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成 王小良 蔡激扬 何爱芳
(杭州市气象局,浙江 杭州 310051)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要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随后,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十一五”期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依托中国气象局气象业务和气象预报信息发布系统,建设我国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综合发布平台。2016年12月19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再次强调要加强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能力建设,发挥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作用,完善运行管理办法,充分利用各类传播渠道,通过多种途径将灾害预警信息发送到户到人,显著提高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扩大社会公众覆盖面,有效解决信息发布“最后一公里”问题[1-2]。目前,中国气象局已完成《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建设,并获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验收通过,同时按照上下对口、配套衔接的原则,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中国气象局要求各省、区、市气象部门也要相应做好此项工作。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5年印发了《浙江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要求加强突发事件预警和信息发布建设。浙江省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从2015年5月投入正式业务运行,目前浙江全省气象预警信息已经完成对接,通过国突系统第一时间面向社会发布,并在梅汛期、台汛期服务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3]。同时,同级其他预警信息发布责任单位的预警信息和突发公共事件正在陆续对接至国突系统。
杭州市在2013年建立了重大(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电视、手机全网直达式发布系统,在台风、雨雪冰冻和持续高温天气的预警信息发布和防御指导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4]。近年来,依托国家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杭州市气象局积极与杭州市应急办对接,双方明确市应急办负责杭州市应急联动指挥平台建设和管理协调工作,市气象局利用人力、媒体资源的优势负责突发预警信息的发布工作。针对2013年全网发布启动标准太高,必须达到红色预警才能启用,发布耗时过长,完成移动手机全网发布耗时在4 h以上等问题,结合多部门联合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工作。2017年杭州市气象局推动了基于位置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全媒体发布工作。
基于位置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全媒体发布方式的总体架构包含预警信息发布场所、基础支撑系统、数据库系统、预警应用系统和信息发布渠道系统5个方面(如图1)。
1)预警信息发布场所构建预警信息发布工作的基础环境,依托现有场所条件,建立预警信息发布大厅、会商室、控制室、值班室和设备机房等区域,提供日常值班和应急的办公条件和基础支撑系统工作的基础环境。
图1 基于位置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全媒体系统架构图
2)基础支撑系统依托杭州市政府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气象专网等,利用杭州市公用通信和专业部门通信资源,建设满足视频会议、通信调度等功能要求,实现与杭州市应急指挥中心、各预警信息发布部门和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管理部门互联互通。
3)数据库系统。根据现有基础地理数据和业务专题数据进行数据规整和建库,为建设预警业务应用及信息资源共享提供数据基础,主要将不同来源、不同结构的基础数据、业务数据、专题数据等进行编辑、规整、标准化及初始化,并存储到相应的逻辑数据库中,形成统一的数据库系统。
4)应用系统。支撑预警信息采集、审核、发布管理、运行监控和发布效果评估的各个环节,并对预警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对整个系统的运行进行管理。围绕用户的需求,统筹规划应用系统建设,提高杭州市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5)信息发布渠道系统。充分整合、适当扩建气象局和其他发布单位现有的发布渠道。整合的外部门渠道主要有“杭州市政府门户网”、“杭州网”和“杭州发布”网络发布;华数地铁及公交移动电视、杭州市级电视频道、通信IP电视等电视发布;交通道路、邮政网点、公交站台及地铁电子显示屏发布;各大广场、医院、影院、车站、码头、学校、星级以上酒店、大型商场和超市等电子显示屏发布。形成多手段一键式发布的信息发布渠道系统,实现杭州全市范围内至少有一种信息发布手段向应急责任人和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息。
1)短信发布,调用移动、联通、电信3家运营商提供的信息发布接口,实现预警信息在杭州市范围内的快速传播,实现全网一键发布。最小发布单元精细化到基站,实现根据预警制作时在GIS地图上选择的预警范围,自动筛选需要发布的基站,由3大运行商开发各自接口,制定相关审批流程,提供靶向精准、快速发布服务。
2)数字电视发布,利用自动传真、邮件等方式将预警信息发布单发送至华数数字电视,覆盖杭州90%以上星级酒店(标清、高清、4K)互动电视客户群,实现根据预警制作时在GIS地图上选择的预警范围发布。
3)显示屏发布,基于杭州市政府部门电子显示屏和社会电子显示屏建设成果,将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通过应用服务子系统或标准接口,实现与各类电子显示屏的对接,一键式发布到各发布渠道指定平台,实现统一管理平台与发布平台对接。在配置电子显示屏部署的地理位置信息后,可根据预警信息制作时在GIS地图上选择的预警信息发布范围,自动筛选需要发布预警信息的电子显示屏。
4)微信小程序发布,根据用户位置或注册信息,自动获取属地化预警信息服务功能。
政府部门在统一的上报界面申请,发布主体根据表单选项录入预警信息的基本内容与影响范围、勾选或地图圈选发布对象及发布手段等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单》、发布主体下载《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单》完成内部审批后上传内部审批文件,并发送待办提醒至发布中心,同时向本级政府应急办备案。发布中心收到《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单》后按照发布流程完成审核,按照其发布范围、发布渠道等发布策略,将发布信息进行适应性编辑后推送各发布渠道,并发送待办提醒各发布渠道管理人员;对于明显有误的预警,发布中心可退回给采集人员进行修改(图2)。各发布渠道根据发布流程,在规定时效内完成信息发布,并将发布时间、方式用户总数的情况通过平台反馈到发布中心。发布中心24 h内将发布情况报送发布主体和本级政府应急办。对于特别紧急的突发公共事件,建立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可越级上报,并减少审批环节,第一时间提交发布。
图2 基于位置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全媒体发布工作流程图
1)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录入
针对系统建设相对成熟的部门,系统提供统一的接口,规范数据交换的格式及方法,自动采集各部门系统生成的预警信息,以及相应的审核签发文件,对数据进行标准化统一处理后,提交至发布中心处理。
针对系统建设不成熟的部门,提供统一的预警信息填报界面,供责任单位填写预警信息类别与级别、发布时间、到点自动解除预警时间、发布范围(提供GIS地图交互选取)、预警信息内容、发布渠道等信息。使用统一表单上报预警信息的,需要以附件(图片、word文档等)形式上传预警信息相关的审核签发材料。填写完成提交上报时,平台将以弹窗形式对漏填信息进行提醒,对提交操作进行确认,并对上报状态(成功/失败)进行提示。预警信息保存以后,系统自动存档,生成预警信息发布审批表,并向应急办、发布中心推送消息提醒。
2)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审批、签发
上报后的预警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单》,发布主体下载发布单完成内部审批,将审批单扫描发布上传到发布中心复核,复核通过则最终发布。信息审核界面,遵循傻瓜式一键操作的原则,以简化用户操作,提升流程流转效率。
3)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复核
发布中心复核主要查看预警工单信息以及详情,查看发布主体审批意见。对于明显有误的预警,发布中心可进行退回操作,系统自动将退回原因连同该条预警信息退回给发布主体,同时进行消息提醒。复核通过的预警,系统自动按发布策略(发布范围、发布渠道等)进行发布。
1)防灾减灾“一张图”预警信息监测。依托现有国土、环保、交通、水利、农业、林业、气象等部门的业务监测网络和各部门专业监测数据的快速传输和汇交共享工作基础,对监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实现气温、风向风速、雨量、能见度、水位、台风、雷达、云图、各类预报格点数据、PM2.5、AQI指数、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时预警等级等自然灾害监测数据,市应急办风险隐患、应急资源、视频监控等现有资源,人口密集区、灾害易发区动态人口分布资源的叠加展示。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联合的防灾减灾“一张图”预警信息监测,为灾害的“早发现、早预警”提供监测资料(图3)。包括数据采集、数据质量控制、数据存储、数据共享、数据展示等功能。
图3 防灾减灾“一张图”预警信息监测
2)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全媒体发布。预警信息全媒体发布渠道包含媒体发布、服务单位发布、公众用户发布,在发布前预设好各个发送渠道,系统按照发布渠道的特定需求自动编辑处理信息格式,实现与各类信息发布渠道对接成功,通过“一键式”自动发布,来减轻业务人员工作压力。同时支持通过GIS绘制指定区域,结合预设的发布策略,向特定范围发布对象采取特定发布手段进行预警信息的发布,实现靶向精准服务。发布手段包括:手机短信、电视、网站、电子显示屏和广播等。
3)灾害风险管理和决策辅助。实现现有的风险区划成果数字化处理,实现杭州各类自然灾害风险区划信息化展示,有地质灾害、积涝、雷达、台风等产品,实现GIS动态跟踪及预警提示。展示不同需求背景下的风险空间分布情况,并针对每类风险给出防御措施与针对性的建议,规避灾害风险。
4)多部门决策服务。根据基层需求,建设功能齐全的联动响应系统,为有关政府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等基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提供预警信息接收、传播和防灾减灾联动响应服务。拓展乡镇气象工作站和村气象服务站在使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响应和防灾减灾相关工作的应用功能。利用微信小程序,采用移动应用模块,实现主要包括预警信息或服务信息接收及转发、信息员与应急责任人员管理、突发公共事件监测及响应情况上报、责任区共享信息查询分析、响应状态监控和留痕管理等应用功能,实现与市级多部门决策服务模块功能一致,为有关政府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等基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提供预警信息接收、传播和防灾减灾联动响应服务。
2018年1月25日,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杭州出现大雪、暴雪天气。杭州市气象台25日15时40分发布暴雪黄色预警后,启动了基于位置的预警信息全媒体发布工作,电视、应急广播FM91.8电台、杭州网、杭州发布、杭州政府网以及地铁、公交站台、交通路面、邮政网点、各大影院等956块显示屏按照要求开展了预警信息发布,向社会公众发布预警信号,做好暴雪天气的应对工作。1月26日上午降雪减弱,暴雪黄色预警解除,11时26分杭州市气象台发布道路结冰黄色预警信号后,启动了高架道路、高速出入城口、地铁出入口等对交通组织影响较大区域的分区域预警全媒体发布工作,预警发布中心工作人员在发布平台选择上述发布范围后,高架道路、高速出入城口显示屏和地铁站外显示屏按照要求发布了道路结冰黄色预警,引导做好雨雪冰冻天气的防御,社会各界反响良好(图4)。
图4 雨雪冰冻天气预警全媒体发布服务效果
1)基于位置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全媒体发布方式实现两大突破。一是真正实现预警发布从气象、通讯等单一作战向多部门共同推进的转变;二是由于实施了分类分级发布,确保了重大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发布的便捷化、精准化,因而发布的信息更快、更及时。
2)基于位置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全媒体发布方式具有独创性。形成了杭州全市统一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把便民服务终端、电视、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网站及LED电子显示屏等各类信息传播媒体、设施统一利用起来,可以按照应急预案要求,提取指定区域,实现精准、靶向发布。
3)通过基于位置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全媒体发布方式,并采用全国统一的接入号(12379),实现对预警信息发布与传播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各级政府、各部门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统一、权威、准确、及时向社会发布,实现与国家、省发布平台的快捷下传和上达。
4)基于位置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全媒体发布方式,特别是广场、酒店、商城等社会资源显示屏发布,因预警信息发布将一定程度上破坏原有显示屏发布体系和网络安全边界(显示屏自动读取发布灾害预警信息),虽采用物联网方式传输信息,但显示屏用户积极性仍不高、担忧仍较多,需在后期的技术研发上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