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辉
关键词:中等职业道德教育 挑战 革新
长期以来,中等职业教育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教师资源不足,经济保障不足,教学适应性不强等问题。在中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着强调职业教育而忽视道德教育的问题,使得道德教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的一大缺陷。在中职院校政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好学生的德育教育问题,通过渗透德育教育更好的提升学生的素养。
一、新形势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首先学生素质差。中等职业学校录取分数线低于分数线,相当一部分学生入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差,自控力也不足,他们有明显的厌倦;其他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为了获得早期工作不得不參加中等职业学校的考试,他们有明显的自卑感,缺乏学习兴趣,情绪低落。还有一些学生,属于初中未毕业的问题少年,他们是好冲动,叛逆,被父母强制送入中等职业学校。此外,约有20%的中等职业学生已经在社会上待了一段时间,他们没有时间感,自以为是,自由和无纪律,吸烟,迟到,早退,逃学,受不了任何限制。其次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影响。今天,中国已进入信息时代。据统计,国内互联网用户数超过7.5亿,手机用户数超过14亿。这是一件好事,但许多中等职业学生沉迷于互联网,大量不良信息,庸俗信息,甚至浏览色情,暴力内容;一些学生沉迷于玩游戏,观看视频和在手机上聊天。他们甚至低下头来在课堂上玩手机。有些学生甚至从事非法活动(如在线赌博)。
二、运用体验式的方式进行德育教育
体验式的方式遵循课程属性,教学和记忆的规则,使道德教育的教学过程和效果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体验式教学可以纳入德育课程,学生成为被动的主动课,作为主体参与课堂活动的建立,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独立探索,体验,理解自我价值,从而最终结合教师的引导,在新的认知基础上学生自主尝试进行知行合一。同时中等职业学生也逐步树立正确积极的“三观”,帮助他们不同的个体健康发展。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更加自觉,更好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等职业学生的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学习态度消极,习惯不良。如果不能用心去培养和教育,经过三年的学习,他们就很难成为高素质的专业工作者。因此,为了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重要使命,即“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服务”,有必要改变学校教育与社会和家庭没有紧密结合的问题。改变“教师上课学生只能够被动接受”的现象,关注学生的内心,情感和成长。体验式教学打破了僵局,开创性以人格发展为主,以新的教学模式为主,通过适当的情境进入或实践,使教学变得更加趣味和丰富内容,教师可以激发学生深刻思考,让知识内化,让真实知识在社会实践中受到考验,在工作场所得到有效发挥,这样会使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提高自己,自发地去实践。教师还可以通过体验式教学,学生可以将学到的知识与职业生涯联系起来,提高综合素质。中等职业教育具有专业特色。它所学的是以就业为导向,这是一种与工业和专业相结合的跨境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能简单地归入理论和文化课程范畴,还应结合就业机会的专业和未来。因此,教师应重视体验式教学中的道德教育,而不是不同专业的专业特征,在创造情境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体验和理解,对学生的职业和事业的过程有深刻的理解。这样中职院校才能够发挥好自身的价值和功能,在终身教育的整个发展过程中进行道德教育。
三、加强网站建设,过滤在线信息
首先,优化学校的道德教育网站,引入健康阳光和令人振奋的内容,建立强大的网络地位。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当前中等职业学生的成长环境,生活方式和接受信息的方式,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应结合具体情况,与根据当地情况调整措施,为网络教育平台的师生建设有影响力和吸引力的方法,以及以德育为核心的平台,加大对德育的宣传力度。在了解师生的动态思想的同时,给出一些有针对性的思想指导。其次,深入研究道德教育的规律和内涵,引入先进的方法,开辟网络道德教育的空间,邀请国内知名学者和专家,开发教育和有趣的信息资源内容,把它转化为道德教育工作,全面展现道德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学校的德育工作网络还应与其他媒体(如广播,书籍,电视等)和户外宣传平台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方法的结合,加深中学德育的接受能力和吸引力。找到适合互联网教育的处方,一是帮助中职学生树立积极的,阳光网络的视野,完善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网络,在信息时代为学生营造良好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发展信息化技术可以充分认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实现网络互联,帮助学生分析互联网中信息的真实性,引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网络获取知识,开放自己的视野。此外,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交活动,摆脱网络的依赖,逐步回归现实生活。二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性知识,帮助学生培养健康人格。中等职业学校应根据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每个学生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咨询,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主性。通过灵感将教育要求转化为自己的愿望。这可以帮助沉迷于互联网的学生摆脱网络。
四、生活化教学
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过程中,要积极转变传统的德育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知识学习过程,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生活教学的关系,尊重学生的道德教育。在德育工作中占主导地位,促进学生更好的学习和成长。同时,要建立良好的德育评价机制,既要考虑学生基本思想政治知识的学习状况,又要考虑学生的道德修养,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评价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的有效性,避免前一个单一评估目标的不科学性。通过科学的德育评价形式,能够发现德育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从而调整德育工作的策略和工作,使德育中等职业教育发挥作用。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心理建设,启发学生的智力,陶冶情操,锻炼人格,磨练意志,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的需要。
五、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不仅要完成理论知识的教学,还要引导学生的生活和实践。“双师型”教师可以帮助中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传授理论知识,这在当前的中等职业学生中很受欢迎。一方面,双师型德育教师的建设需要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加强与企业的联系,鼓励教师进入企业。另一方面,教师还需要转变观念,主动参与企业实践,结合理论知识,升华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核心是观念的转变。所谓教学观念的转变,就是要建立“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拓展德育观念的内涵,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课堂的互动性和有效性。思想的转变不仅需要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的政策指导,还需要德育教师寻求变革,及时完成教学观念变革的主动性。首先要始终注意教师的道德建设和德育教师的优先性,教師只有不断提高他们对道德教育的自我修养,不懈地治理,建立信誉,形成个人魅力,真正让学生信服,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其次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水平,积极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大胆创新教学方法,使道德教育课程真正贴近职业,社会和学生。
六、结语
总之,德育在中等职业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它可以促进中等职业学生不断提高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就业和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中等职业教育实践中,教师应积极优化德育形式,提高德育整体水平,促进中等职业学生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冠霖.浅析情感教育在中职德育课堂中的运用策略[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8,(06):130-132.
[2]杨汤颖.体验式教学在中职德育课程中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03):107-110.
[3]重庆市城市建设技工学校西部职教项目课题组,孙德魁.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的现状、不足及改善对策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1):75-80.
[4]于婷.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探讨[A].//决策论坛——政用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哈尔滨市阿城区职业教育中心[C].2015:80-80.
[5]李楠.“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APP)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作用与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3):14-15.
[6]黄实.浅谈满族传统文化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运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18):277.
(作者单位:山东省文登师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