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媛
摘要:文化消费升级给传统手工艺带来新的发展可能,传统手工艺要“活”起来,融入现代生活,不能仅作为工艺装饰和日常用品,应充分挖掘其显性和隐性跨界方式,结合消费对象需求和未来消费趋势,探索多维跨界,为传统手工艺探寻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消费升级;传统工艺;跨界
一、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以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方向,从政策上加大对包括传统手工艺在内的传统文化扶持力度。2017年3月國家出台《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明确指出要立足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并运用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和工艺理念,丰富工艺题材和产品品种,培育中国工匠和知名品牌,使传统工艺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消费升级的需要。
国家层面的重视让之前日渐衰落的传统手工艺又“火”起来。近年来,关于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问题已成为学科热门话题,引发众多学者关注并研究。笔者通过文献梳理得出关于传统手工艺的研究热点不外乎有二,其一是传统手工艺的传承问题,其二是传统手工艺的发展问题,即如何使传统手工艺融入现代生活,更好的服务现代社会。本文以后者为研究方向,结合经济学和设计学相关背景知识,试图让文化拉动内需,让消费反促非遗手工艺发展,探索消费升级下手工艺跨界创新新形式。
二、日本消费升级启示
我国目前正经历的消费升级阶段,在邻国日本也曾经历过,日本经济自20世纪50年代迈入高速发展时期,长达十几年的飞速发展,让日本经济处于世界第二。1975年石油危机后,日本经济发展放缓,从高速发展降为中速,随之消费升级也就到来。在高速发展时期,民众消费审美和消费趋向相对一致,消费分化不明显。但进入中速发展阶段,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消费需求逐渐分化,奢侈消费、品质消费、个性消费等应运而生。中日两国在城市结构、人口密度、生活习惯、消费习惯上有相似之处。两国都经历了长达十几年的经济高速发展,目前中国经济增速与1985年前后的日本接近,处于奢侈品的狂热消费阶段,注重品质化消费,根据日本消费升级的经验,这种消费趋势将逐渐向理性消费回归。
近年来,经济水平提高使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发生转变,消费者更重视产品背后的文化价值和审美需求。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达到6000美元后,就会更关注对休闲娱乐、文化旅游等品质消费需求。据了解,2019年我国人均GDP已超一万美元, 90后、00后新生代消费主力军崛起,相比50后、60后注重性价比的日常基础消费而言,新生代们更关注文化旅游、运动健身等新领域;更注重消费品“档次”和功能体验之上的附加值,比如品质、个性、定制、健康、仪式感等,这类消费需求更注重个性表达和情感参与体验,而“本土化”的非遗美学和手艺体验恰好与这一需求趋势相吻合。
三、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发展之路
手工艺发展进程是生产力不断进步的过程,在数千年,祖先们采用兽皮制衣,石器、木器、陶器、玉器等材料制作生产工具。直至工业文明时期,手工艺低下的生产力已不能满足生产需要,才逐渐被机器取代,传统手工艺或消失或转为收藏品,被束之高阁。
众所周知,手工艺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但步入现代社会,它面临诸多问题:首先,审美样式过于传统。我国与西方现代文化接轨后,传统手工艺的审美样式并未与时俱进,与现代生活脱节,不易被大众接受。其次,生产无法量产。手工艺品转成成熟商品,应有一系列制定标准,但受人为因素影响,手工产品无法做到无误差的标准化制作生产,对手工艺的制作周期和质量保障要求都非常高,需要专业培训才有可能实现。最后,传承人断层。传统手工艺人存在状态多为师徒制或家族传承,由于手工艺品创收价值低,导致年轻人不愿从事该行业,部分手工艺老龄化严重,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目前传统手工艺的存在现状仅靠传承人无法改变,需要社会各界多方努力,使传统手工艺能跨地域、跨行业、跨文化地长久多元化发展,使其服务地方人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四、手工艺跨界:显性与隐性经验事实
跨界,英文译为“ Crossover”。原意是指“交叉、跨越”,也可引申为“跨界合作”。跨界是一种行为概念,它能突破既定规则,与不同领域、不同文化间发生联系,从而产生一些创新的风格、内容和形式。如今“跨界”一词在设计界和艺术界已被广泛认同,“跨界”不仅是一种时尚观,更代表着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方式的融合。传统手工艺具有一种原始的生命力和独创性,它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特质,饱含民族风情,是古典精神和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当今喧嚣时代,中产及以上阶层追求美好生活需要的需求更倾向于精神满足,而传统的具有文化和审美双重属性的手工艺品为这类人群在远离城市喧嚣时提供了心灵的寄托。因此,对于传统手工艺,不应只限利用设计手段将其“生活化”,而应结合特定人群所需,把握传统手工艺的精神内涵,按照功能特征和与现代生活的融合度分类分层,探寻手工艺“跨界”的可行性。
笔者认为传统手工艺的跨界形式可从两方面分析,一种显性跨界,即通过图形提炼、外形改良实现小规模批量化制作的手工艺品,将日渐式微的传统手工艺改头换面,成为具有生活哲学和东方美学的生活用品;另一种是隐性跨界,即手工制作难度高,无法量产的传统手工艺,可提炼精神内涵和审美特征,结合产业所需,使其融入如舞台表演、展览展示、时尚制造等领域,实现多元跨界。
(一)显性跨界
1.“上下”品牌
“上下”品牌是当代设计师蒋琼耳和爱马仕集团共同创立,致力于将文化融入当代东方雅致生活,涵盖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它以家居和服饰品为原点,运用手工艺将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引入到年轻人现代或未来的生活,产品从设计到手工艺都由人来创作。其中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的“犀皮漆天地盖盒”(图1),取自中国传统攒盘器型,以黑禅木制胎,以玛瑙制成太湖石状为盒顶,盒身表皮是红斑犀皮,内里是精细黑推光漆,整件器物沉静厚重,体现东方文化精神和诗意美学。上下“揽月”系列虎头鞋刺绣包袋(图2)结合现代皮质、传统刺绣和富有寓意的虎头图腾图案,将传统刺绣工艺融入古代竹篮造型,共用了30多种细腻刺绣工艺,69中不同珠片,5种丝线,耗时60天完成,作为纯手工定制限量发售的手提包,原创性和定制性实现了传统手工艺的高附加值。
2.“TAKO”和“KYO”和纸灯
日本国宝级设计大师喜多俊之先生一直致力于将传统工艺和材料运用到现代设计,经过多次实践,取得非凡的成就。TOKO灯(图3)是先生早年的代表作,灯罩使用了日本傳统的和纸,分别为美浓和纸、越前和纸、因州和纸灯,全部出自手抄和纸匠人之手,和纸的透光和柔美质感使灯具别具风情,远销意大利和德国等海外国家,广受欢迎。这款灯被法国 Saint-Etienne 现代美术馆列为永久收藏品。“KYO”和纸灯(图4)是TOKO灯的升级版,它更灵活地使用了和纸,给灯罩上产生了自然褶皱,看上去更细腻、古典,结合钢铝等灯架材质,呈现出不一样的东方韵味。
(二)隐形跨界
1.音乐剧《白蛇惊变》
2018年4月由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和上海徐俊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联合出品的原创音乐剧《白蛇惊变》亮相上海虹桥艺术中心,该剧取材中国古典传说,开辟了“古典新美学”理念,在剧中跨界融合了诸多非遗主题,使非遗从幕后走向台前,实现多维度创新融合。在剧中包括白蛇故事传说在内共贯穿了13种非遗主题。舞台灯柱道具采用浙江东阳的竹编工艺,竹编不仅减轻了道具重量,它的透光性为舞台增添了庄重、禅境的艺术氛围。演员服装制作置入传统刺绣工艺和苗银锻造工艺,如蜀绣白素贞鞋靴、苗银锻造白蛇发饰等。戏中剧情也增添了赛龙船、鼓艺和武术等非遗项目。《白蛇惊变》剧目的成功演出为非遗发展探寻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跨界舞台让非遗真正“活”起来。
2.跨界定制奢侈品
除了融入日常生活,技艺精湛的传统手工艺跨界奢侈品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法拉利公司曾与中国艺术家卢昊合作完成一项汽车艺术珍品——法拉利599 GTB Fiorano中国限量版艺术典藏跑车,艺术家以中国传统工艺宋代哥窑开片瓷纹为设计灵感,对跑车的外表皮做设计创意,最终拍得110万元,实现了双赢。
五、结语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文化瑰宝,它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非遗美学具有无限开发的可能,它的发展不仅要围绕日常生活需求,贴近现代生活方式,更应用发展的眼光审视未来,跨界融合形式无疑会帮助传统手工艺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参考文献:
[1]陈华文.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集刊第10辑[M].杭州: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17.
[2]海军,邵健伟.设计交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3]丁酉秋.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重庆文化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4]喜多俊之.给设计以灵魂[M].郭菀琪,译.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文化部等部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通知[S].
[6]张金滨,张瑞霞.服装创意设计[M].中国纺织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