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妍
441000湖北医药学院附属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湖北襄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由气道慢性阻塞引起的通气功能障碍,在老年人群中更为常见。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居家护理可以明显改善症状并改善生活质量[1]。本研究分析了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优质化护理服务模式,具体如下。
2017年4月-2019年3月收治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 例。优质化护理服务模式组男25 例,女25 例;年龄63~83 岁,平均(68.66±2.21)岁。常规组男27 例,女23例;年龄62~82 岁,平均(68.61±2.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常规组予以常规程序护理。优质化护理服务模式组予以优质化护理服务模式:①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迫切需要解决的各种问题,并提供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解决患者的具体问题,制定实用护理计划。②健康教育:根据患者病情,给予针对性的疾病健康教育,介绍疾病知识和治疗方法,告知患者应戒烟戒酒,注意生活环境清洁,避免吸入颗粒状粉尘,从而加重病情。③饮食干预: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患者应每天清淡饮食,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多吃高蛋白和高热量食物,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④环境护理干预:确保房间干净整洁,定期清洁,每天早上7:00 应开窗通风,以确保室内空气清新。走廊和阳台上摆放绿色盆栽植物,病房光线柔和,周围没有施工,保证环境安静,温湿度适宜。⑤辅助呼吸训练:根据患者情况,指导进行缩唇训练和腹式呼吸训练,鼓励患者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根据病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合理运动,如慢跑、太极拳等,运动量和运动时间取决于患者身体耐受性[2]。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满意测评值,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管理知识的认知水平、护理前后肺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14.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比较(±s)
注: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PEF,呼气流量峰值。
组别n时间FVC(L)FEV1(L)PEF(L/s)生活质量(分)优质化护理50护理前1.86±0.421.56±0.213.25±0.5168.68±3.21服务模式组护理后3.78±1.183.57±0.345.32±1.2194.11±4.11常规组50护理前1.85±0.421.55±0.223.27±0.3568.68±3.21护理后3.21±1.212.67±0.244.21±1.0182.01±4.21
表2 两组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管理知识的认知水平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管理知识的认知水平比较(±s,分)
组别n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属对于疾病对于疾病管理知识的认知管理知识的认知常规组5083.46±2.1582.33±3.13优质化护理服务模式组5094.28±4.2196.79±3.21 t 6.1577.281 P 0.0000.000
两组患者满意测评值比较:优质化护理服务模式组满意测评值为(93.11±3.21)分,常规组为(84.21±2.25)分;优质化护理服务模式组满意测评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肺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比较:两组护理前肺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质化护理服务模式组护理后肺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管理知识的认知水平比较:优质化护理服务模式组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管理知识的认知水平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由于长期受疾病困扰,心理负担非常沉重,往往伴有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生活质量大大降低[3-4],对治疗失去信心,不能积极配合治疗,通过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生理和心理状况[5-6]。优质护理以患者为中心,采取一对一引导,然后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完善治疗和护理计划,促使患者康复时间缩短;通过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水平;通过良好的环境创建,可帮助患者减轻烦躁感和不良应激;心理护理的实施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使其树立治疗信心;饮食护理和呼吸康复锻炼可帮助患者改善机体免疫力和肺功能[7-8]。
本研究结果显示,优质化护理服务模式组满意测评值、肺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患者和家属对疾病管理知识的认知水平与常规组比较均更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