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旭泰 程晨
他是香港特区观塘区议会副主席
也是香港特区民建联副秘书长
但他很关心“三农”问题
他期望
当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时
他能骄傲的说上一句:
民族的复兴,有我在香港的努力
关注农业发展
“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洪锦铉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理想就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付出努力。
“2018年年末,国家统计局公佈,全国农村贫困人口1660万。”作为一名香港的议员,洪锦铉先生在做好本职工作之餘关注最多的是内地农业发展。“扶贫工作是一个很难的事情,但是这麽难的情况下中央都不曾放棄,坚持努力了这麽多年。”他接着补充道,“中央对香港没有责令,香港政府没有定点扶贫对象,但我觉得香港作为中国的一份子,不能缺席。”为此,他主动到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区农村帮助当地农民,希望他们长期地实现小康生活。
湄潭区山川秀丽,有“云贵小江南”之称,沿途是云山雾绕、连绵不绝的大茶园,里面是热情好客的採茶人,靠近茶海,茶叶的清香扑鼻而来。“湄潭翠芽、遵义红、湄江翠片……”洪锦铉先生看好这里的原生态茶叶。
但让洪锦铉先生没有想到的是,这个拥有“中国长寿之乡”“中国茶叶之乡”“全国文明城镇”等众多美誉和荣誉的地方,卻生活着一批十分贫困的农民。“种茶一年收入只有三千到五千元,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了,留下的基本上都是年长的。”当地村支书的一句话震惊了洪锦铉先生。随後了解到,这些茶叶缺乏推广力度,很难销售出去,造成大量浪费。
“怎麽样才能帮助茶农推广茶叶,还得从国家政策入手,政策上已经为我们指明了道路,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贯彻国家政策,把它落地。”回到香港後,洪锦铉先生第一时间去了解了国家在农业方面的政策。农村土地流转权、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一带一路……在这些农业相关政策的基础上,他为茶农构思出一条商业模式:在香港寻找有茶叶需要的公司或个人,通过土地流转权政策,对口承包茶园,订製自家茶叶。他介绍道:“很多公司或个人都有饮茶或节日送礼的需求,每年都要花上不少钱,他们可以直接购买一处茶园,再以成本价订製茶叶,这样不仅为他们节省了成本,茶农的收入也有了保证,可以达到双赢的局面。现在是共享经济时代,我称它为共享茶园,共享茶叶。”
在推广的过程中,洪锦铉先生发现香港一些人因为不了解国家对农业的政策,对国家的农业政策有负面看法。“很多人认为国家比较重视工业,不太重视农业。但据我这一段时间的了解,可以看出国家把农业放在重中之重,很多政策决策都是关於农业的。”帮助香港市民了解国家农业政策又成为洪锦铉先生需要攻克的难题,为此,他先後在刊物上发表了十篇介绍中国农业政策的文章。
在文章中,洪锦铉先生介绍道,中国农业发展有很多机遇,特别是出台土地流转权政策後,土地不仅能经营,还可以作为基本抵押。他说:“从长远看,农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一个很好的投资机会,相信人们了解政策後,就会愿意去投资,主动去投资。”
早晨从香港坐高铁出发,中午到达遵义市,先去遵义会议会址回味中国共产党历史的转折,再到湄潭区体验茶园自然风光……这是洪锦铉先生寻找旅行社朋友,为香港遊客设计的遵义市旅遊路线。他说:“遊客们去玩的话多多少少会买些茶叶,还有可能会直接买下一块茶园,成为新农民。”目前,他正积极推动把香港作为贵州茶叶推广的中心,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面向“一带一路”,将贵州茶叶推向全国、推向全世界。
青年兴则国家兴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關於青年工作的论述,鼓舞着每个中国人,也鼓舞着一直致力於青年工作的洪锦铉先生。早在2015年,为了加强两岸青年交流,推动港台青年到内地创业就业,洪锦铉先生成立港台青年创意联会筹委会,同步成立“创客·城·梦”海峡两岸暨港澳青年论坛,2016年,港台青年创意联会正式成立。
港台青年创意联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四年来,共吸引100餘名青年企业家加入。随着今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公佈,联会主席洪锦铉先生和成员也在积极推动联会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服务站的建设。“这些服务站将作为联络点,推动港台青年去内地立足,帮助他们在内地创业就业,现在已经成立一个服务站,其他的也在积极筹备中。”
日前,香港政府推出了两项资助香港青年在粤港澳大湾区创业的计划,受到香港各界的欢迎。政府在推动青年到内地创业方面的重视和政策的出台也是对洪锦铉先生的鼓舞。在他看来,随着政府和民间的推动,未来去内地发展的年轻人会越来越多。他说:“整个过程中虽然会遇到一些阻力,但是整体是在前进的。下一步也可以对内地青年进行资助,让他们到香港创业就业。未来,资金必须要在湾区里流动才行,政府的资源都会促进湾区里的资金流动。这样大湾区里面的整个资金流,信息流才能运作起来,发展才会越来越好。”
我们都是湾区人
之所以创立港台青年创意联会,洪锦铉先生是看重“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他说:“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对香港来说是改革开放之後又一次重大的战略机遇。大湾区未来会出台更多贴近港澳的政策,也会带来更多的机遇,这些机遇需要我们去抓住,就像国家主席习近平说的‘要大胆走。”
内地和香港青年因为成长环境不同,导致文化和价值观念不同。如何加强内地同香港青年的交流,如何加强香港青年人对内地的认识,是内地和香港青年在交流中存在的两个最大的问题。洪锦铉先生也一直在关注这个问题,他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部分媒体的负面报道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两地人对彼此的看法。什麽事情都有两面性,因此不能以点带面地去看待一些事情,两地青年在交流中需要更多的宽容。”
日常生活中,洪锦铉先生经常建议香港年轻人多去内地转转,感受内地的发展。在网络上众多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各种叫法中,他最喜欢的是“湾区人”的叫法。他说:“我们可以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机遇,增强文化方面的交流。粤港澳本来就是一家人,只是一些信息不流畅导致大家有点隔阂感,但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文化的交流,大家会越走越近,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在洪锦铉先生的内心中,还有一个十分强烈的期望:在国家正式宣佈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时,他能夠自豪地说上一句,“这有我在香港的贡献。”2049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届时已经70岁的他能站在天安门,在国旗上升时,他会默念一句:“国家民族复兴有我在香港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