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青松
摘 要:国务院要求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提高企业内部的管理效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并出台相关国有企业经营政策,要求国有企业内的所有经营行为都必须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国资委也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尤其是在法律事务方面的管理。企业通过增强法律方面的管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国有企业与外界之间的法律纠纷,有助于国有企业规范经营。
关键词:国有企业 法律事务 现状及措施
引 言
国有企业是国家控股的企业,是由国家作为企业的股东,受国资委监管,委托职业经理人开展经营管理。近年我国国有企业实现快速发展,进入全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国有企业占大部分。国企由于有国家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相比民营企业有较好的发展潜质。但是近年由于国有企业管理不善,其内部法律事务管理功能薄弱,造成部分国有企业产生贪污腐败问题,造成国有资产流失,阻碍企业的正常经营。国企要重视法律事务在企业内部的作用,强化法律事务的监督机制,只有保证国有企业合法合规经营才能使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经营质量有较大的提升。
一、管理现状
(一)缺少法律人才。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企业内都有相关的法律岗位或者法律部门,保障企业的经营行为符合法律的要求。但是在国有企业内,法律部门中的法律人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往往对业务人员重视度高,企业管理人员认为法律部门是职能管理部门,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业绩提升作用不大,这样容易忽略法律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部分小型的国有企业将法律事务外包给法律服务机构,降低企业在法律方面的管理成本。由于外部的法律咨询机构对企业内部的经营了解程度不高,在给企业提供法律咨询时往往并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国内的部分国有企业因为其经济效益低下,员工工资较低,公司的薪酬水平不能吸引外部专业的法律人才。企业用较低的薪酬水平招来的法律人才往往不能完全胜任国有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给企业的经营带来严重的影响[1]。
(二)法律工作关注度不高。国家出台《国有资产法》、《国有企业法》,这些法律对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有严格的要求,对企业的经营领域有一定的规范。国企只有在法律规范下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发挥国有企业在我国整体经济中的支柱地位。但是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国有企业的决策人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对法律事务的关注度比较低,有的国有企业甚至没有设置专门的法律部以及相关的法律岗位,进而导致企业在做经营决策时时常出现违背国家政策和法律规范的问题。有些国有企业虽然设立法律部门,但是许多决策行为和经营管理活动没有得到法律部门审核就盲目进行,将法律部门架空,给后续企业经营带来大量的法律纠纷问题,使国企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失[2]。
(三)法律监管不到位。多数国有企业负责人将法律部门等同于职能部门,并不重视法律管理工作。法律管理人员也没有足够的权限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干涉,因而造成法律部门对企业监管的强度下降。法律部门职责不清、权限重叠,存在多个人从事同一种工作的问题。在工作出现问题后无法将责任明确,进而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混乱。同时部分企业内部法律人员空缺,使企业的经营管理出现严重的法律漏洞,容易让部分职员借助这些漏洞开展一些不法经营行为[3]。
二、改革措施
(一)培养法律人才。优秀的法律人才是保证国有企业规范经营的基础,国内的高校应该大力培养法律专业人才,为我国企业提供充足的法律人才保障。同时,学校也应该改革法律人才教育机制,提升法律人才的质量。企业加强对法律管理人员的重视程度,给法律人才提供必要的知识培训,提高法律部门的专业性。企业还应该在员工的薪酬方面做出一定的改革,提升法律部门员工的薪酬水平,建立富有竞争性的市场薪酬结构,从而吸引外部优秀的法律人才加入。高薪酬水平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内部员工离职率。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中要构建法律人才的培养机制和培养方案,聘请专业的法律顾问,保证国企依法经营。有效的减少企业的法律事务纠纷,从而响应国家要求国企依法经营、合规经营的政策[4]。
(二)提高法律人才的权威性。国有企业的法律人才往往受到企业负责人的重视,多数高级管理人员认为法律对企业的经营贡献较小,把法律等同于行政管理,将法律监管置于形式,没有给法律部门设置明确的职责和权限。甚至有的法律部门并没有实际的管理人员,多数人员都是由其他部门的人员兼任,或者由外部的法律咨询机构承担国企内的法律管理工作,给国有企业带来一定的法律经营风险。当企业负责人在做决策时往往忽视法律部门的介入,导致决策中的细节与国家的政策和法律违背。部分国企负责人做出的经营决策没有法律依据、缺少法律支撑,增大企业的经营风险。国企对法律的疏忽经常引起法律纠纷问题,严重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甚至可中断企业的经营,后果也非常严重。因此,国有企业负责人在做出决策时必须征求法律部门的意见,确保经营决策的各个细节都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的要求。在召开经营管理会议时必须将法律人员纳入会议人员名单中,法律人员必须对企业的经营行为做出一定的判断,以及给予适当的法律建议。对于经营决策中不符合法律规范的事项,应及时向企业负责人提出问题,并要求相关人员修改。因此,只有提高法律部门的地位,给法律工作者赋予一定的权限,才能保证法律监管在国企经营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国资委通过法律监管的作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避免国有资产流失。
(三)合同管理。国内部分国有企业内部缺少专业的法律管理部门,尤其在国企的合同管理方面业务部门在制定合同时没有将合同交给法律部门审核,造成合同内条款缺乏法律支撑,给企业履行合同带来不必要的法律问题。国企业务人员在制定合同时必须提交给法律部门一份合同文件,法律部门出具意见确保合同的合法性和合规性。法律管理人员对合同中条款出现的问题给出必要的建议,确保合同内的每项条款都符合国家的法律要求。业务人员和法律人员相互配合、合作才能制定出一份合法的优质合同文件。国企应该在企业内部建立一个法律知识库,对企业历年所出现的法律问题记录并整理,收录经营中常出现的法律问题以及专业的法律建议等内容。同时,将会议记录中涉及到的有关法律问题保存到法律知识库中。企业也应该将法律培训课程上传到法律知识库中,面向全体员工开放,以便员工可以随时查看法律资料,学习法律库中的知识,从而整体提高企业内部的法律管理水平。
六、结束语
国有企业只有加强对法律工作的重视,才能确保企业依法经营、合规经营。让企业处于法律的监管范围内,这样才能有效的避免法律风险。同时国企也应该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法律风险管控体系,给法律部门制定完善的职责,并赋予一定的监管权限,从而提升法律部门在企业内部的地位。增强企业法律监管作用,提高法律人员的薪酬水平,建立富有竞争性的薪酬结构,吸引外部优秀的法律专业人才加入国有企业。只有将法律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项工作中才可以为企业持续稳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法律保障,从而整体提升国有企业经营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旭峰.浅述现代国有企业法律事务管理[J].現代国企研究,2017(8).
[2] 王芸.后危机时代国有企业法律管理创新的思考[J].现代企业文化,2017(27):139-140.
[3] 何蕾,鄢玉中.浅谈国有企业法律管理现状与风险防范[J].职工法律天地:下,2018(2):274-274.
[4] 武煜辉.国有企业管理的法律应用[J].环球市场,2017(2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