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音乐教育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应该从小抓起,尤其是关注对学前儿童的音乐启蒙教育,使得他们在品味音樂艺术独特魅力的同时,受到音乐艺术熏陶,促进多元能力的发展。教师要认清音乐教育的价值,并基于学前儿童实际创新音乐教育的开展方式,给学前儿童提供一个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推动学前儿童各方面能力和谐全面发展。
关键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价值;开展方式
音乐是表达情感和反映现实生活的艺术形象,能够带给学前儿童美的享受,也可以让他们在情感方面获得良好认知。学前儿童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音乐教育,既能够让他们调动各个感官接纳与理解音乐,还可以让他们的性格、修养、思想价值观等方面得到综合培养。为了充分体现音乐教育价值,教师需要精心组织开展音乐教育活动,推动学前儿童和谐全面发展。
一、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价值
音乐是一门独特的情感与听觉艺术,在学前儿童的学习成长历程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面向学前儿童开展音乐教育的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语言发展价值。音乐是一门艺术语言,所以音乐和语言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那么对学前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指导,不仅可以让他们的音乐素质得到发展,还可以提升其语言能力。比如很多歌曲是由歌词组合成的,而大多数的乐曲均是在讲述故事,积累音乐语汇的过程也是增加词汇积累的过程。第二,情绪情感发展价值。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可以深刻强烈影响人的情感与心灵。优秀的音乐作品以及音乐实践活动,会给学前儿童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让他们拥有快乐的体验,有效陶冶情操,塑造健康的情感世界,提升情感沟通能力。第三,个性发展价值。个性是人稳定的个性,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是对个人独特心理面貌的体现。学前儿童个性已初见雏形,而且会影响其未来个性发展。在这一阶段加强音乐教育,可以引导学前儿童形成广泛兴趣,培育积极态度,促进其良好个性以及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第四,社会性发展价值。社会性是学前儿童健全发展的保障,其中的核心内容是人际关系。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中,可以为他们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和平台,满足其沟通交际,需要增强企业团体合作能力以及沟通交际能力。
二、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开展方式
(一)运用趣味导入方法,培养音乐兴趣
学前儿童年龄小,有着活泼好动的天性,注意力不够集中且保持时间相对较短。那么在音乐教育当中,要想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需要设计趣味性强的导入环节。例如,在《拔萝卜》的音乐教学当中,教师可运用趣味故事导入方法提高学前儿童的参与度:从前有个老爷爷种了一个萝卜到收获的季节,老爷爷去地里拔萝卜,但是萝卜太大,无论怎么拔都拔不动。你们觉得老爷爷应该怎么做呢?这样的故事导入对学前儿童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从而促使他们主动投入到讨论活动当中,之后再提供音乐作品,让学前儿童对接下来的学习活动满怀期待。
(二)营造音乐教学情境,优化学习氛围
在面向学前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时,假如直接进行歌曲教学,不仅无法调动学前儿童的学习兴趣,也会增加他们的学习难度,甚至是打击他们的积极性和学习动力。考虑到学前儿童的思维特征以及兴趣爱好教师可以在音乐教学当中引入情境教学法,积极营造和作品相适应的音乐教学情境,促使学前儿童增进师生互动交流,保证教学效率。例如,在《幸福拍手歌》的音乐教学当中,因为涉及大量动作,比如拍手跺脚拍肩等,整首歌曲情绪欢快,拥有很强的感染力,也增加了歌曲舞蹈性,适合律动表演。于是教师可以在本课教学当中创设音乐表演情境,鼓励学前儿童跟随着音乐进入到表演和展示活动当中,给他们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
(三)组织开展游戏教学,实现寓教于乐
活泼贪玩是学前儿童的天性,只有充分迎合学前儿童的天性,才能够让他们拥有更大的发展与进步空间。课程游戏化是学前儿童教育当中备受关注的内容,将课程和教学结合起来是必然选择。所以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当中,教师要积极引入游戏活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精彩纷呈的游戏,并激励学前儿童主动投入到游戏活动当中,实现寓教于乐。例如,在学习《小老鼠上灯台》时,教师可以结合歌曲所描述的小老鼠偷油吃的故事情节,组织学前儿童投入游戏活动。教师可以把学前儿童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角色表演游戏,看看哪组的表演更加精彩。
总之,音乐教育是推动学前儿童身心综合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此,学前儿童教师要积极创新音乐教育方式,为学前儿童提供良好的音乐学习环境,增强学前儿童的音乐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郭琴琴.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实践方法[J].学前教育研究,2018(10):71-72.
[2]赵军英.建构主义视野下的学前儿童园音乐教学设计与策略[J].艺术教育,2016(16):69.
[3]周颖.学前儿童园音乐有效教学的策略剖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7(15):85-86.
作者简介:丁晶晶,绍兴文理学院讲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