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勤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常务副会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每年投资规模已达4 000多亿元、新增运营线路800多km,已经进入高位稳定发展阶段。这种发展趋势将会持续到“十四五”期间,其发展模式也将从“拼速度、比规模”转向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上来。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经历了起步阶段(20世纪60—70年代)、初始阶段(20世纪80—90年代)、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90年代末至今),年新增运营线路长度由几公里跃升到数百公里。庞大的发展规模,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从“拼速度、比规模”的发展模式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其线网规划也将逐渐拓展到与包括国铁在内的其它轨道交通互联互通,并从单个城市拓展到都市圈或城市群的轨道交通规划。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也将为城市轨道交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为此,迫切需要以新理念、新思路来引导新一轮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顶层规划设计。城市轨道交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安全,便捷,绿色,智慧。
经过50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城市轨道交通“大国”,但离城市轨道交通“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需要用“问题导向”和“补短板”的思维模式来厘清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当前的主要“短板”体现在:①国家层面宏观管理缺乏统一与协调,呈现“碎片化”;②政策、法规不统一,尤其是缺少国家层面的法规;③行业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专业技术装备认证工作尚未开展;④对什么是“高质量城市轨道交通”只有定性描述,缺乏评价指标体系。
笔者认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解决方案,近期可从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以及发展以轨道交通为支撑的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等方面进行深化。具体建议如下:
1) 尽快出台国家层面对发展轻轨系统的指导意见,明确轻轨在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中的功能定位,从设计、建设、运营管理、装备制造等方面明确其特征。
2) 对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应在规划、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中推动制度创新:①建立以都市圈和城市群内中心城市为主体的跨区域、跨部门的共管、共治轨道交通管理机制,组织协调相关规划、建设、运营等工作;②将原来单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审批,逐步过渡到都市圈或城市群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审批,使一些自身不具备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条件的城市,依托中心城市,在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研究其轨道交通建设的可行性。
3) 引导现代有轨电车系统纳入城市轨道交通体系。为此,首先应从国家层面明确现代有轨电车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并进一步明确其线网规划应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统筹研究;其次,为适应巨大的潜在市场需求,应尽快完善现代有轨电车的标准、规范体系;此外,应有宏观调控手段,对现代有轨电车装备制造企业给以必要的指导,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装备成为市场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