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旭妍
摘要:城市题材山水画是以城市景观为创作内容的水墨绘画。在绘画史上,城市题材常归属于人物画或者山水画。北宋宣和(1119~1125)年间《宣和画谱》把此类题材称为“宫室”,也称为“界画”[1],现代许多学者则把表现城市建筑与自然景观的水墨画称为城市题材山水画。本文通过在海南《骑楼印象》作品的实践过程,探索如何进行现代城市题材山水画的创作。
关键词:城市题材;山水画;骑楼印象
一、20世纪60年代以前城市题材山水画创作探索
岭南画派的高剑父(1879-1954)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东战场的烈焰》,具有鲜明的水墨城市题材特色。画面既有中国传统水墨的笔墨语言,又融入西方绘画的素描手法。李可染(1907-1989)在写生期间创作《夕照中的重庆山城》(1956年),做到了发扬传统笔墨精髓的同时,把西方的表现手法融入其中,很好的表现了重庆山城的现实景象。
二、20世纪末至今的城市题材山水画创作实践
20世纪末至今,关于用水墨表现城市的绘画作品逐渐增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城市化进程,也影响城市中人们的生活现状、思想与审美水平,越来越多的画家涉足于这一题材的创作与探索。画家们通过各自独特的观察与思考,用不同的表现方式来描绘他们生活的城市现状,借水墨寄托对城市的情感。
徐希在《雨中曼哈顿》这幅作品中,建筑采用写意的处理手法,甚至建筑的边缘都不完全是直的。作品整体尺寸不大,画家却表现了高耸入云的高楼,一些冒雨行走在街道上的行人,人虽小,但正是他们建造并生活在这些宏大的建筑间,试图唤起观者对城市的遐想。这是新的水墨表现方式吗?国画还能这样画吗?不管是否认同,这已成为水墨城市绘画的表现方式之一。苏州画家刘懋善旅居美国,在他的作品《费城印象》中可以看到苍劲有力的树干穿插于大面积的色彩中,以墨勾勒劲挺的杆或柔美的枝,对空间层次的皴染,使画面流露出抒情的浪漫感。这也是其不同于他人的风格特点。
三、对城市题材山水画创作的探索
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南地方文化的重要代表。表现骑楼水墨城市绘画是在水墨画艺术形式里对海口这个城市记忆的主观形象化、造型化的表现。包括对这个城市印象的思索、以及记忆的重新组合形式来表达这种想法,并在这种组合中融入想象……城市原本的形象与画者情感的记忆不仅仅是物象的再现。记忆中的事物是心灵体验的重生,使零散的记忆碎片汇聚于一个思想焦点中,重新组合。所以,水墨城市绘画的主观处理是一种加强与升华。所以这一阶段的创作称为骑楼印象系列[2]。
四、景物造型的表现语言
如果还是用传统的表现语言及造型方式,画面就会失去时代性。可以引入西方的素描块面理念与中国画的线适当融汇在一起,形成自己的景物塑造风格。对于构成画面主体内容的景物描绘,不能总是以一种本身固有的思维与观察模式一味的套用,而是要不断地思考、观察,并探索适合自身审美情感的表达方式。水墨表现城市创作不能仅仅停留在只画“看到”的状态,要经过目识心记的造型手段来实现的景物意境的“再造”。从而达到创造心灵境界的意境。海南岛风光秀丽,四季长春。榕树之阴、椰风海韵、藤葛、木棉树……对于热带植被的表现更多的是对意境的再创造。画者要留意平常事物的造型之美。审美很重要,如果只注重笔墨而忽视景物的造型,缺少对景物本身形的塑造,很难使画面有力量。对于这种对画面美感的把控“灵性”可以是后天获得的,包括生活中细致的观察,对身边美好事物的捕捉,自身的勤奋等。在创作骑楼系列作中,并不是完全的写实刻画物象,而是在尊重这些热带植被、建筑的客观形象同时夸大表现它的本身形象特征,从而表达自身的独特感受。
五、构图
对于中国画的构图有着多种解释,顾恺之称为“置陈布势”,谢赫则称为“经营位置”。也就是常见的称谓——“章法”、“布局”。构图也是把画家对景物形象的主观构思转化为艺术形态,进而再进行画面组合的方法,以此表达创作者有个人特点的艺术风格。每一副创作的形成,都要经过构图上的反复推敲、琢磨,否定自己、肯定自己及再否定自己的过程。都是将要表达的内容形式,组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构图能体现作品的独特,也是评判作者审美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构图的总原则是对比与统一,符合对立统一的作品就有吸引力,反之就缺少了美感,对比即是变化,统一即是整体。表现海口骑楼的水墨城市绘画作品不能全按照传统的构图法方式,因为要表现出城市的时代感,就要敢于突破传统的山水构图方式的条条框框[3]。
借鑒中国传统的“虚实”构图方形式,一幅画面虚实结合,实中现虚、虚中见实的景象,使作品的意境神奇深渊。《骑楼印象》画面远处一个视觉中心的位置,淡淡的勾勒海口骑楼标志建筑——钟楼。描绘了印象中加以美好寄托的海口骑楼景象,述说了海口骑楼应有的一种情怀。骑楼印象绘画作品中,阳光照射下形成的“剪影”,是植物和建筑的本身固有的轮廓,与阴影中的墨色丰富的虚化处理的对比。这种对比形成一种新意的韵律感让整个画面充满活力,体现了热带植被丰富茂盛迷幻的视觉感受。
亘古亘今,水墨画就是把适当的画面空白作为优化画面整体构图的一种方式,在水墨城市绘画创作构图时,要充分考虑到留白在画面中的位置、角色、体积、以及空白的剪影形等,都与画面完成的效果息息相关。同时,通过对云、建筑受光、植物受光等,这些元素进行受光处留白可以达到突出作品主体的目的。因此有计划性的使用“留白”法进行有意的构图安排是非常重要。
六、笔墨
中国水墨画中的笔墨是抽象化的,注重的是写意性。中国水墨画强调有笔有墨,二者对立统一。笔墨关系包括用笔、用墨及笔墨结构。创作中的钩、勒、皴、擦、点体现用“笔”;染、破、泼、积等体现用“墨”。在勾画骑楼建筑时主要以笔为主导,淡墨随笔而出,行笔节奏与笔中淡墨彼此相依交融,才能很好地表现景物,以取得骑楼应有建筑感又避免生硬的自然艺术效果。笔法和墨法可以理解成一种中国独特的抽象构成的审美意识。水墨绘画的表达目的不在于对现实景物的再现,或表达某种理论思想,而在于表达对美的认知。骑楼系列水墨城市绘画的本质内容,是通过笔墨表现的整体画面中倾注的审美意识与感情。至于题材,只是一种表达的借托物。抽象笔法塑造的画面景物和情感一起组成作品的外观画面感,二者都是为表达审美意识[4]。
七、色彩
中国山水画是否能从传统样貌转变为现代样貌,中国画坛上曾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如何在继承传统精神的基础上又能体现创新,就要在“古”与“今”之间找到一个契合点,吸收借鉴外来文化艺术,以便创出一种既有东方文化色彩又有现代面貌的新的润色方式。
艺术创造是一个心灵结构场,是创造一个新生命,是在感觉形式中感悟生命,也是在诗意中感悟生命[5]。为了营造诗意的氛围,颜色润染采用由淡逐渐向浓过渡的手法。而墨色为画面添加厚重感,使画面不轻浮,施以淡彩润色,既丰富了画面感,也体现画面美好浪漫之境。
采用淡彩润染的方式,并不是遵从物象之间本身的色彩关系,而是将骑楼与自然植被作为一个共生的整体,进行冷暖色调的对比,让物象去掉固有的颜色,也让画面以常见的骑楼为出发点,共建一个新颖的,突破固有模式的画面感。《骑楼印象》出于对整体画面的考虑,选择以蓝、绿、黄三种颜色为基调,淡淡的颜色积染效果,与画面中墨色形成鲜明对比。在接下来的探索中,则通过破墨法,即墨、色互破,浓、淡互破,水的运用起到了极大的作用,打破了这一常规。在创作中,同时借鉴水彩画的上色方式以及版画的明暗黑鲜明特点来构建想表现的画面。水可以充当润滑剂的角色,对颜色进行稀化的同时,也有助于推动色彩在宣纸上流淌,使画面产生色、墨与宣纸的渗透;不同颜色及墨的扩散等许多偶然性、不可复制性的美妙效果。从画面大面积喷水,然后笔沾色皴擦,到画面局部喷水,用墨、色印到画面产生的特别效果,色、墨、水的关系也发挥到极致。要做到既有色彩积染与重墨的对比,又有以水润状态下的墨色与色彩的交融渗化,使水墨与颜色形成互补,互相映衬,画面形成一种音乐感的律动。
八、结束语
目前,城市题材山水画创作的理论及实践发展还没有达到成熟阶段,现在以水墨表现城市题材的绘画作为专门研究课题,并进行这一题材创作的学者并不多。以水墨表现海南骑楼的城市绘画更是少见。海口骑楼老街,是海南的象征之一。为了把这个城市象征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好,在长时间的观察、了解、研究后,采用国画写意的手法并融入其他画种的技法,進行研究、创作以海口骑楼印象为表现对象的水墨作品。海南加入国际贸易自由岛以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必将有更多的学者投入到水墨都市绘画的研究和创作中,投入到以水墨表现海南风光的绘画创作实践中来,同时,让更多的人认识海南,了解海南。
参考文献:
[1]陈浩.水墨都市绘画研究[M].北京:荣宝斋出版社,2007.
[2]俞剑华.中国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
[3]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2.
[4]戴光莹.中国当代城市题材山水画研究[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硕士论文,2011.
[5]吴疆.山水画创作中积墨积彩的运用[J].中国书画,20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