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骥
2009年,四川省启动实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把深化医改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加大投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加快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2016年,我省被国家列为综合医改试点省,深化医改持续向纵深推进,改革红利不断释放,人民群众拥有了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建立健全组织实施机制。省委、省政府把医改列为重大民生工程,省政府主要领导研究部署医改工作,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提出具体要求。省政府将医改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建立了医改综合督导和专项督导制度,各市(州)、县(市、区)成立了医改领导小组。卫生健康部门充分发挥牵头部门作用,建立了医改进展通报、重点联系、检查督导等工作制度,确保改革顺利推进和任务落实落细。
坚持遵循医药卫生规律,加强三医联动改革。医疗是根本,通过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建立高效管理体制和科学补偿机制。医保是基础,是连接医疗服务供方和需方的纽带,通过支付机制、价格机制和监管机制来实现对医疗和药品的供需调节。医药是关键,药价虚高及不合理用药摊薄了医保成效,加重了患者负担。我省坚持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推进改革,强化“三医”的统筹协调、同频共振,打好组合拳,确保改革取得预期效果。
坚持医疗卫生公益性质,注重调动行业积极性。维护公益性与调动积极性,是整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和核心任务,是必须着力解决好的两大根本问题。我省通过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取消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用耗材加成、全域实施分级诊疗,加大医药费用控制力度,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坚持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同时,建立人事薪酬制度,切实保障医卫人员的合理待遇。
坚持科学路径和策略,确保改革行稳致远。医改在具体制度设计上,强调系统安排、政策联动,注重完善制度体系和创新体制机制。在推进改革的路径上,从关键环节和群众最为关切的问题入手,促使改革尽快取得实效。我省将医改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科学合理分解到各相关部门,统筹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确保改革有序推进。
坚持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广泛凝聚共识和力量。2009年以来,全省各地通过各类报刊、新闻网站、电视台等媒体,大力宣传医改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及时解答和回应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力加强健康知识传播,引导公众正确认识医学规律,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就医观。积极向一线医务人员取智、问计,征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推动医改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和明显成效。
优化完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推动卫生健康由单一推动事业发展向事业、产业全面发展转变,深化卫生健康领域“放管服”改革,促进社会办医健康规范发展,构建基本医疗卫生和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服务协同发展格局。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医院、基层卫生机构协同联动,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保障,加强预防、诊疗、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资源配置。
健全覆盖城乡的预防保健制度。加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能力建设,加快补齐妇幼保健、精神卫生、慢性病防控等短板,完善工作经费和人员待遇保障机制。加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的综合治理和源头控制。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构建以健康教育为前哨、公共卫生为屏障、医疗服务为支撑的大卫生、大健康格局。
健全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制度。按照“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模式新”的原则,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大力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等医联体建设发展。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强化大医院“控量提质”,并不断完善医保差别化报销政策。
健全科学高效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巩固完善药品加成改革,破除公立医院逐利机制,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调整优化医院收入结构,建立健全公立醫院保障运行新机制。加强医院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医院党建工作,加强医疗质量安全、医院文化建设,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
健全公平可及的全民医保制度。加快完善医疗保障治理体系,持续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政策,完善医保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的谈判协商和风险共担机制。深化医保支付方式分类改革,完善智能监控系统的监控规则和标准。加强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等制度衔接,构建多层次、兜底线、可持续医疗保障体系。
健全规范有序的药品保障制度。围绕药品审批、生产、流通、使用等关键环节,持续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医保药品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完善创新药品和医疗器械进入临床使用的政策措施。聚焦降药价、保供应、促使用,完善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集中采购和价格形成机制。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完善短缺药品监测预警和分级应对机制。加强药品、耗材合理使用监管。
健全符合行业特点的人才制度。加强医教研协同改革,推进院校医学教育改革。健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推进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加大紧缺人才培养,深化人事薪酬制度改革。
健全严格规范的综合监管制度。遵循医疗卫生行业特点,推动从重点监管公立医疗卫生机构转向全行业监管,从单项监管转向综合协同监管,从主要运用行政手段转向统筹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信息等多种手段,健全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综合监管体系。(责编/范吴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