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阳红
[摘要]在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再次强调了要注重文化自信,注重家风建设,注重家庭建设。家庭文化是以家庭精神文化为核心,以家产为物质基础,以家庭关系为纽带主体,以家法、家规、家训为行为制度规范的文化,是家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关系文化等融合而成的文化。新时代家庭文化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之一,家庭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传统的家庭文化理论已无法解决新时代家庭文化建设所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基于新时代家庭文化建设理念,新时代家庭文化建设秉承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家庭精神文化建设为基本依托,以促进家庭成员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建设原则,打造器物文化之创造与勤俭并重、精神文化之自由与和谐并重、制度文化之民主与规矩并重、关系文化之理性与情感并重的建设内容,通过增加家庭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强家庭文化建设的宣传教育、优化家庭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和提高家庭文化建设的主体素质来落实家庭文化的建设,为新时代家庭文化建设尽以绵薄之力。
[关键词]新时代;文化;家庭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B822,D6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9)05-0119-07
一、新时代家庭文化的建设原则
中國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家庭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最基础的文化建设,也是反映民间百态的文化建设,更是家庭思想政治教育最直接的途径,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新时代的家庭文化建设是以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家庭精神文化建设为基本依托,以促进家庭成员全面发展为目的。
(一)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
新时代家庭文化建设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提到:“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1]开展新时代家庭文化建设是让家庭成员为人处世的行为有所依照,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属性,凝聚了绝大多数社会价值观念,对于其他价值观有着重要的主导和支配作用,家庭文化的建设需要彰显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新时代体现当代家庭风貌,传递正能量来感染千千万万个家庭。马克思曾说:“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仅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一旦理论被掌握,也就变成物质力量。”[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域下的家庭文化一经形成,其所倡导的价值理念就会为家庭成员提供价值导向,使每个家庭成员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观念相统一,潜移默化地成为家庭核心价值观,使家庭成员拥有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形成统一的行为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引导家庭成员做出正确的行为指导和规范日常行为,同时促进家庭内部稳定。
(二)以家庭精神文化建设为依托
家庭中的精神文化是指家庭价值观,包含着家庭信念、家庭精神和传统习俗,是家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其实质就是家庭核心价值观。家庭精神文化是家庭存在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是维系家庭成员的情感滋养,能够凝聚家庭力量,是家庭成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体现了一个家庭的整体风貌。了解一个人的家风从这个人的一言一行中就能看出来,其言行举止就体现了家庭教养,就可以看出家庭的精气神。家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积极培育和谐的精神文化有利于塑造新型伦理关系,促进家庭幸福,有利于优良社会风气的形成,促进社会和谐。新时代家庭文化中的精神文化体现在家庭成员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处世态度和责任担当意识上。因此,家庭精神文化建设是家庭文化建设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开展家庭文化建设要以家庭精神文化建设为基本依托。
(三)以促进家庭成员全面发展为目的
马克思曾提出:“任何人的职责、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3]因此,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思想、能力、需要、劳动、社会关系以及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文化也称“人化”,是人的本质活动的对象化,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139,人的本质属性是其社会属性,所以文化的本质与人的本质是一致的,文化自身代表着人超越了自然和自身的动物性,是人的精神力量的反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人,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崇高的理想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的人都是文化水平较高的人。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进程中根据自身发展需要不断完善的优秀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新时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促进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家庭文化的建设自然要以家庭成员全面发展为目的。在进行家庭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家庭成员的发展方向,提升其精神境界,丰富其精神生活,凝聚家庭力量,实现家庭成员的价值目标,最终达到家庭成员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新时代家庭文化的建设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无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无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一重要论述的内在逻辑是递进的,要重视家庭建设就要重视家庭,进而重视家庭教育和家庭风气,其实质就是注重家庭文化的建设。
(一)器物文化之创造与勤俭并重
新时代背景下,当代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人民群众要努力创造美好生活,但勤俭并不是物质匮乏条件下的无奈之举,而是家庭中的内在精神理念,新时代家庭文化中的器物文化要坚持创造与勤俭并重。创造体现在家庭生活中是家庭经济,一方面是家居环境,另一方面是投资。创造舒适的家居环境是美好生活的需要,当前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衡量的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家庭生活从机械到接电触网,人民群众的消费习惯正从物质性消费,向精神性、享受性和文化性消费转变,这些都需要创造。投资主要是投资人和投资钱,最主要的是子女教育和理财,把鸡蛋分开放在不同的篮子里,实现现有资金的保值和升值;勤俭既是传统美德,也是当下家庭建设所要遵循的人生原则。勤俭是传家宝,表现在家庭生活中就是家庭成员要有正确的消费观,合理规划家庭的经济财务,在保障家庭成员正常生活需求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精神文化方面的支出,减少浪费现象。创造与勤俭都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强调的。在家庭生活中,创造是基础,是家庭生活管理的核心,勤俭是调整、是手段,要做到家庭生活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处理好创造与勤俭之间的关系。
(二)精神文化之自由与和谐并重
新时代背景下精神文化更加开放和多元,精神文化的自由,体现在家庭成员的思想、价值观和独立之上。新时代人人平等,都是独立的个体,即使在家庭中也不例外。精神文化之自由与和谐并重,要求家庭成员在注重家庭和谐发展的同时,也关注家庭成员自由发展。自由与和谐是交互的、相关的,一方面肯定自由的权利,另一方面家庭成员的自由独立要以和谐为前提,一味地要求自由会导致家庭成员关系失和。例如,在家庭中有时候会认为家里人是最亲近的,理应是最支持我的,为什么自己的想法经常被否定。或者对家庭成员抱有其他想法,儿女认为父母观念过时,父母觉得子女不够节俭,丈夫觉得妻子不够体贴,妻子觉得丈夫不会挣钱,这些偏见导致没有以自由独立的意识看待家庭成员,其结果只能是感受到偏差,致使家庭失和。所以要包容家庭成员的自由与独立,双方都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身上,事关家庭发展大计和个人前途命运的事情,例如高考填志愿、选择职业、子女婚姻大事等,要全家开会协商、共同决议,尊重选择者的决定权。在进行家庭教育和管理时,要注意自由与和谐的吻合,培育家庭成员具有自由的精神、独立的意识、开放的心态和健全的素质,有自己个性又能与家庭成员和谐共处的品质,以此来营造和谐的家庭精神文化。
(三)制度文化之民主与规矩并重
新时代家庭文化中的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民主与规矩并重。民主在家庭生活中表现为关系民主和事务民主。在关系民主上表现为男女两性和父母子女在社会主体以及家庭主体上的权利,保障家庭成员的民主平等权利,使民主平等和公平正义成为家庭文化建设中文化规范和价值观。在事务民主上表现为在生活中相互关心,事务上积极支持,家庭教育上充分沟通,事关个体和集体利益要商量着来。在管理模式上的民主不是票数程序民主而是协商民主,家庭成员之间是最熟悉的共同体,对其他成员的特长和不足也十分了解,在家庭管理出现问题时,要广泛听取家庭成员的意见,沟通协商后由最擅长处理家庭事务的成员代为做出最有利的决定;规矩就是要有适当的规定、制度来要求家人,如果不听教育,违反家规,就要进行惩罚。新时代家庭文化中的规矩侧重于在纪律上的规矩。习近平总书记讲制度的约束只是外力,重要的是家风的内在熏陶,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家风建设。规矩在家庭文化中主要体现在家教上,家教是塑造家庭成员的性格、气质、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才能深入其中,在家庭生活中立规矩,有规矩意识才是形成良好家教的保障。
(四)关系文化之理性与情感并重
新时代关系文化是情感与理性并重。中国人是最重感情的,夫妻关系、母子母女关系、父子父女关系、爷爷奶奶和孙子孙女关系,大家庭中还有叔叔伯伯等关系,贯穿家庭生活始终的是情感、是关爱。长辈对晚辈的爱是“慈”,晚辈对长辈的爱是“孝”,组成家庭关系文化的慈孝,表现出家庭的关系文化情感。在家庭生活中正是有了夫妻之爱、代际之爱和亲子之爱,才形成了有凝聚力的家庭,才使个人有了坚实的后盾。但如今的家庭并不是只有情感也有理性。理性是情感的保障,是遇到事情时的理智,是情感的安全感。新时代废除了传统文化中一直倡导“二十四孝”的内容,换成“新二十四孝”。传统的“二十四孝”中包含了许多愚孝的内容,在古代家庭生活中父母处在绝对地位,处处以父母为尊哪怕是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也不能不尊,这是在古代家庭关系文化中只重情感的表现。“新二十四孝”是子女与现代生活紧密结合的行动准则,在孝顺父母的基础上增添了理性因素,杜绝了一些旧内容,为了孝而孝,做一些偏激的事情。新时代背景下的亲子关系也多了理性,与子女做朋友,在为子女提供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与子女进行精神上的交流,同时还要进行生命教育、责任教育、挫折教育和理想教育。新时代家庭关系文化既要拥有现代社会崇尚自由的精神,又要有注重传统家庭美德和伦理道德的观念,做到均衡理性与情感。
三、新时代家庭文化建设的方法
家庭文化建设不仅是家事,也是社会文明的基石,更是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的行动方案。新时代如何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增强家庭伦理意识,合理建设家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关系文化已成为家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也是新时代家庭建设的应有之义,更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必须关注的课题,因此新时代家庭文化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一)加大家庭文化建设的力度
1.开展家庭文化理论研究。挖掘传统优秀家庭文化的内涵,组织一些专业的研究者整理家风、家训、家书、家谱、家信等一些能够反映传统家庭文化内容的优秀作品,并对这些作品进行筛选,对其中优秀理论成果进行出版。对已经面世的关于传统家庭文化的歌曲和影视剧及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影像资料和原版印刷版图书进行二次整理收录,形成家庭文化主题作品。可以利用新时代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制作关于传统优秀家庭文化的宣传片,通过短视频的形式把传统优秀家庭文化资源展示出来;开展家庭文化科研理论研究。建立专门的家庭文化理论研究机构,加强对家庭文化作品创作上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借助社科界的学术力量,依托高水平研究团队和高级别研究课题,从多学科的视角对家庭文化的内涵、当代价值和实践培育等问题进行研究,建立起“产学研”一体化机制,助推家庭文化理论建设更上一层楼。例如,江苏师范大学的家庭文化研究院组织专家学者对传统家庭文化的研究和对当代家庭文化的创新,加强家庭文化作品的创作和相关课题研究,为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提供专业的理论指导;培养家庭文化专业人才,制定家庭文化人才的培养体系,打造一支专业队伍,培养一些有专业知识的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在高校开设家庭文化相关专业,培养专业型人才。在居民区建立家庭文化人才管理系统,记录社区、社会组织中的家庭文化专业人才和志愿者信息和评价激励等配套内容,完善家庭文化人才供給的机制,为家庭文化建设相关机构提供人才保障,为开展家庭中婚姻问题、亲子问题、养老问题提供咨询服务。
2.丰富家庭文化建设活动。在家庭中开展提高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的活动,增加对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例如在家庭生活中购买一些书籍,形成家庭成员在一起读书看报的习惯。注重亲子教育,带孩子去科技馆、博物馆和美术馆等场馆培养艺术气息。使家庭处于文化的氛围中,并形成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念,让家庭生活中的文化建设比重逐步提高。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家庭成员就能潜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在家庭中可以开展陶冶情操的文化娱乐活动,开展兴趣活动比赛,让家庭成员都参与进来,在活动中培养情感,传递价值观念。新时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当前提供了舒适的家居环境以及一些智能化的电器,越来越多的人在工作和学习上都借助于手机电脑,也借助于一些新型科技来推动家庭文化建设。例如一家人一起看看电视、听听音乐或者看个电影,增加一下家庭生活的情趣,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提升家庭成员的文化素养。
3.培育新型家庭文化教育。建设学习型家庭,将家长的自我教育与成年人之间的互相教育摆在第一位,坚持终生接受教育的理念和形成不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习惯,学习走向社会的必备技能,确保知识库和技能时时更新;实施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引导家庭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责任担当意识教育和生活技能教育,对子女要有正确的评价,该批评则批评,该表扬则表扬,用正确的标准来衡量子女,引导子女独立思考。与子女相处时,要树立向子女学习的意识,处理家庭关系要坚持民主平等的原则,培养子女的创造力和主动性,培养其自信、乐观、自强和自尊的性格,树立榜样示范,注重品德教育,比如诚信意识、公平意识和环保观念,关注子女的全面发展,给予其充分的信任和尊重。此外,在家庭教育中要注重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二)加强家庭文化建设的宣传教育
1.发挥国家政策的引领作用。要发挥品牌的宣传教育作用,从家庭文化中打造出品牌家庭文化,有利于整合传统家庭文化中的优秀资源,可以深入挖掘、保护和创新这些资源,利用文化品牌促使人民群众认同家庭文化,让家庭文化建设成为自觉的行为,提升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影响和改变人民群众的行为选择。例如,线上的家庭文化品牌有一些影视剧《父母爱情》《传家》和微博短视频《一封家书》等等;线下的家庭文化品牌有福清国税局开展的“廉洁家风家训”主题馆和“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充分发挥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的宣传作用,在地铁站、公交站和商场等人流密集的场所进行家庭文化的宣传,将家庭文化的相关内容做成标语张贴在地铁、公交站和商场的广告牌上。通过耳濡目染的方式,使人们不自觉地就会将这些观念铭记于心;要发挥家庭文化精品工程的宣传作用,打造一批涵盖家庭文化整体的思想与艺术俱佳的文化作品,并将作品推广到有影响力的网络媒体上进行展出,定期推送优秀的影视和网络家庭文化作品,鼓励深入挖掘传统家庭文化使其焕发当代价值,鼓励家庭文化作品创新,引导人民群众参与家庭文化遗产保护。
2.发挥社会的宣传导向作用。主流媒体要承担责任,在播放平台上要支持设立家庭文化专栏和家庭文化主题节目,增加家庭文化题材的报道内容和播出时间,在一些主流刊物和网站上也要增设家庭文化栏目,从宣传家庭文化内容和频次上增加主流媒体对家庭文化的宣传,引导人民群众正确认识家庭文化;互联网要主动搭台,宣传家庭文化要注重保护家庭文化的知识产权,鼓励支持网络家庭文化产品的生产,加强网络家庭文化产品的创作,构建网络家庭文化体系,为互联网用户在最大范围内提供家庭文化的更新和风俗习惯的养成等相关内容,为当前家庭政策的落实创造有利条件;新媒体必须有所作为,要利用新媒体的即时性、短小性,推送式等营销模式来宣传家庭文化,在微博开屏首页显示家庭文化故事或家庭美德,为客户推送家庭文化相关文章和新闻;在QQ上一些主题、皮肤和说说心情免费使用家庭文化主题内容;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家庭文化主题公众平台和推送家庭文化相关新闻;在抖音和火山小视频可以定期推送给用户一些关于家庭文化主题的视频,鼓励和带动新媒体用户对家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将传统家庭文化的与家书、家训和家信等内容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传播形式与新媒体结合,全方位进行宣传,使弘扬家庭文化成为全社会参与的活动。
3.发挥学校的宣传教育作用。学校对于家庭文化的宣传教育应以现有教育体系为基础,把握当前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创新学校教育的活动方式,把家庭文化内容纳入国民教育各个阶段的教学计划中去。要注意学生的特殊性,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程度来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资料,以当前国家政策中“家校合作”家庭教育为载体,在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从小学至大学较为完备的阶梯式家庭文化教育机制。将家庭文化教育融入教学之中,将其内容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知识体系,并在具体教育教学中充分利用家庭文化资源,使家庭文化教育与思政课教学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班主任、辅导员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利用家庭文化资源进行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对于中小学尤其要加强学生价值观、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的教育引导,对于高校要加强大学生价值观、就业观和婚恋观等的教育,尤其要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资助有文化创新能力、熟悉国际人文交流的家庭文化人才主持重大课题研究、领衔重点文化项目,加强家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创新。除此之外还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建立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调配合的科学教育方式,将家庭文化内容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教材的知识体系之中,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优势,以学生党团组织为阵地,组织开展一些课外的家庭文化学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家庭文化加深理解、提高认同感,同时建立校内外交流学习机制,充分发挥校外家庭文化资源,提升教育效果,形成家庭文化教育的科学机制。
4.重视家庭的环境教育。在家庭中家长要注意自身的行为习惯和伦理规范,营造良好习惯的养成环境。家长在处理夫妻关系、亲子关系、代际关系等上都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爱国、敬业、誠信、友善”认真落实到家庭教育中,用得体的行为感染家庭成员;在家庭生活中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家庭成员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继承和发展传统美德,养成健康、绿色的生活习惯;结合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伦理道德,注重对家庭成员的道德培育,尤其是对婚恋观的教育,谨慎对待结婚、离婚,对家庭要有责任心;同时,家庭中的教育要具有一致性。新时代背景下,生活节奏快,年轻父母工作忙,隔代教育、学校教育成为年轻父母的首选,“让姥姥带娃”一度上了“热搜榜”。家庭教育是亲生父母的责任,要主动承担家庭教育责任,明确亲子关系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对于隔代教育要分清职责,在教育方式上要相互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对家长进行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修养水平,主动与学校教育保持一致。比如学校重视劳动教育,如果家庭教育中对子女没有适时地培养劳动意识,将学到的理论用于实践,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三)优化家庭文化建設的保障体系
1.设置家庭文化建设相关机构。建立家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加强组织上的领导,由党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部门设立家庭文化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协调教育部、民政部、妇联和共青团,做好家庭文化建设的统筹协调指导工作。增进家庭文化建设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党委和政府要发挥行政作用,与家庭文化建设的社会组织之间要建立密切联系,把这些组织的管理和引导纳入法制化的轨道,通过培训骨干人员、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等方式来扶持家庭文化建设的发展。健全家庭文化建设发展规划体系。注意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当地政策相接轨,制定有地域特色的家庭文化建设规划体系;组建家庭文化建设配套机构。成立青少年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由家庭文化建设机构中设立关于青少年教育的教养服务中心,在与青少年相关的一些其他组织(如教育部门、妇联和共青团等成立专门机构)联合对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合力指导。成立基层家庭文化救助机构,在城镇设立社区居委会家庭文化建设指导救助站,在农村成立村委会家庭文化指导救助站。对在家庭文化建设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家庭,给予理论上的指导和实际生活上的帮助。在家庭文化建设中生活和工作的平衡提供一些制度指导,帮助弱势群体在家庭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开展专门的家庭文化培训部门,由政府部门在青年申请结婚时组织专业指导,为新婚的青年群体传授一些新婚知识、家庭关系处理、婴幼儿养护和子女的培养教育等方面的知识,提高青年群体的家庭文化素质,推动婚姻知识与家庭教育制度化,把婚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对家庭生活进行专业指导。
2.建立家庭文化建设保障制度。将家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列入社会发展规划之中,作为一项基本政策来落实好,制定实施家庭发展的法律。健全法律保障制度,完善中国的《赡养法》,对于不赡养老人、打骂侮辱父母(公婆)等行为予以惩罚;推行家庭礼仪,用家庭伦理来带动政治的伦理,以家庭和谐来促进社会秩序深入人心,在家庭中推行家庭礼仪制度,推动政治伦理与社会秩序建设。比如美国重视就餐礼仪,把“就餐礼仪教育”当作品德教育入门;日本重视道德,在学校设立了“道德时间课”和“友爱课”;英国人重视对孩子进行“绅士教育”培养;韩国人所学道德课的第一条就是使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所必要的礼节和道德规范的意义和重要性[4];完善家庭调解制度,要充分借鉴国外家庭文化制度建设中的成功经验,在人民调解委员会中增设“家事纠纷调解委员会”,配备专业调解员,设置家事法庭,设置专门家事调查员等,结合中国国情完善家庭调解制度;健全家庭权益保护机制,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努力拓展可以表达人民基本权益的渠道,建立家庭成员在家庭文化建设中的权益状况舆情监测体系和舆论引导机制。支持建立家庭事务权利保护的国家网络平台,将法治宣传教育与法律服务相结合,促进社会组织和家庭社会工作者积极参与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建立健全基层家庭事务工作机制,维护贫困群体、农民工及其未成年的子女等群体的关爱和权益维护的工作。完善关于家庭文化建设的法律援助网络,鼓励和支持法律工作者、法律团体和法律事务所等依法为在家庭生活中的弱势群体提供公益性的法律援助。
3.构建家庭文化建设长效机制。开展示范教育活动,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开展家风建设,把自身的家庭文化建设与党的理论学习“两学一做”教育相结合,带头立家规、扬家风,把“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活动贯彻落实到家庭中,推进新时代家庭文化在干部群体中扎根。在党员干部中再立标杆,推选出一批在家庭文化建设中表现优异的优秀党员,作为示范并号召全体党员学习、号召全社会学习。在普通群众中树立先进典型,在身边收集整理并筛选各行各业在家庭文化建设方面的先进人物和事迹,将这些先进事迹汇编成册,发给社区居民和村里村民阅读;完善和配备完善的家庭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志愿者通过开展家庭文化建设活动的调查、跟踪、回访和回馈来指导如何更好地开展活动,巩固家庭文化建设成果,强化家庭文化建设的长效性;建立家庭文化建设实施情况监测评估机制,对家庭文化建设的实施情况进行三次评估,分别是中期评估、年末监测和最终的评估,用评估报告来制定和调整当前家庭文化建设政策,用报告来规范家庭文化建设时搜集的相关信息,建立和完善中央、省、市、县四级家庭文化建设监测数据库,形成家庭阈值对道德伦理的揭示,实现对家庭文化建设的动态监测,及时规范和调整家庭文化建设政策。
(四)提高家庭文化建设的主体素质
1.树立正确的家庭文化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风建设,他提倡要有忠诚、责任、亲情、公益的家庭理念,提倡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家庭文明新风尚。要提高家庭文化建设的主体素质,其中首要的就是要确立一个正确的家庭文化观念。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将婚恋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教育青年要树立健康的婚恋关系,强化青年群体情感关系的和谐,在交往过程中的诚信和责任担当意识,倡导举办文明节俭的婚礼仪式,强化家庭责任意识;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在家庭生活中开展家庭教育活动有科学的指导方法,注重家庭中生活教育、亲情教育和示范教育的开展;要树立健康的法治观,在家庭生活中要有法律意识和法治理念,懂得用法律来保障自己的合法权利不受侵害。积极参与普法教育活动,自觉学习法律知识,知法、懂法还要会用法;要树立宽容的人际关系,在家庭文化建设过程中引导家庭成员之间互相尊重、尊老爱幼、互相爱护、邻里和谐的风气,坚持宽容大度的处事态度,评判问题时要始终保持客观、真诚的态度,在遇见事情时,要勇于承担责任,在与他人相处时,要始终保持乐于助人的态度。
2.提高家庭成员道德素养。家庭成员的道德素养越高对于精神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就越高,提高家庭成员自身的道德素养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家庭文化建设。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是基于道德素养而存在的,从人生和社会发展规律来看,一个人私德如何,与其公德密切相关,拥有家庭美德,才敢言政治品格;要培养高度自律,道德素养的培育关键在于高度自律,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适度地给自己自我嘉奖;要知书达理,礼仪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真挚流露,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反映,也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标志,高级的礼仪是一个人内在气质的外化,是一种持久美,不论大事小事都将礼仪化成理念上的认同、情感上的需求和行为上的自觉,表现出个人道德素养高低;要拥有开阔的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名利观,培养良好的品德,提高自身素质,秉持辩证的思维和深刻把握的能力去看待世界,了解和把握世界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