吸机的位置信息被记录,所以科室、患者对呼吸机的使用情况都被一一记录。每一台呼吸机曾出现故障的次数、部位、出现故障的频率都能自动分析,每位工程师根据自己负责的每台呼吸机具体状况,可以在常规预防性维护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维护方案,最大限度地减少呼吸机的故障次数。
(2)网上报修与响应。呼吸机信息系统启用以后,我们开始采用网上报修的方式,当临床科室进行报修以后,相应的工程师即刻会收到报修信息,该报修信息包括呼吸机的编号、位置、故障现象描述。工程师收到信息以后,可以及时作出响应,维修响应时间明显缩短,同时,负责人可以根据故障现象的简单描述进行初步的判断,该故障是初次发生还是再次发生,如果以往有类似的故障发生,则此次故障大约的维修时间则可进行初步的估计,那么是否需要调配呼吸机进行及时的替补,就有了大约的估量,可以缩短呼吸机的调配时间。除此之外,如果为再次发生的故障,则配件是否需要更换,也有初步的判断,判断为需要更换,则及时携带配件前往,这可以减少工程师往返的次数,缩短维修时间。
(3)培训与经验分享。为了提高我们维修能力与维修效率,并通过经验分享与打磨,制定出最好的预防性维护方案,我们每月举行两次系统的培训,不定期进行经验分享。我们会把与呼吸机相关的培训课程上传到呼吸机信息管理系统中,方便工程师们随时学习[8-12]。如果工程师在进行呼吸机预防性维护时,发现更好的维护方式、更科学的维护方法与维护流程,可以上传至该系统的方法探讨模块,经小组内其他工程师验证讨论后,可列入预防性维护管理制度之中,该方法的实施,促使我科人员技能快速积累,获得我科人员的一致好评,随着维护管理制度的不断更新,我科人员技能的不断提升,呼吸机的故障率逐步下降。同时,设定培训课程,参加培训者网上报名,根据报名人员不同,确定课程的难易程度,每个操作人员均经过线上与线下培训,降低了操作人员误操作造成的故障率。
为了进一步降低呼吸机的故障率,除了进行信息化管理以外,我们还制定了呼吸机预防性维护计划,并严格执行预防性维护项目计划表,见表2。
设备科人员在临床科室的配合下,严格执行该计划,每天必做的项目如擦拭、初步消毒,由使用科室人员进行。其余需要定期保养维护的内容,则由设备科相关责任人进行。为了避免遗忘,在信息管理系统中,每台呼吸机我们都绑定了责任人的联系方式,对于需要定期进行保养的项目,系统会自动降提示信息发送到责任人的手机,如果责任人不点击已进行保养,则系统每隔12 h会自动提醒一次。该预防性维护计划也会随着我科人员的打磨,进行逐步改进,为了保证该保养计划的贯彻与实施,质量管理小组会定期进行内部考核[13]。我们还在呼吸机旁备有复苏器和气囊和气管导管之间的接头。注意防止脱管、堵管、呼吸机故障、气源和电源故障。
经过精细化管理以后,我们对呼吸机的管理初见成效。呼吸机的故障率明显降低,维修反应时间明显缩短,平均维修用时减少,不仅为医院节约的维修资金,还对提高临床科室与患者的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实施精细化管理以后,统计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期间(实行精细化管理以后),呼吸机的故障发生次数共计21次,故障次数明显减少,故障发生次数与维修平均用时,见表3。
表2 呼吸机预防性维护项目计划表
表3 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呼吸机的故障发生次数与维修平均用时
实施精细化管理以后,不仅呼吸机的故障次数与平均维修用时减少,工程师的维修反应时间也明显缩短,见图1。维修反应时间从原来的平均用时24 h降低为1 h左右,大部分时候,工程师能在1 h内做出回应。
图1 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维修响应时间对比图
除此之外,实施精细化管理以后,故障次数的减少,配件更换率的降低,为医院节约了维修费用,维修费用前后的变化,见图2。经统计发现,在2017年10月以前,我院每月花费的呼吸机维修维护费用均在3500元至4200元之间,在2017年10月实施精细化管理以后,我院每月所花费的呼吸机维修维护费用逐月降低,在2018年3月以后逐渐趋于平稳,每月维持在1500元左右。
图2 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后维修费用变化图
基于以上各项工作的进展,我们进一步调查了各科室人员与患者的满意度,见表4。从表中可以看出,各人员满意度均有较大的提升,患者对于呼吸机的使用满意度达到100%,二临床科室人员与设备科工程师的人员满意度也在95%以上。
表4 精细化管理前后各人员满意度(%)
自2017年10月以来,我们对我院呼吸机实行了精细化管理,先后使用了信息化手段,预防性维护方案的制定以及质量管理小组的成立,是我院呼吸机的故障次数明年降低,为我院节约了维修费用,提高了患者与临床科室人员的满意度。我们在实施各项计划时,也应该灵活变通,对于既定的方法,要及时进行更新,预防性维护不能疏忽,更要利用各项新技术,及时开发信息管理系统跟多的功能,使呼吸机的维护维修更方便、快捷、费用低廉[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