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年拉戏 百年沧桑

2019-10-12 01:01顾丽敏
艺术大观 2019年19期

摘要:本文从1912年以来的报刊档案中,梳理了非遗项目“单弦拉戏”的发展历程。

关键词:三弦弹戏;三弦拉戏;单弦拉戏

我的曾祖父顾伯年是“单弦拉戏”创始人,爷爷顾耀宗是武汉市省级“非遗”项目“单弦拉戏”代表性传承人,他在82岁高龄之年,前往上海、苏州两市档案馆,查阅百年来有关“拉戏”的历史档案,带回了数十份影印资料。这些尘封的档案,帮我们进一步厘清了“拉戏”百年演变的脉络。

1912年1月7日,上海《申报》载:“群仙茶园,王玉峰,二七夜戏,文昭关、太师回朝,军乐。”下有启事一则:“王玉峰回京,以各界欢迎挽留数日,自礼拜一夜起至礼拜五夜止,仍在群仙茶园弹演,乐乐轩启。”第二天又登了王的启事:“玉峰生性疏懒,惮于奔波,再复南来,颇非易事……于月之八夜迄十一夜止,仍在群仙茶园弹演四天,竭生平之技,藉报知己之情……”。王玉峰是我国清末三弦演奏家,汉军正黄旗人,1872年出生,能用三弦模仿京剧唱腔、军乐演奏,技艺精湛,从北京、天津辗转上海、南京、苏州等地演出,深受欢迎。从当年《申报》所载内容可以看到:王玉峰演出唱段有《文昭关》《太师回朝》《捉放曹》《空城计》《宇宙锋》《二度梅》等,还有军歌、军乐、军操等内容,这是他回京前的一次告别演出。而事实正如他在告别启事中所说的“竭生平之技,藉报知己之情”,“再复南来,颇非易事”等话,因为他离沪后第二年(1913年)就去世了,终年41岁。这次演出也成了三弦弹戏在上海的绝唱。

王玉峰离沪5年后,1917年10月21日上海《申报》载:“邑庙豫园劝业场四楼,邱聘卿三弦拉戏,五点半起五点五十分止,十点三刻起十一点止。”三年后,1920年9月22日《申报》载:“上海新世界,邱聘卿三弦拉戏,沈易书南方拉戏。”当年,对于“三弦拉戏”这一形式脱颖而出的社会反响如何?我们可以从1924年7月4日《申报》刊登的一篇“三弦拉戏小评”中一见端倪。全文摘录如下:“三弦拉戏已为近日游戏场中主要游艺之一,当十余年前,有王玉峰者,双目失明,善弹三弦,献艺于张园安凯蒂,冰弦拨动,不特京剧生旦净角之声调惟妙惟肖,即奏出军乐歌调亦能逼真,听者咸赞叹之。邱聘卿从而习之,虽专心研究,然不易精纯。聘卿于无意中将胡琴之弓,移扣三弦上随意弄奏,觉其发音洪亮,逼肖喉唱,于是悉心练习;数月之后居然成功,社会喜其新颖别致,故每一奏技,听者拥挤,唯时以三弦拉戏为业者,仅邱一人,故数年间声雀遍南北焉。后有沈易书者,本业星命,于操业之暇,悉心仿习不久尽得个中之味……艺成后应新世界之聘,竟然与邱相角逐,一般游客本其喜新厌旧之性,多舍邱而就沈,沈恐贻拾人牙慧之讥,遂另户一人专操京胡,而已则仅拉唱句,易其名曰南方拉戏……近年继邱沈二起者,如电光拉戏、如空中拉戏、如单弦拉戏等,虽名目不同,而其实皆换汤不换药也。(陈叔平)”

此文发表至今九十年,文中首先写十余年前王玉峰的三弦弹戏,听者全部赞叹不绝,然后写邱聘卿将胡琴的弓子移到三弦上拉奏,居然成了三弦拉戏,数年间声誉遍南北。沈易书加进了京胡伴奏,自己只拉唱腔部分,改名为南方拉戏。最后写近年出现的单弦拉戏等其实都是同一源头。文章清晰地勾画了从三弦弹戏到三弦拉戏、单弦拉戏的发展演变轨迹。

我们还可以在三十年后的1952年上海市戏曲班社概况调查表中看到,沈易书后来并没有沿用南方拉戏的名称,用的是沈易书三弦拉戏团这一名称,演出地点在大世界游乐场,总人数5人(主演1人,伴奏4人),在最受欢迎的是哪些节目一栏中,填的是“仿京剧等地方戏曲拉奏及各种鸣叫声”。说明这种形式,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还深受观众欢迎。

从1930年前后的苏州报刊中可以看到,当时在苏州各游艺场中表演三弦拉戏的有沈易书、赛凤林、李传芳、朱谓侬、顾伯年等多人,而顾伯年的拉戏格外争奇斗艳。如1928年8月19日《苏州明报》载:“苏州游艺园,顾伯年、李传芳、三弦拉戏、空中拉戏”。1929年8月2日《吴县明报》载:“遂园小世界。顾伯年铜台电灯拉戏”;“永安乐园特聘顾伯年先生、王爱芳女士老牌拉戏加演真假对唱京调小曲”等。

1933年12月27日《苏州明报》载:“苏州最完美最高尚的游艺园,百子游艺园顾伯年先生,首创老牌空中拉戏,灯彩与众不同”。另载:“顾伯龄、顾慧君,场面拉戏,经济堂会……”。所谓铜台灯彩空中拉戏,即在一个铜制的长方形小台上搭一个框架,中间从上至下置一根琴弦,演员在这根琴弦上拉奏,配以铜质喇叭扩音,加上各色彩灯烘托,基本的演奏技巧即是单弦拉戏。新中国初,顾伯年在上海大新公司游乐场表演单弦拉戏,1951年,武汉民众樂园的干部许良到上海招人,经商洽,顾伯年全家迁到武汉,从此单弦拉戏扎根汉口、花开江城。顾氏父子曾随武汉慰问团赴广州演出时,倾倒羊城,轰动香港。1961年11月22日香港《文汇报》载:“在绿色帷幕里,走出一位年近半百的老人,手持一把只有一根弦的怪琴……合目静听,宛如一台好戏,一曲终止,掌声四起。”

顾家从事这门艺术的除顾伯年外,还有他的胞弟顾伯龄、侄女顾慧君、儿子顾耀宗、重孙女顾丽敏等三代五人,称得上“拉戏世家”。1976年3月23日,顾伯龄在寄给侄儿顾耀宗的信中写道:“我知道前辈老艺人邱聘卿、沈易书这二位老人都是三弦拉戏。单弦拉戏你父亲可以算是发明人了,你说对吗?你父亲首先也是三弦拉戏,后来空中拉戏,最后是单弦拉戏,所以说你爸爸是发明人了”。此信阐明了顾伯年拉戏的三个阶段,即三弦拉戏——空中拉戏——单弦拉戏。

光阴似箭,从1912年王玉峰的三弦弹戏到如今的单弦拉戏,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爷爷顾耀宗年逾八旬,不辞劳苦地奔走于上海、苏州档案馆,带回了这批宝贵资料,让我们从这些尘封档案中,看到伯年拉戏、百年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