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欣
引 言
电视谈话类栏目采访的成功与否,与节目主持人出镜采访、表达水平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栏目的成败。成功的采访需要主持人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自身的文化知识和道德修养;二是善于总结经验;三是在镜头前要有适当的表现欲。本文以 《杨澜访谈录》为例,具体探讨电视访谈类节目的采访是如何深入吸引受众的。
一、《杨澜访谈录》简介
《杨澜访谈录》是国内最早推出的一档没有观众参与的高端访谈电视节目。只有主持人和嘉宾,双方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预定的话题,话题的内容主要也是嘉宾所经历的甜酸苦辣。开场时,杨澜先打开话匣,介绍嘉宾一些背景;接着,主持人要么是以问好的形式,要么是以发问人的形式开始第一个话轮,这样就自然把话轮转移到嘉宾。
二、《杨澜访谈录》的策划艺术
访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被称为“青苔采访”。如果采访前不做任何准备,不对采访对象和相关信息进行了解,然后匆忙上阵,往往不是提的问题没击中要害,就是所提问题有限,找不到话题,采访中出现“冷场”,结果使访谈节目干瘪无味。注重采访的策划艺术,能好的提升视看效果。
(一) 精心选择和控制采访主题。电视访谈节目的重点在人物,因此访谈节目所有工作都以嘉宾为中心而展开。主持人在选择主题时,要针对访谈对象的生活、情感、奋斗史以及精神世界等方面,深入思考这些方面是否能够吸引观众,引起他们的共鸣。
(二) 设计采访提纲。古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果采访者和被采访者能在采访问题上做好了解和沟通工作,整个采访活动就能顺利地进行。[1]必要时,把采访提纲交给采访对象。在采访谷歌前总裁李开复先生的时候,杨澜与李开复先生提前就采访提纲进行了探讨,最终敲定了采访提纲。采访中两人甚有默契,最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三) 深入了解采访对象。只有深入了解了采访对象,才能做到提问张弛有度。主持人是节目的主导者,要努力与采访对象缩短距离,不仅要熟悉采访对象的生平事迹、职业、专业特长、文化素养,还要了解采访对象的性格、爱好、家庭、交友、语言表达情况等等,就像海伦斯诺所说:“采访一个人,要尽可能了解他,了解到像一个未见面的老朋友一样。
三、《杨澜访谈录》的采访艺术
谈话节目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持人自身的性格。同事郝亚兰说:“坦白地讲,杨澜是这个制作组里最勤奋的人,并且对待问题非常细心,非常注意细节,有时甚至是否需要一个反光板她都会提出建议;作为一个职业的主持人,她对节目的品质有很高的敏感度。知性,平易近人,高端却不离人万里。”[2]
(一) 梳理一条清晰的访谈逻辑线。访谈节目从形式来看是主持人和嘉宾交流的过程,但从本质上讲,访谈节目最终是要展现给第三者——也就是观众看的。这就要求主持人在访谈过程中能够发挥语言的推动力,问题要建立在上一段嘉宾的讲述之上,并能引起嘉宾谈论下一段话题,有效地将嘉宾的一段段话串联成为一个既有“剧情”,又充满着人物情感的完整故事。
(二) 采用层层铺进的采访思路。在美国记者肯·梅茨勒所著的《创造性的采访》一书中,作者将采访工作形象地比做走进黑暗的洞穴,手持未被点燃的蜡烛。每支蜡烛代表一个问题,需要由答案来点燃它。有组织的提问往往由一个问题引出另一个,最后整个洞穴都被照亮了,我们最大程度地接近了事实真相。[3]在《杨澜访谈录》中,精心设计的提问环节,逻辑严密的采访段落和富有哲理而高度凝练的解说词,成为推进访谈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地展现人物丰富内心的“蜡烛”。
(三) 运用因人而异的采访方式。访谈节目采访的对象每次都是不同的,采访对象的职业、身份、人生经历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采访方式的不同,只有针对不同的生活经历、性格、职业、社会地位的采访对象,杨澜采取截然不同的提问方式,才不会使得采访内容千篇一律,才能使得提问方式更加灵活,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位嘉宾的积极性,才能使节目更具观赏性。
四、《杨澜访谈录》的操控艺术
话轮是指会话过程中,说话者在任意时间内连续说出的一番话,其结尾以说话者和听话者的角色互换或各方面的沉默为标志。主持人通过大量重复的现象及在简短性评论反馈中达到对会话过程的柔性控制。[4]
(一) 通过大量重复的现象达到对会话过程的柔性控制。杰婓逊认为会话者具有三種能力:(1)能不留间歇的给前一位说话者完整的话加上一个结尾。(2)能在合适的时机给一个还没有完整的句子加上自己的建议性的结尾。(3)能够预测句子的结尾部分,并可能和正在讲话的人同时说出同样的话。[5]会话中话轮的替换通常发生在主持人认为说话者的话已经到了“可能的结束”之处,这就要求参与会话的人必须具备理解别人和分析别人讲话内容的能力,具有识别“可能的结尾”的能力。
(二) 通过在简短性评轮反馈中达到对会话过程的柔性控制。反馈项目在会话中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由主持人发出的,对当时说话者做出的简短反应。常用来表明对说话者的注意、关切等。它包含言语和非言语的两类。言语性反馈项目包括了词语性的如“是的”、“好的”、非词语性的如“哦”、“嗯”、“啊” ,短语性的如“我知道”、“我明白”等;也有对当时嘉宾话语一部分的简短重复、和说话者同时说出当时说话者话语中的一部分、简短性的评轮性话语、补出说话者要说出的话等表现形式。
(三) 根据嘉宾的性格来决定话轮的内容,并通过礼貌打断主动夺取话轮的策略。人物访谈节目是对话式的人际交流,访谈能够自然流畅、深入地进行下去,要求主持人根据嘉宾的性格进行提问、沟通和倾听。如在《杨澜访谈录—一个公主的奉献》采访英国公主安妮一期节目中,整个节目长达 40 多分钟,杨澜大部分时间是在倾听安妮公主的讲话。但对于经常在媒体上露面,以及应对自如的嘉宾,杨澜通常是直接发问。在采访国际影星—章子怡时,杨澜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你觉得你是一个欲望比较强的人吗?”
结 语
在访谈类栏目中运用一定的技巧,对于采访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使得嘉宾能够按照主持人提问路线走,并且能给观众带来更强的可视性和欣赏性。杨澜的采访艺术技巧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使我们可以避免走弯路,但我们不能一味模仿,倘若一味模仿,极易使节目失去个性,失掉观众缘。优秀的谈话节目必须拉近同普通观众的距离,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使每个阶层的观众都能从不同身份的人身上找到自己心里呼应的位置,从而引发自己的理性思考和人生感悟。主持人要增加生活体验、扫除知识储备盲区,在节目的访谈中,考虑受众的感受。
希望能通过研究《杨澜访谈录》的一些采访技巧,为以后从事采访工作的新闻记者奠定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