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维 金晓梅 蔡亚妮 周婉
关键词:面孔识别;民族;性别;大学生
1引言
网络词“看脸”“刷脸”突显出了在人际交往中面孔信息识别的重要性。面孔特征有轮廓、眼睛、鼻子和脸颊等,其中脸颊这一特征是在人际互动中个体最快速能够识别的信息。在人际交往中面孔信息使我们能够识别到一定的信息,能让我们快速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危险(周霈,2016)。面孔信息是人类最为突出的外部特征,它在人际交往中是人们最直接能够快速获取的信息,它所传达的信息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研究表明在面孔识别中女性更容易识别性别信息,说明女性在人际交往中对面孔信息更感兴趣。研究表明,个体对本民族的面孔信息识别绩效更高。即在人际互动中人体识别本民族面孔的时间比识别非本民族面孔的时间更少。研究表明面孔表现出被整体加工的现象,即面孔中的所有信息不是被单独进行加工的。识别面孔中的性别和种族信息能力对于人际交往非常重要,探讨面孔种族加工和性别加工的研究很有必要(王冠,2018)。
以往的研究更多的是关于面孔识别的整体性进行研究,很少涉及识别面孔信息的个别成分。人类的面孔信息为人的大脑提供一定的刺激从而为人际交往提供了一定的基础。然而目前多重社会范畴加工研究大多只涉及性别、年龄、种族类范畴,对民族类范畴与其他类范畴之间的关系研究较少,因此本文通过大学生对性别与民族范畴的判断任务,从而探讨在面孔识别过程中性别和民族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经典的启动范式来尝试探讨性别和民族范畴类范畴同时存在是会彼此促进彼此的编码自动化还是会抑制彼此的编码自动化。如果被试在完基线判断任务的总反应时大于完成混合交叉下任务判断的反应时,说明性别和两者同时出现时是会彼此抑制彼此的编码自动化,如果被试在完成基线判断任务的总反应时小于完成混合交叉下任务判断的反应时,说明两者范畴同时出现时是会促进彼此的编码自动化。
2实验:识别面孔性别信息和民族信息的研究
2.1被试
被试为来自西南民族大学的学生48人。男生18人,女生30人,年龄18~23岁之间,右利手,视力或矫正视力正常。
2.2实验设计
2(被试性别:男性&女性)$2(面孔性别:男性&女性)$2(面孔民族:汉族&维吾尔族)$2(实验条件:性别基线&性别交叉)混合实验设计和2(被试性别:男性&女性)2(面孔性别:男性&女性)2(面孔民族:汉族&维吾尔族)2(实验条件:民族基线&民族交叉)
2.3实验材料
32张面孔图片,汉族女性、汉族男性、维族女性、维族男性各8张;照片经过统一化处理。
2.4实验程序
在本实验中,被试将在计算机屏幕上看到除了性别和民族不同其他条件没有显著差异的面孔图片。实验一共包括三个block,前面两个block是基线条件,后面的一个是实验条件。在第一个block中,呈现的是性别或民族随机变化的16张汉族或男性面孔图片,第~block呈现的是性别或民族随机变化的16张维吾尔族女性面孔图片,最后一个block呈现的是性别或民族随机变化的32张面孔图片,包括前面呈现过的所有面孔图片。
本实验采用的计算机分辨率为1360.768中的E prime软件1.1版本对面孔图片进行编程。被试坐在屏幕前70cm处对以下实验任务做出相应的按键反应。Blockl有16个trial,每个trial首先在屏幕正中间呈现一个时间为500ms的注视点“+”,然后随机呈现一张汉族或男性面孔图片,让被试对其性别或民族行判断,并作出按键反应(时间限制在3000ms以内)。Block2也有16个trial,每个trial首先在屏幕正中间呈现一个时间为500ms的注视点“+”,然后随机呈现一张维吾尔族或女性图片,让被试对其性别或民族进行判断,并作出按键反应(时间限制在3000ms以内)。Block3有32个trial,每个trial首先在屏幕正中间呈现一个时间为500ms的注视点“+”,然后随机呈现一张汉族或维吾尔族、男性或者女性面孔图片,让被试对其性别或民族进行判断,并作出按键反应(时间限制在3000ms以内)。
2.5数据结果与分析
实验程序记录实验任务判断的反应时间将作为本研究数据分析中的的因变量。采用SPSS20.0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三标准差法删除反应时指标中的极端数值,并最终对整理后的数据进行单因素的方差分析。实验结果与分析如下:
以反应时为因变量,以实验条件(基线&交叉)为自变量进行的混合实验设计。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实验一实验条件的主效應不显著,实验二实验条件的主效应显著,F(1,14)=92.17,p<0.05,n2=0.11,即被试对基线条件和交叉条件的面孔进判断时任务时,前者的平均反应时(797.93ms)显著高于后者的平均反应时(678.86ms)。说明个体在识别面孔民族和面孔性别信息的时候,民族和性别信息是相互抑制关系。
3讨论
在性别基线条件下的同一个中只有面孔民族信息发生了变化,而混合交叉条件下的面孔性别和民族信息都发生变化,如果性别基线下的平均反应时还要长于混合交叉条件下的平均反应时,表明面孔性别和民族信息的同时变化相互抑制彼此的编码自动化。整个实验结果表明,当面孔性别和民族同时存在时,个体在识别面孔民族和面孔性别信息的时候,民族和性别信息是相互抑制关系。
面孔信息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视觉刺激,其中包括生物信息和社会信息。生物属性的面孔信息相较于社会属性的面孔信息更能够直观的被个体感知到。面孔民族信息是社会属性的面孔信息的一种,而面孔性别信息是生物属性的面孔信息的一种。在民族高校中中对于面孔性别信息的加工和面孔民族信息的加工是随处可见的,所以对于面孔性别信息和民族信息的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在民族大学中个体识别面孔民族和性别是人际交往中最基本的两个社会范畴类别,探索个人对于处理这两个社会类别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本研究只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研究了两重范畴之间的关系,对年龄、民族、性别没有进行相关的研究,且实验材料的面孔只选择了维吾尔族,对其他的民族面孔没有涉及,这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4结论
在面孔性别和民族信息同时存在时,个体在识别面孔民族和面孔性别信息的时候,民族和性别信息是相互抑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