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古人营城智慧 打造现代宜居城市

2019-10-14 21:13郝莎莎
丝路视野 2019年14期
关键词:人居城市规划

郝莎莎

摘 要: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进一步加大,中国已迈入“城市社会”,城市规划混乱、特色缺失、城市污染严重……这些都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城市发展方向上,更加尊重人本和自然。“以人为本”“公众参与”等字眼不断出现在行文中,“十三五”规划建议也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这意味着未来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都需更加的人性化。只有通过科学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路,才能发挥城市发展的应有效用。而与人性化相呼应的是尊重自然。此次《意见》提出了“让城市更自然、更生态、更有特色”。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有一个“再生态化”的过程。当前,国家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生态红线保护、海绵城市建设等一系列重大的生态战略,对于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的地区,尤其是大城市来讲,一场“再生态化”革命即将开启。

关键词:借鉴古人营城智慧 打造现代宜居城市

在这种形势下,出版一部提供古人营造智慧,开拓现代城市营造思路的系列图书就成为一种必然。

王树声编著的《中國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一书是中国本土城市规划的基础性研究成果。项目以古代文献和图像资料为基础,以每座城市在历史上的具体建设实践为切入点,探寻中国本土城市规划的基本脉络和经验。

项目共选取5000余幅古代城市图和1000万字的文献资料,其范围涉及古代都城、省城、府城、州城、县城等1400余个城市,借鉴古人“左图右史”的传统,从“图”和“文”两方面展示每座城市的历史规划经验,并从中国城市人居环境的基本概念,结合自然山水的城市规划、城市人文空间规划、城市古迹保护与文化传承、经济繁盛时期的城市规划、城市建筑与风景的营造理念、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城市规划建设中循吏的贡献、城市规划的“文人+匠人”模式、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中华美德等方面总结出3600余条传统规划与营造经验。着力发掘中国本土城市规划在价值追求、规划要旨、建设模式等方面有别于现代城市规划的特性,进而为揭示中国本土城市规划的现代价值、传承中国本土学术奠定基础。

王树声教授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长期从事城市规划理论研究工作,他很早就有利用地方志及碑刻等历史资料中的古代城市图及文献记载,来探究古代城市规划的营建理论和智慧的想法。几年间他数次来到出版社和编辑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经过长期细致的编前工作,双方对本书的框架、编写大纲、图片的选择标准都达成了一致。这些交流并不都是愉快轻松的,这其中既有发现新角度、新观点的欣喜若狂,也有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的挫折与烦恼。

最初拟定的各卷编写大纲,仅仅是对古代城市图资料的简单点评。为提高本书的内容质量及学术研究深度,编辑和作者商议后决定对编写大纲进行统一调整,增加了对古城图中人居环境规划的分析内容。从各地图书馆、资料馆收集来的数千万字的地方志文献资料中存在大量的句读、异体字错误,几千张古代城市图包含大量修图、制版、校对工作,编辑人员对此担负起了最后的责任。

本项目由著名建筑学家、城市规划家、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理论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吴良镛先生担任总顾问,由本领域的知名学者担任顾问委员,各省本领域知名专家负责本省书稿的审查,最后由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知名学者担任全书终审,确保全书的学术水平。

这部书凝聚了作者团队和编辑团队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所有参与者甘于寂寞、默默拼搏的成果。王树声教授所带领的学术团队,以对学术的执着追求和顽强的毅力,任劳任怨,埋首“故纸堆”,艰难地对全国的古城方志图典进行地毯式的搜集整理、论证和研究。对于出版方来说,这更是由古建、历史、古文献、美术等多专业人员组成的编辑小组上下协作的成果,每一张城市规划图、每一段文献资料,都包含了作者和编辑数年来日日夜夜的反复思索。

本项目从中华文化和人居环境科学的整体视野,探寻中国传统人居环境的真意,展示出最精华且最具生命力的中华人居智慧。对于保护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资鉴当代人居环境建设,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项目对于提高当代中国规划师、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及其在校学生和相关管理人员的传统城市规划素养有巨大的帮助,可以改变当代对中国传统城市规划的理解误区,增强中国城市本土规划创作的自信心。与此同时,本项目的出版将有助于对中国本土的城市规划理论和规划设计方法有一个新的认识,对中国城市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国城市文脉的传承,中国特色城市规划理论体系的构建,提高中国对本土城市规划价值具有十分重要且紧迫的现实意义。

中国城市规划学术研究领域,在《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问世之前,可以说缺乏专门论述中国本土城市规划思想的理论著作。《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是我国首次对全国范围内的古城规划经验进行大规模整理,为研究和见证中国本土城市规划体系提供了丰厚的资料。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吴良镛院士在为《中国城市人居环境历史图典》作序时,不禁发出这样的感慨。这部书的问世,标志着我国本土规划思想的回归。

参考文献

[1]刘凌雯,沈丽君,吕晓.“宜居城市”视角下城市开发策略研究——以扬州三湾项目为例[J].项目管理技术,2018,16

(01):46—50.

[2]唐燕,张璐.2018年宜居城市研究与建设热点回眸[J].科技导报,2019,37(01):198—205.

猜你喜欢
人居城市规划
最美城市“绿化带”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农户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
浅谈中国当代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联合国人居署点赞中国城市河流治污经验
推进健康乡村建设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城市规划评价及其方法:欧洲理论家与中国学者的前沿性研究》
那些“搞城市规划的人”到底是谁
对我国当前城市规划中公共参与的思考
地理信息系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浅谈我国城市规划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