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娟 张静
摘要:高校服装设计专业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素养的创新型人才,才能够使得我国的服装设计行业走出困境,这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拓展学生的实践场所与实践效能。本文根据我国服装高等教育的特点及其与服装企业脱离的现状,有选择性的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先进的教学经验,从校企结合、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师资四方面进行深入改革当前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关键词:服装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可行性
一、前言
随着科技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我国的服装行业也已经遭遇了空前的压力和挑战,尤其是对服装设计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国当前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现状并不令人满意,这与快速发展的服装行业要求越来越不相称。由此可见,我国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教学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动力。本文将就此论题展开改革可行性的讨论,以期为我国高校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出谋划策,从而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服装设计专业人才,融入到国际的服装行业当中。
二、高等院校服装设计教学现状与面临问题
我国的服装行业发展时间并不长,其中的设计专业更是起步较晚,这使得我国的服装设计专业教育也较为缓慢和滞后.事实上,服装设计专业应该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它非常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是一种以应用为主的专业性学科,它应该以市场发展为主要导向,将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科学与艺术、时尚与创意有机结合的现代化活动.但是,即使是这样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我国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教学现状并不太乐观,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一)课程设置有待改善
国内高校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依然没能达到符合市场对于服装行业的人才要求。在课程设置的实际的操作中,由于缺乏考察和调研,在课程设置时往往都是闭门造车,照搬同类院校或是其他高等院校的计划,或是根据一两个人的经验方法制定,结果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计划也不明确,带很强的个人倾向性和片面性。甚至有些院校由于缺乏专业的教师,制定出的教学计划不符合本校情况,不符合专业要求,不符合社会的需求。随着市场的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当前的服装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显然不能满足市场和社会需求了,有些学生动手能力明显较弱,设计出来的服装往往不能被市场所接受,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当前的课程设置还不够合理,缺乏一定的市场针对性和应用性,与市场需求之间有了一定的脱节现象;
(二)教学模式与方法需改进
教学方法和技术也比较单一,大多采取填鸭式、临摹式教学,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能激发出他们的创新能力,导致设计出来的作品缺乏新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服装设计专业是一门技术性很强的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也要求掌握技术。但是由于固有的教学传统的影响,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注重于理论的讲授,轻实践,培养出的学生都是理论型人才。当学生迈进社会后,突然发现自己所学的东西好像都与工作无关,又得花一两年的时间学习实践知识。不仅浪费学生的时间金钱,也不利于服装设计专业后续的发展,更不符合企业的要求。
(三)教学内容与市场需求有差异
服装潮流是多变的。现在大部分的服装教材都是比较传统的,里面的内容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服装设计专业本身就是一个时尚的专业,随着近年来人们对服装的要求越来越高,服装设计的实用性、功能性、美观性与时尚性都开始被人们所关注,这些消费者关注的内容都与服装设计息息相关。但是在实际的服装专业结构设计课程中,教学的内容并没有跟上社会的需要,即使是款式结构的更新也远远落后于当前的时代。教师并没有根据专业的实际需要对当下的流行趋势进行分析,也没有将关注最新的流行动态,长此以往,学生便难以掌握整个服装设计发展的趋势。学生不能融会贯通知识,激发自己的创新,设计出符合当今的潮流,满足市场需求的服装。
三、服装设计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的可行性条件
(一)校企结合的优势
校企合作教育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运行机制,是目前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新形勢下的高校服装专业教育,服装专业应建立长期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深人企业,使学生在真实的用人单位实实在在地锻炼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实际应用能力。高校可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将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努力培养适合不同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根据课程需要安排学生到校企合作企业其实际性质是学生毕业前的生产实习(大约3个月在该企业完成),然后,企业与学校双向选择进行签约工作。当然,这种短期实习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学生能在企业学到很多知识,能把平时所学用于实践。校企结合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的关系应协调一致秉承双赢原则,学校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专业型服装设计人才,第一解决学生实习问题,第二解决学生就业问题,从而提高就业率。
(二)特色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网络可以成为提升课堂教学的国际化水平、增加高校以及区域之间的学术交流。在本科教育阶段充分利用互联网获取服装的最新资讯,能够大大提高服装设计等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对艺术类学生专业素养的提高也有着重要的意义。课堂教学的改进,有助于增加学生与外界的交流、丰富教学内容,但如果仅仅局限于一校一地,是远远不够的。区域教育的国际化就是要以开放的态度走出去,建立起高校之间、区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交流。同时,应充分利用最新的科技技术,把对外交流的范围由小到大逐步推进,实现教学交流互动,把最前沿的国际资讯,通过最有效的途径递送给学生,从而切磋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三)课程设置的调整
服装专业教学中,大多数高校服装设计专业教师毕业于国内艺术院校服装类专业,这些服装专业教师大多都在服装企业里有过亲身实践,有很多独到的工作体会与成果,这些在教科书上是找不到的,这些在企业的实战学习经验更深入了解服装市场、服装设计师市场的需求情况,更全面的制定教学计划,修订教材内容,从市场需求出发,更好的优化教材内容,给学生更具实用性的设计知识与设计理念,从而培养出更为出色的服装设计人才,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四、结语
根据服装设计专业特点,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一支具有较高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的师资力量,需要从校企合作单位引进专业的技术人员充实我们的教师队伍。与服装企业一起共同探索“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与途径。高校应该积极对教学进行改革创新,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开展校企之间的合作,使得服装教学的目标更加明确、更为有效,从而实现服装教学与服装行业的接轨,为整个行业培养出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振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服装设计教学探索与实践[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6(3):175-177.
[2]周菲.如何更好地使服装设计教学与市场相结合[J].中学教学参考,2014(2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