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定音鼓在交响乐作品中的角色功能

2019-10-12 14:16陈昱铭
艺术大观 2019年18期

陈昱铭

摘要:定音鼓从17世纪开始进入管弦乐队,是打击乐器家族中历史最悠久,地位最重要的乐器,也是管弦乐队中音量最大的乐器。定音鼓作为打击乐器组中最为重要的乐器。在色彩缤纷的现代交响作品中,也从乐队的最后走向了前台.从传统的辅助角色逐渐转变为主要角色。本文就定音鼓在交响乐作品中的角色功能展开探讨。

关键词:定音鼓;辅助角色;主要角色

一、引言

定音鼓是西方主要的也是打击乐家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乐器,属膜鸣乐器,是西洋管弦乐队中最重要的打击乐器之一,定音鼓的演奏者通常被称为打击乐声部首席,这件乐器被认为有半个乐队的份量。足见其在乐队中不容忽视的重要性。

二、定音鼓乐器简介

定音鼓(英文:kettledrams,意大利文:Timpani)是打击乐器家族中,有固定音高的乐器之一。定音鼓是起源极早的乐器,最早时的定音鼓与现代定音鼓形状上相近,但音高固定后不能改变,后来螺丝的机械装置出现后,才开始出现了音高有变化的定音鼓,定音鼓的鼓身是用铜或其它金属制成,其形状如半个圆球形,上部大而下部小,形似一口锅。其面上蒙以鼓皮,一般用羊皮或小牛皮鞣制而成,现亦用一种塑料皮膜作为蒙鼓面的材料,鼓皮面的周围用钢圈进行固定。一般鼓底中央留有一小孔,以作为鼓内空气的出口,它使定音鼓的发音正常。旧式定音鼓的鼓面四周没有螺旋装置作为定音鼓调整音高之用,调音过程的速度较为缓慢。现代用的定音鼓是19世纪开始随着各种机械发明在乐器领域中的运用而诞生的第二代定音鼓。使早期螺旋装置集中在了一个把手或踏板上,是运用了手把转轴与脚踏杠杆原理来完成鼓的音高调节和控制音准的一种新型的定音鼓。它极大地方便了演奏者在演奏中调音的过程,又缩短了调音的时间。定音鼓的音高变化是根据螺旋或转轴的旋转,使鼓皮面发生松紧变化而产生的,在螺旋或转轴转紧时,鼓皮面紧张导致音调变高;螺旋或转轴放松时,鼓皮面松弛带来音调变低。现代的变音踏板装置的定音鼓更加方便了定音和调音的过程,甚至可以在演奏中间随时改变定音鼓的音高。并且还可以用滚奏的方法在一个鼓上作五度以内的上、下滑音的效果。定音鼓的大与小决定了它的音高范围。古典时期,通常是用两个定音鼓,大的定音鼓称为低音定音鼓;小的定音鼓称为高音定音鼓。定音鼓在乐队里用F谱号(即低音谱表)记谱,每个定音鼓的调音范围是一个纯五度音域,大定音鼓的调音限度为大字组的F音起到小字组的C音;小定音鼓调音限度是从大字组的bB音开始到小字组的f音。在贝多芬时代就使用这种编制和调音限度。19世纪中叶以来,由于西欧和俄罗斯等国家的音乐发展迅速,音乐家们越来越感觉到,在一个作品或音乐段落中,两个定音鼓很难完成当年那种较为复杂而且多变的音乐。所以就出现了一个交响乐队中使用三个甚至还使用着四个定音鼓的情况。但大部分乐队里使用三个(大、中、小)定音鼓。需要说明的是现代作曲家的音乐作品中,可能出现定音鼓的数量增加或演奏者的人数增加等变化现象,但这只是一种极为特殊的例子。如法国作曲家伯辽兹在《幻想交响曲》中,用四个定音鼓和四个演奏者来描写远方的雷声,还在他的《安息曲》里使用十几个定音鼓的鼓声来构成和声效果等。为获得一种特殊的音响效果,在鼓面上蒙一层布料,使鼓的声音略带沙沙声,有一些朦胧效果。

三、第三节定音鼓的发音特性

定音鼓在乐器家族中属于膜鸣乐器。定音鼓的膜:也就是鼓皮由一张薄且圆的薄膜(通常由小牛皮或合成材料制成),在四周施以同等压力而成。当鼓皮被击打时,鼓皮振动形成音响。这种振动作用于鼓腔内的空气,同时,空气的振动又加强了鼓皮振动的振波形成共鸣。根据声学原理,圆形膜的振动不谐调,很难产生协和的音,但是如果以适当振动频率配合适当大小的鼓腔,就可以产生共鸣了,换言之,鼓皮的松紧与鼓腔的大小关系密切。定音鼓是通过改变鼓皮的松紧来变音的,而根据声学原理的限制,一定规格的鼓皮只能产生一定区域的音调,这也就是定音鼓要由几个不同音域(大小)的鼓组成的原因。从大号鼓到小号鼓依次为:32英寸,29英寸,26英寸和23英寸。根据演奏者的实际应用,定音鼓的有效音域一般是:32英寸鼓从大字组D到A,29英寸鼓从大字组F到小字组的升C,26英寸鼓从大字组降B到小字组的F,23英寸鼓从小字组D到小字组的A。

四、定音鼓在交晌乐作品中的传统角色即辅助角色

(一)明确乐曲调式调性

明确乐曲调式调性,是指定音鼓经常在乐曲的开头或转调之后以及乐曲结束时,在音乐情绪允许的范围之内奏出主音或属音,用以明确乐曲的调式调性。如:在贝多芬《第一交响曲》(又称C大调第一交响乐)中两只定音鼓的音高就定为C和G。在乐曲第一个强奏处(开始第四小节处)奏出属rG)音明确了乐曲C大调调性。

(二)为音乐增添了几分动力

现代交响音乐里,定音鼓可以作为独奏乐器使用,演奏各种不同气氛的节奏音型,除可以加强音乐的节奏力度外,还为音乐增添了几分动力。这样的例子在交响音乐作品中是屡见不鲜的,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英国作曲家布列滕根据浦耳赛尔的主题写作了《变奏曲与赋格———给青年们的乐队指南》一曲的一个变奏段落中,定音鼓作为主奏乐器,利用其主音、属音和三音巧妙地构成各种不同节奏的变化与其它打击乐器进行组合,使这个音乐段落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和丰富的色彩,音乐中巧妙的节奏安排与各种组合的效果让人惊叹。在乐队的合奏里,定音鼓的单奏不但能使音乐节奏得到进一步加强,而且还能强化低声部的功能,我们在以下的两个作品段落中,可以得到验证。在土族五场歌舞剧《拉仁保与吉门索》的第五场葬礼,一开始,一段严厉凶恶的音乐用了铜管、中低音弦乐木管和定音鼓,奏出不协和旋律,不断地重复,使这断凶恶的音乐增添了几分严酷的情绪,而且定音鼓加强了低音声部的功能。另一个例子是,俄罗斯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在他的e小调第五交响曲第一乐章里,定音鼓长时间重复铜管奏出的一个节奏形,使整个音乐充满了一种坚定的力量,同时强化了低音声部的功能和力度。定音鼓的滚奏,无论是强奏还是弱奏,在乐队中可以产生明显的不同效果。强奏给乐曲的高潮带来烘托气氛的作用;弱奏使音乐有种悠远与神秘的效果。各有不同的音乐情绪与意境的变化。我们在以下几个音乐段落当中,可以清楚地体验到定音鼓很强与很弱的滚奏所带来的完全不同的音响和意境。第一个例子是,我国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第一场“常青指路,奔向红区”中的(五)清华反抗里描写仇人见面,怒火燃烧的音乐,为了表现主人翁反抗压迫的信心和决心,极其强烈地奏响反抗的主题音乐,定音鼓用了渐强的滚奏把音量推向高潮,为主题音乐像山洪一样猛烈的暴发进行了很好的铺垫。音乐比较成功地塑造了主人翁对敌人的仇恨心理和反抗决心。第二个例子是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达》中,运用定音鼓时连续滚奏与乐队的全奏来表现茫茫大海里的一条船被巨浪掀翻的情景,音乐十分壮观。另一个例子仍然是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序幕里的“满腔仇恨,冲出虎口”音乐,一开始,为了描写南霸天的牢笼里那种阴森和恐怖的场景,以圆号、长号弱奏的长音背景中,定音鼓用中弱力度的滚奏来表现,从音乐中联想到大牢里的黑暗,并让人产生一种压抑的情绪。再一个例子是法国作曲家德彪西的三首交响诗《大海》中的第一首“海上,黎明到中午”一曲中,定音鼓在两架竖琴轻轻的抚摸中,用特弱(四个P)的音量滚奏来描写平静的海面上,微风轻轻吹过的情景。隆隆作响的定音鼓声似乎把人们带进了海的深处或远处,让我们感觉到了大海不平静的一面,音乐把这一画面描述得十分动人。

五、定音鼓在现代交响乐作品中的角色即主要角色

定音鼓在乐队中常常独当一面,特别是在与乐队对奏的情况下,定音鼓的威力显现大为突出是其它乐器难以匹敌的,它具有特殊的音色和鲜明的节奏颗粒感,也是其它乐器所不能替代的。它不仅能够衬托出悲愤的呐喊同时也能够体现出爆发式的狂喜,在贝多芬的《“田园”交响乐曲》中表现出的滚滚雷声,在小提琴協奏曲《梁祝》中表现出的悲愤,在柴科夫斯基《“悲怆”交响曲》中的持续数小节的强有力的演奏都体现出定音鼓短暂却有着点晴的非凡效果。正是由于定音鼓自身的特殊的音响效果和数百年来作曲家和演奏家们的努力,使得这件乐器在今天世界的舞台上占有了重要的不容置疑的地位。进入新世纪作曲家们希望能够突破已有创作思维的藩篱,寻找到新的时代声音。而此时打击乐器组经过长时间沉寂的积累后。爆发出一种强大的生命活力让新世纪的作曲家们欣喜若狂,他们趋之若纷纷将其纳入到自身创作的主体当中。定音鼓作为打击乐器组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首当其冲。作曲家们不断研究出新的定音鼓演奏技法.尝试将定音鼓与其它乐器进行各种组合,创造出新的声音,新的演奏形式。出现了如:谭盾的《水乐》。《纸乐》:郭文景的《夜宴》等一些优秀的作品。至此定音鼓终于脱去了几百年来严肃沉重的外衣,换上了霓虹彩衣,轻松夺目的站在了舞台的中央,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

六、结语

定音鼓在人类生活中的近几百年来。从古代东方传播到西方的宫廷,从军队中流传到音乐厅。从简单的无法变音的两只鼓演变到可以用踏板随意变音的整套鼓。特别是定音鼓随着数百年交响乐的发展而一同发展,并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要感谢作曲家在交响音乐创作中对于定音鼓越来越高的需求,更要感谢众多艺术家为了更好的表现音乐而不断的革新和创造以及在音乐技术上的追求,直至有了今天交响乐领域不可撼动的地位。定音鼓这一具有独特魅力的乐器必将和交响音乐同步发展,在今后的艺术生活中与时俱进,成为音乐艺术星空中耀眼的新星。

参考文献:

[1]韩武成.浑厚悠远的定音鼓[J].中国音乐学院学报,2015(04):65-66.

[2]刘亚光.浅谈定音鼓在交响乐作品中的角色功能[J].音乐论坛,2016(24):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