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腾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随着高校建设规模的扩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学生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多样化,校园商业早已是校园整体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但矛盾的是,校园商业业态、类型依旧单一,空间的形态模式仍相对传统,无法满足大学生的行为心理需求,以及校园公共、开放空间的发展。
武汉大学(除医学部)南起珞喻路,北至东湖南路,西沿珞狮路,东临卓刀泉北路,另有八一路跨越校园(见图1)。其内部商业因区位和使用对象的不同,其形态、规模、布局等均有所不同,其空间尤其是公共空间的使用情况也有所不同。通过设计研究,得出一套解决问题的模式,向各高校各区域推广。针对其共有问题但又不同的情况,在普适性的设计中包含独特性,将成为发挥商业公共空间潜力的着重考虑部分之一。
因校园紧邻城市主要道路且有城市道路跨越校园,武汉大学校园边缘处,如校园主入口、街道口发展出以餐饮、零售为主的商业中心。从武汉大学整体校园规划层面来看,主要形成了连锁型超市——自强超市,以及部分小型商业及配套网点。另外,校园内围绕老旧家属区还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市场、小吃街等。
按所发生活动的类型,可将武汉大学现有的商业空间分为以氛围轻松的休闲餐饮为主的小型商业、以目的性消费为主的市场小吃街、以娱乐餐饮为主的品牌连锁商业、以购物零售为主的超市四大类。根据这四大类型,选取武汉大学内相对应的典型代表:工学部阿里bar吧、工学部集贸市场小吃街、文理学部梅园CBD、连锁自强超市进行调研分析。探究各类人群,尤其是学生对于现有商业空间的满意程度,发现现有空间发生的主要活动及存在的问题。
1)工学部阿里bar吧(如图2所示)以餐饮、社交为主要活动;其空间的强识别性主要来源于轻松的氛围与频繁的社交活动。阿里bar吧已经是较为成熟的社交空间,但是受商业规模的限制其完全公共空间尚有限。
2)工学部集贸市场小吃街以餐饮为主要活动,服务于各类人群,多为目的性消费。在非餐饮时间部分餐饮店人流小,这段时间内空间可以说是闲置。
3)梅园CBD(如图3所示)包括了肯德基、仟吉、COSTA等多个品牌连锁店,以餐饮、社交为主要活动;人流量较大且停留时间较长,多有团队活动发生。
4)连锁自强超市(如图4所示)主要以超市零售为主,部分空间处于闲置状态。相对特别的,如第九自强超市入口处划分出一部分区域设置了固定的桌椅,室外则设置了可移动的桌椅撑伞;如第十自强超市与7TT(品牌便利店)合作,形成了具有大量公共空间的便利店。
针对以上四类典型商业空间的调研结果可以得出,对于工学部阿里bar吧和文理学部梅园CBD这两类,无论是商业的环境气氛还是文化氛围上评价都是很高的,尽管公共空间并不是很多,但是为公众提供了一定的聚会、讨论、交流的空间。各连锁自强超市的对比显著,为公众提供了休憩、交流等自主自助空间的超市人流量明显较大,仅提供零售功能的超市公众多为目的性消费。
根据武汉大学现有的商业空间,通过网上问卷和线下调研问卷,得到了在校大学生的一些真实的商业需求。学生的需求已不局限于就近聚餐、教室或者排练场的交流,但是出于对学生安全考虑,学校并不倡导建议大型且节目丰富的班级聚会、社团聚会、轰趴,这恰恰是学生们所需要的。一方面,在“行为决定空间”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发现以餐饮零售为主的公共空间已无法满足大学生的交往需求。另一方面,近几年来城市郊区轰趴别墅的膨胀发展也反映了校园某些活动空间的缺失。
就武汉市来说,轰趴别墅主要位于汤逊湖畔,环境优美但交通相对不便。其主要由独栋或者联排别墅改造而成,娱乐设施相对都比较齐全,包括了KTV房、台球室、游戏室、影音室等多种娱乐场所,以及自助餐厨、住宿等功能空间,满足不同人的喜好与需求。距离武汉大学最近“轰趴别墅”位于街道口阜华大厦,但其环境相对简单。
轰趴别墅作为一个复合型的多功能空间,其所需要的建筑体量是巨大的。专门的经营一方面违背了学校因为安全问题而不建议此类活动的初衷;另一方面也势必需要特定的场所带来较高的费用。武汉大学校园之大任一位置都不能很好的服务于大多数学生,并会对其所处的周边环境和氛围带来巨大的破坏力。因为聚会所以选择轰趴别墅,但是学生对于轰趴别墅的倾向更多的是对于这些活动空间的需求。将这些功能看作是一个个模块分散与校园之中,在每个学部或者片区,这些模块又能构成一个完整的“轰趴”(见图5~图10)。
相比于受场所或现有商业模式的局限的“以氛围轻松的休闲餐饮为主的小型商业、以目的性消费为主的市场小吃街”这两类商业,以及受品牌统一化管理的“以娱乐餐饮为主的品牌连锁商业”,作为武汉大学自有资产的“自强超市”更新设计的操作性更强。其规模不一,对于空间的利用情况不同,对于轰趴模块的置入是具有更好的统一性与差异性的,同时可以辐射于整个校园。
自强超市辐射整个武大校园(见图11),按照规模大小可将自强超市分为大、中、小型。大型自强超市面积较大、商品种类完善、布置较闲散,具有相对宽敞且空闲的空间,部分空间使用率不高。例如,第一自强超市,超市入口位于1层,与其他商业共享宽敞的门厅,利用率较低;售卖区位于2层,各类商品都具有一定的销量。中型自强超市面积中等、货架布置适宜,空间尺度较好、有部分空闲空间和室外空间。例如,第十一自强超市位于学生生活区,具有充足的室外空间,室内有固定休息区可以由学生自主使用。小型自强超市面积较小、货架间距小、商品布置紧凑,没有宽敞的空间但部分空间利用并不充分。例如,第七自强超市结合学校食堂进行公共空间的引入,超市入口的小广场为公共活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轰趴的主要功能,包括阅读亭、唱吧亭、桌上足球、台球桌、休闲座椅,补充菜鸟驿站货架,将这些简化为基本模块,就其规模、适应人群、试饮活动类型、模块性格(安静或喧闹)进行评价(如表1所示)。
表1 对轰趴模块的评价
针对超市规模、现有公共空间饱和度、经营业态、辐射人群、超市性格(安静或喧闹)、周边公共活动类型需求、环境舒适度、可达性七个方面对自强超市进行评价,得出其可置入的合适模块(见表2)。
表2 对超市的评价
对于大型自强超市,通过用轰趴模块取代一些销售低的空间,以此来增加超市的公共性,提升空间活力,使学生有一个充足的活动空间,吸引学生持续不断来此活动,实现商业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结合。针对中、小型超市,通过其周边的空闲空间来置入一定公共设施,提升自强连锁的品牌效应,增加公众的停留时间以此来提升超市的活力。
高校校园的建设往往追求大规模占地面积,在空间尺度上力求气势宏伟,造成校园内大片空旷的区域(空旷的广场、了无人际的绿地等),这使得校园围合感不足、缺乏场所感。空间尺度过大,也使得校园中各个功能区之间距离加大,远超过了师生适宜的步行距离,反而造成真正适宜使用的公共空间不足。
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商业空间的实际现状以及学生对于公共空间的实际需求,探讨了如何解决校园商业空间利用率低下、公共空间不足的问题。将公共空间与商业空间的优势结合,在校园空间层面上改善了学生的校园生活。商业公共空间是商业与公共的重叠空间,功能的融合能够实现两者的优势互补,并提供更健全的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