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谷
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 题记
江西永新县地处赣西,是“三湾改编”、“龙源口大捷”、井冈山第一个双枪女红军贺子珍、全国四大“将军县”之一的所在地;是郭沫若“长征逾万参加者,烈士八千磊落才”的红色故土;同时,也是山多、水多、人贫的全国贫困县之一。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这里的共产党人发扬了井冈山斗争时期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优良传统,以“日有泥巴伴裤管,夜打‘灯笼访柴门”的苏区干部作风,真情实意地走进了乡亲们的中间,走进了乡亲们的心里……
开篇:百善孝为先
为写一篇有关扶贫攻坚的报告文学,我一早便就来到了江西省永新县税务局挂点的永新县莲洲乡双湖村。
人还没进村,第一眼就看到了一条笔直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双湖,而双湖村中的红砖绿瓦和绿荫如盖的白杨、古棕、古樟宛如一丝丝春风,荡涤着我的心田,滋润着我的心脾……
由于来得早,村口十分寂静,唯见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孤零零地伫立在村头的一棵大树下。看她这神态似在翘首盼着远归的游子。我有些犯疑,便快步来到老人面前:“奶奶,你一早就在村口等谁呢?”
“等儿子!”
“你儿子在外地打工,肯定没这么早就到家的。”我想劝老人回屋,可她却十分固执地打断我的话:“谁说我儿子没这么早,昨天晚上他临走还交代我说,今天一早有一位作家要来我们双湖村呢。”
“你儿子还认识一个作家?不是打工的?”
“当然,他什么人都认识呢。”老人十分得意地唠叨起来:“呃,同志,作家是做什么的?我就是没见过作家。”
我打着哈哈告诉她老人家:“我就是作家,就是今天您等的那位作家。”
老人怔了怔,上下打量了我一番后,点着头:“噢,原来作家就是这样文气,这样客客气气啊!”老人家突然十分热情起来:“来,进屋里坐坐。我儿子交待过,一定要让作家在家里吃顿饭哩。”
老人的家就在村口不远。还没进屋,老人就十分得意地指着一栋新建的水泥结构房子,说:“这就是我儿子去年为我建的新屋呢。”说着,她把我带进了屋子,指着满屋子的新家具得意地说:“这些新东西都是儿子替我添置的哟。”老人瘪着的嘴笑得裂开了一条长长的缝。
但我对老人住屋里的那张古老的床感到奇怪。
老人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忙解释说:“这张床我可不能丢,那是我当年结婚的床呀。”说着,老人又唠叨地讲起了她的身世——
我叫贺秀兰,今年82岁。在32岁那年我那短命的丈夫丢下两个未成年的女儿离开了人世。为把两个女儿抚养成年,我誓死不嫁,寡妇带女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为了生计,两个女儿长成人后便早早地嫁了出去,留下我孤苦伶仃地守这家徒四壁的家。虽说有两个女儿,但一个远嫁外地,一个尽管嫁在附近,但也由于穷,根本无法顾及我。
后来,儿子来了。儿子一进村,就发现我这个老太婆简直穷得要掉屎水来,主动提出要与我这个全村最穷的孤寡老人结对帮扶。我儿子的这一决定,使他的手下都有些不解,他们说:“你一个单位的主要领导,单位的事多如牛毛,你还挑了个全村最穷的对象去帮扶。”我儿子没有犹豫。他了解到我丧夫后也曾多次动员亲戚劝我改嫁,后来说媒的多了,我干脆放出狠话,说:“丈夫对我太好,我不能忘记他啊!今后谁再来说媒,我就绝对不开房门了。”儿子知道了我的情况,望着我这破烂的环境,便铁定了他要帮扶我的决心。
要让我这个又病又穷又孤的老人家走出困境,这是件多难的事啊!哎,我儿子可没少花心思。不几天,在他心中很快就订出了一个帮扶我的计划。他计划的第一步就是医治我长年患有的高血压。就是这病时常弄得我发晕昏倒在地。为此,他将我送到县医院进行了全面的检查,并与医院制订了医治高血压的长期计划。高血压是必须按时服药的,他怕我年老忘记服药时间,特意跑到村委医疗室再三叮嘱乡村医生,请他督促和检查我坚持服药。在此后的日子里,他就像个亲生儿子一样,一空下来就跑到我屋里,问长问短,嘘寒问暖。我血压平稳后,扶贫组想到的就是改善我的居住条件。因我借居弟弟的一间小屋,我儿子和扶贫组决定向有关部门申请为我和村里的另外几户无房户报办“安居工程”。报告很快就批下来了,但我又犯愁了,因為新建的“安居工程”怕是要建在离村的偏远地方,我担心就是老死屋里恐怕也无人知道呢。我儿子和扶贫组觉得有道理,因为双湖村要安置的都是孤寡老人,一旦有病谁也帮不了谁。儿子和扶贫组立即找到了村委协商,很快就决定将安居屋建在人口流动最多的村委会对面……
“你说说看,我这儿子孝不孝顺?”老人乐得直拍巴掌。
这下,我真犯疑了,老人不就只有两个女儿吗,今天怎么开口闭口左一个儿子,右一个儿子,把儿子两字挂在嘴上念叨个不停不了呢?难道她老人家认了个扶贫干部做儿子么?
老人似乎看到了我的疑惑,忙解释说:“你是怀疑我儿子是吧?”
我点了点头!
老人拉开了作长篇大论的架势,充满感慨的地说道:“我这儿子呀,天下难找啦,你看我现在家具、电器、自来水、厕所什么没有?在旧社会那些大户人家都不能跟我比哟。嘿嘿,儿子怕我有困难找不到他,特意为我买了一部老人机,还天天教我怎么打电话呢。”
老人这回乐得更开心,没牙齿的嘴咧到耳朵根上去了。
老人的话匣子一打开,说得眉飞色舞,喜笑颜开。说着说着,她突然眼里噙满了泪水:“要没这儿子,恐怕我这一生再也享不到今天的福啰……”
老人跟我介绍了大半天,每句话都在提她的儿子,她儿子到底是怎么回事?
正好村主任胡武光走了进来,他告诉我说:“老人家说的儿子,就是县税务局局长钟小飞同志。”
评议会上,当扶贫组公布双湖村新一轮贫困户名单时,全村村民的手掌都拍红了,他们还觉得不过瘾,干脆从小卖部买了几捆万响喜炮放了起来。
喜炮冲天而响,乡亲们仰天而笑。
人们都说,爱是无私的,你把无私交给了乡亲,乡亲们认了!
报告二:心是肉长的,你把心掏给了乡亲,乡亲认了
“搭桥修路,积德行善。”
这是老祖宗留下的一句千年古训。几千年前的老祖宗意识到筑桥修路的重要性,把筑桥修路与积德行善密切的结合在一起。因为筑桥修路不是件小事,那是要花钱的。古代的儒学者们便以积德行善这个高度去鼓励、动员那些有钱人、行善者都加入这种“积德行善”的行列,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流传至今的美德。
“若要富,先修路。”
这是当今新农村建设叫的十分响亮的口号。把修路与富民联系在一起,无疑也是在为百姓生计、为民生计。古与今交织在一起,为家、为民统一在一起,可以说又是一种积德行善的延伸,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美好延续。
说到路,双湖村惨了。在扶贫之前,这里根本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唯一进出村的一条泥泞小道又窄又滑又坎坷,村民出村走亲访友、逢圩办事,感到十分不便,当然也就谈不上如何去发展村里的经济了。没有像样的路,外面的女孩子不肯嫁进来,造成全村48个光棍汉。这些娶不上媳妇的青年,有的自暴自弃,觉得前世造了孽,今世才出生在这个穷村子,没什么奔头。思想一松懈,即使是原先勤快的也逐渐变得懒惰起来了,原先本来就玩世不恭的懒汉子也越发懒得掉渣。人一懒惰就万念俱灰,有时候还会给村里造成许多不安全因素,这是其一。最重要是双湖村无路可进,即使通过扶贫组引入一些企业,他们也只有望路却步。
双湖村561户2080人,有42户贫困户、165人是贫困人口。其中一般贫困户4户17人,扶贫低保户31户139人,纯低保户7户9人。其中红卡户15户55人,黄卡户4户107人,蓝卡户3户3人。尽管2014年后,在上级扶贫政策的实施中有几户也脱了贫,但总体上双湖村仍是全县最贫困的贫困村。
双湖村的贫困,与路的制约,不无关联。
扶贫组认为,要彻底使双湖村脱贫,最紧要的头等大事就是修路。从胡家村直达双源村的路全长3.5公里,按正规设计,要修好这条路,需要400多万元,这可是个天文数字。这个近乎冷酷无情的数字,压得扶贫组有点喘不过气来。一个村的脱贫,“等靠要”不是造血。扶贫组决心下大力气也要把这条路修整、修好,让他们自身造血。
怎么去修好这条路,用什么来修好这条路?
面对压力,面对困难,扶贫组不知开了多少会,不知跑了多少路,整个扶贫组成员几乎都寝食难安。最后,还是钟小飞局长在万般无奈的情况,找到了县公路局局长。因为各自的工作关系,其实来往也不见得太多,这次真是迫于无奈,他只得硬着头皮上门求助。头一次没见到,第二次没见到,连续5次都吃了闭门羹。那时全县都在搞扶贫,他一个公路局局长当然也天天在乡下一线。第6次的一天夜里,他终于拦住了他。第二天一早,他就把公路局长拉到了双湖村,指着那条坑坑洼洼的路说:“老伙计,双湖村几千老乡就是被这条路困死啦。”局长仔细地观察了这段路,心里也涌动着一层热浪,当天回到局里便召开紧急会议;第二天一早,他马不停蹄地与技术员来到了双湖村丈量,制定方案。在扶贫组的通力协作下,经过近两个月的艰苦奋斗,这条笔直的公路终于修进了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
有了这条路,扶贫组就有了施展拳脚的天地。整个双湖村的村民也看到了脱贫的曙光,增添了脱贫的信心。
随即,扶贫组成员撸起了袖子,制定了对双湖村彻底脱贫的计划和蓝图。在这规划和蓝图中,他们的第一个工程就是“安居扶贫”。因为他们知道,全村人没有安居何谈脱贫?安居关系着全村几千人的生活起居,没一个安居的环境,哪有脱贫的决心和意志?针对全村的居住条件,扶贫组确定了安居工程50户,新建了4户,维修了8户,爱心公寓5户,对全家居住的“金包银”但又不是危房的,对应考虑生活习惯、方便、情感等老人住老房(即子女有新房的)全部按照“不见土坯,不见裂痕,不透风,不漏雨”的“四不”标准,实施提升工程。在此基础上,改建卫厕率达到100%,农户有线电视收视率达到100%,安全饮水全部得到保障。
如今的双湖村,原先处处是垃圾、四处是杂草的现象不见了,居住条件焕然一新。全村村民都有了获得感、幸福感,对扶贫组进村时的抵触情绪,在扶贫组队员全心全意为村办实事、办好事、一心为村的实际行动中,也转变成了感动,心底的求富思想也自觉提升起来了。对于脱贫,对于致富,他们自觉而主动了。
打铁要趁热。扶贫组深深地意识到,环境的改变并不意味着双湖村真正脱贫致富了。要真正使双湖村摘掉贫困的帽子,一定要有一个或多个脱贫户树起来做村里的典型才行。为此,钟小飞三下南昌,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终于引进了“栖风塔农业科技公司”。该公司于2017年3月在双湖村挂牌。这是一个集食用菌研发种植、加工销售及技术推广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企业,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在莲洲乡搭建了15个智能化种植大棚,种植42万株鸡枞菌和60亩黑木耳,年产值1000多万元,招进了贫困户24户,每户入股5000元。双湖村的村民从此不出家门就有事可做,更重要的是一些勞力差的村民可以在家为公司削蘑根,赚工钱。这个产业的出现,几乎使全村家家户户有活干,个个能赚钱。除此外,全村有17户贫困户入股“明诚肉牛养殖合作社”,每户入股5000元。贫困户曹安干通过扶贫组帮助贷款和自筹的方式入股15000元,净得红利1500元/年。扶贫组还根据双湖村民的具体情况,在8户贫困户家安装光伏发电设备,其中5户独立光伏发电,3户集中光伏发电。为了使全村都富起来,扶贫组因势利导,动用各种能调动的积极因素,大力支持贫困户发展水稻、油菜及各种种植养殖业等传统产业;对本村14户养牛户按每年1000元标准严格落实了奖励资金。
“村民无小事,贫困户更无小事。”自扶贫组进入双湖村以来,这已成为了每个扶贫组成员牢记在心的一句口头禅。那天,扶贫组成员、局工会主席左家林吃完晚饭准备冲凉,突然村里贫困户胡寒卜哇哇大叫着闯了进来。因为他又聋又哑,只得面对左主席拍打着胸脯指着远处哇哇大叫。胡寒卜有一个儿子在外地打工,2017年春节回家看到家乡的变化,立志要回家创业。扶贫组坚决支持了这年轻人的想法,通过协商,决定将曹家组的4口荒塘和5个小荒山头包给他,鱼塘放鱼,荒山种草籽。扶贫组还给他办好了低息贷款,买了18头可供当地收购的耕牛。这种牛野性很大,很难管理,胡寒卜今天跑来求救,就是因为他家的牛跑了,至今未回。左家林一了解这一情况,心中急呀,一头牛值上万元钱呀!要真丢了一头,他老人家能不急吗?左家林不敢怠慢,立即召集了全村所有扶贫组成员和本地村民,分成4个小组,分头上山找牛。
经过大半夜的搜寻,找回来了16头牛,还有2头牛仍不见踪影。正当胡寒卜的儿子在黑夜中、在大雨里绝望时,左家林和两个队员落汤鸡般的打着手电,把2头牛从远隔双湖村十几公里的黄门坊村的一条山冲里牵了回来。
走失的牛全找回来了。面对一夜奔波、面如菜色的找牛人,胡寒卜全家人的眼里噙满了泪水……
双湖村一位爱好文学的打工青年听到这件事后,心潮起伏,当即写下了一首打油诗发到村里发小的手机上,发小将这首打油诗写成墙报贴在村里的宣传栏里。
诗是这样写的——
扶贫干部真扶贫,实实在在有颗心。
日有泥巴伴裤管,夜打“灯笼”访柴门。
双湖又来老“苏干”,这样的干部哪里寻?
报告三:情要真诚的,你把真诚交给了乡亲,乡亲认了
扶贫工作组组长贺明朵明天就要退休了,他的担子谁来接呢?其实对于扶贫工作的艰辛谁都心知肚明,谁都知道抽调下乡扶贫就意味着丢妻、丢子、丢父母。每个扶贫干部无不感慨无限地告诉我说:“干几十年税务,还抵不上扶贫一年所走的路呀!”面对这种辛苦又担责的工作,有谁会主动来接过贺明朵组长肩上的重担呢?
有!共产党员徐克林就主动找到了局领导,斩钉截铁地说出了两个字:“我去!”
“我去!”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两个字,在这里,不就体现出了我们年轻一代的共产党员迎难而上的气魄和精神,不就体现出了我们共产党人爱人民爱家国的博大情怀吗?!
“我去!”在双湖村扶贫的日子里已成为了整个扶贫组所有成员常挂在嘴上、装在心里的为民、亲民宗旨。
双湖村胡建新是胡家组的红卡户,这个人很有个性。他在读初一的时候患上了脊椎肿瘤后,双脚残疾,生活很难自理。看到自己的父母在贫困线上挣扎,他心如刀绞,多次产生轻生的念头。可是他连轻生的能力都没有呀!他干脆自暴自弃,头发留得比女人的还长也不去理,对生活彻底绝望了。他多次流着泪对父母说:“你们就当没生过我这个不孝的儿子吧,我在等死,等解脱的那一天……”
钟小飞听到这一情况后,二話不说,第一个站出来:“我去!我去与他结帮扶对象!”
一个对生活完全绝望的人,你怎么去帮?但钟小飞似乎成竹在胸,他耐下心来跟他讲世界的美好,讲农村的前景。但是,这些说教式开导对于一个对社会生活冷漠到冰点的人来说无异于对牛弹琴。
对牛弹琴也要弹!钟小飞不气不馁,有事没事都往他家里走。后来,也许是钟小飞上他家的次数多了,抑或是有些过意不去吧,他终于用手推了推椅子,示意让坐,总是铁青的脸也有了从未见过的笑容。钟小飞根据他们家的实际情况,首先解决胡建新走路困难的问题(他只能用双手撑着条凳子走)。钟小飞自费从县城买了一副300多元的双拐,让他能靠双拐支撑站起来行走。这样一来,胡建新走路就方便得多了。紧接着,钟小飞帮助他家改造了厕所,让上厕所十分艰难的胡建新,由原先用凳弯腰下蹲,变成了可坐解手,由原先解一次手冒一身汗变成如今坐在便池上还能吸上一支烟。胡建新这次感动了,坐着这崭新的便凳,久久没有出声。为彻底改变他对生活的绝望,为让他能走出去多与外界接触,钟小飞再次花几千元,为胡建新买了辆电动摩托车。
胡建新能拄着双拐站着走路了,又能驾着摩托车四处窜门了,这回,他对大家第一次露出了甜蜜而激动的感恩微笑。
钟小飞并不停留在帮扶一个残疾人的生活上。根据胡建新读过初中,懂得电脑的特点,钟小飞与一家电商联手扶助,帮助他在双湖村办起了电商店,每月最低收入也有一千多元,电商业务办得红红火火。
胡建新乐了,这回是真正地乐了。久违的笑容终于舒展出来,成为一个个灿烂幸福的笑靥……
我去采访他时,他一脸激动地告诉我说:“不要写我,要写就写钟小飞局长和他的扶贫组吧。没有他们的真情,我恐怕还生活在无光的死胡同里呢!”
哦,是呀!共产党人的“我去”两个字,为胡建新找回了生活的亮色,找到了一条脱贫的阳光大道啊!
我去!
双湖村又出了一个特别典型的人物,他就是双湖村的红卡户曹华军,他在整个双湖村是个“名人”。
说他是名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家贫如洗,甚至连烧饭的锅都是一个残缺了口的破锅,煮起饭来还要侧着把锅放在3块土砖搭成的灶上,才能保证锅里的水不会流出来,饭才能熟。二是懒惰,说得不好听一点,曹华军的懒惰当真是全村都能挂上号,而且是众所公认的懒鬼。自2014年开始,政府也没少给他扶持,但他老先生“今朝有酒今朝醉,管他明日春与秋”,来一个用一个不说,时常弄得锅底朝天,捂着肚子哭娘也懒得去弄点糊口之食。
这人,这事,怎么处理?党的政策是扶贫,但不是扶懒啊!
扶贫组又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难题。
“我去!”
扶贫组并不气馁,依然用这句铿锵有力的也是最简单的两个字,迎难而上了。
这次主动请缨的是副局长罗志华。面对这个懒惰成性的刺头从何下手呢?为这事他也真是想尽了办法,费尽了周折。
记得头一次走进曹华军的家门时,还没说两句话,曹华军就显得十分不耐烦,哈欠连天,很不客气地将他推出家门,嘴里连连下着逐客令:“我屋里脏,别弄脏你的脚。”他边说边推:“我知道你来叫我去做事,我能做什么了呀?一阵大风吹来,就能把我吹到屋顶上乘凉去,要脱贫致富,我上无分文,下无寸土;要去打工,我一无力气,二没文化。我多谢你们了!我这座烂墙,你们是扶不起的,扶不起的。”
头次上门就吃了满满一碗闭门羹。说实在话曹华军的身体也确实不健壮,干粗活也确实很吃力。怎么能让他振作起来,让他看到生活的曙光?按扶贫的宗旨,就是扶贫先扶志。这志,怎么扶?从哪里着手去扶呢?罗志华苦思冥想了不知多少个日夜。一天,他回单位上班,看见一个60多岁的老人扛着一只蛇皮袋,在捡矿泉水瓶和废报纸,就跑过去向老人打听“行情”。当老人告诉他,“一天能有20-30块、撞上好的时机有百来块钱的收入”后,罗志华突然脑子一亮,立即打电话把工会主席左家林找来,喜滋滋地告诉他:“我为曹华军找到了脱贫治懒的路子了。”
左家林几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什么工作?”“拾破烂!”
左家林一听,再一想,这工作对于身体单薄的曹华军来说,可能是最适合的一份工作了。
二人意见一致后,便立即动手,把整个办公楼的废纸、矿泉水瓶全部收集起来,打成包,送到曹华军的家。告诉他,这是为他拾回来的破烂,让他自己到圩上去卖。
曹华军看着这一大堆破烂,一时还有些不太情愿呢。可当他拿到卖废品的196元钱后,除了高兴更沉思了起来。抑或是卖破烂换来的一百多元钱深深地触动了他那根沉睡半辈子的神经,他顿然醒悟了,心想:勤快多好,只是动动手,走走脚,一天就几十元。至此以后,他立志要做个勤快的人,每天天不亮就上圩进村拾破烂了。他的收入真可观起来,他告诉我说:“你别小看这拾破烂,这里还藏着学问呢:那就是勤。”现在的曹华军,把罗志华当成了自己的亲兄弟,只要有点鸡毛蒜皮的事,他都会打电话给罗志华;就连每次帮扶人员下到双湖,他只要没见到罗志华的身影就要四处寻找,直到见到本人才放心。
为方便曹华军收购破烂,罗志华特意操心为他办好了驾照。但由于年龄过大,罗志华怕他出危险,又介绍他在本县一个工厂打工,月收入2000多元。曹华军告诉我说:“共产党真是好人啊,时时处处想着我这个穷人呢!”说着,他十分神秘的告诉我:“现在我认罗局为兄弟哥呢!”
我一惊:“你还认罗志华为哥哥?”
“当然,认了好几年了,我现在有什么事,我哥都会来帮我,有一次我下乡收破烂,我摩托车没油了,深更半夜被困在一个山冲里,就是他连夜给我送油来的。”他的脸上扬起一种自豪的笑。
我懂了,那是他认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好哥哥,便对他开玩笑说:“你现在不是穷人啦。”
他乐得合不拢嘴:“不是穷人,不是穷人,再过几年我也是个脱贫典型哩。”
我去!
共产党员朱国栋上了!
共产党员周国平上了!
扶贫组总调度、共产党员陈亦前,又给自己压上了一副担子,负重而上了!
年轻的共产党员万星星,这个普通的扶贫组员也上了,而且上得用心、细心、耐心——
万星星生在南昌、长在南昌,自进入永新税务扶贫组以来,主动担负起困难户王家胜的帮扶任务。王家胜家庭十分贫困,女儿王玲正中读高中;但对参加高考失去了决心和信心。万星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反复多次走进这个困难户的家门,给王玲送去学习用品,接济数千元的家庭生活费用。万星星的这份关爱,给王家送去了鼓励和信心。在他的热心关怀下,王玲考了省城的衛生职业学校;他还自费为她在村里办了几桌升学酒。贫困户子女高考中榜,在双湖村树起一个“扶志”的典型。
尾声:但愿人长久
扶贫,是中华美德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的善行,更是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一种责任、一种传承。
扶贫与行善,行善与扶贫,这是两个词语一种概念的完美结合,是人的善心通过扶贫的具体行动所体现出来的一种心与情的律动。这种律动,是中华民族魂之弘扬,为天下人所需要、所感动、所启迪。
税务局扶贫组就是带着这种善行所律动出来的爱和情,与农民交心,与农民结友,为双湖村贫困户们解脱贫困的枷锁,摘掉贫困的帽子。他们所做的每一次善举,都产生一种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效果,起到潜移默化的激励作用。
双湖村红卡户段金媛,丈夫常年患病,丧失劳动力,无奈之下,儿子只得辍学赴外地打工。一个农村孩子,没有一技之长,靠体力赚几个微不足道的钱,维持这个苟延残喘的家。谁料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段金媛的丈夫王永红病情越来越严重,到医院检查,赫然留给这个纤弱女人的却是两个沉甸甸、冷冰冰的大字:癌症。这无疑给段金媛这个摇摇欲坠的家投下了一声闷雷。在农村,男人是每个家庭的顶梁柱呀,男人倒了,不就等于这个家要垮了。特别是当她看到丈夫那绝望的眼神,她的心都碎了,天都塌了!她哭的死去活来。
消息很快就传进了扶贫组每一个人的耳朵里。大家都迈着沉重的步子来到癌症患者面前。面对骨瘦如柴的病人,面对双眼黯淡无光的患者,谁都没说出一句话。在病床前,钟小飞默默地从口袋里掏出几百元钱,递给段金媛;在场的扶贫成员谁也没有等领导发号令,都掏出自己的钱,捐给病人。随后,钟小飞在全局发起了几次募捐活动……
王永红已是癌症晚期。在弥留之际,他让妻子把儿子叫到床前,一字一顿地留下了临终遗言:“儿子呀,你要永远记得共产党的扶贫组,永远不能忘扶贫组的大恩大德。我死后,你一定要给他们献上一面锦旗……”
得知王永红病逝的消息后,钟小飞二话不说,立即从百里以外的老家赶到双湖村,带着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村书记、村主任及帮扶工作组组长等人前往祭奠亡人、慰问家属。
在双湖村祠堂的王永红开祭仪式上,出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场面——王永红的叔叔,突然大声宣布:“全体亲戚,现在,让我们一齐,向永新税务局的扶贫组同志跪拜!”他的话音一落,在场的数十名宗亲、村民,都齐刷刷地跪在扶贫组全体同志面前,发出一个声音:“感谢共产党!感谢扶贫组!”
祭奠现场哭声一片,泪花飞溅。
故事讲到这儿,我再次想到习近平主席的那几段铮铮着响的话:
“脱贫攻坚是一项历史工程,是中国共产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们党最讲认真,言必行,行必果,说到做到!”
“人民所关心的事就是我们关心的焦点,人民群众不放心的事情,不满意的事情就是我们的过失所在!”
一个普通的贫困户农民患病去世,一场风俗的祭奠仪式,居然发生亡者亲属和在场村民集体向扶贫组跪拜的“突发事件”,充分表明了一种真实的忠诚:
这里的共产党人,把心掏给了乡亲。
这里的共产党人,把情献给了乡亲。
这里的共产党人,把心和情都融化入这方热土。
这,就是共产党人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