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中产阶层人群正逐步扩大。2019年暑期的“爆款剧”《小欢喜》除契合了大众关注点之外,剧中对中产阶层形象的建构以及引人深思的社会讨论等也成为独特的出圈依据。本文通过对《小欢喜》中的群像描述,分析该剧对中产阶层形象的建构。
关键词:《小欢喜》;现实主义;中产阶层;形象建构
2019年暑期,由汪俊执导,黄磊、海清、陶虹、沙溢等领衔主演的都市家庭剧《小欢喜》登陆浙江卫视和东方卫视,播出后其收视、口碑、话题讨论度持续走高。作为一部现实主义作品,《小欢喜》此次以“高考”这一社会热点为切入点,并渗透进了“中产阶层焦虑”这一社会痛点,在道出社会转型期的中产阶层在婚姻、亲子关系、事业、社交等方面的焦虑与困顿的同时又带有理想化和浪漫主义的色彩。
一、《小欢喜》中的中产阶层形象
《小欢喜》以三个家庭的故事为核心展开情节:方家的“虎妈”童文洁与“猫爸”方圆一张一弛,刚柔并济,对方一凡和林磊儿实行的是较开明的教育方式;乔家是离异家庭,妈妈宋倩将全部的爱与希冀都寄托到了女儿英子身上,对女儿严加管教,而爸爸乔卫东一心想为女儿解压,而这恰好构成了冲突所在;季家是个父母缺位、亲情疏离的官员家庭,季胜利与刘静夫妻“空降”回来后与儿子的关系时时紧张。三个家庭的设置具有一定的戏剧性和相当的典型性、差异性,同时该剧主要关注的是这群生活水平均较高的中产阶层面对的相似的教育困惑,他们恐慌于阶层的坠落,希望孩子能够巩固父辈已占有的社会地位和资源。
四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与各自家庭的状况相吻合,方一凡虽然成绩不理想,但为人善良有正气,他会呵护初来乍到的表弟,会抚慰敏感压抑的英子。磊儿的原生家庭破裂后来到了方家,作为一名高智商的学霸,他一直怀揣考入清华的梦想。拥有南大天文系情结的学霸乔英子在精神高压下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患上抑郁症,好在后来得到了妈妈的理解与关爱。季扬扬以叛逆少年的形象出场,父母归位后的悉心呵护使他重拾了曾经淡漠的亲情,变得成熟懂事。
二、《小欢喜》对中产阶层形象的理想化建构
首先,剧中对于家长与孩子之间产生的代际冲突的处理采取了理想化的方式。考分至上、名校至上的传统教育理念依旧是社会主流,家长在各种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对孩子的严苛反而会成为孩子心目当中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的象征。《小欢喜》借乔英子对天文的渴求展现了当代青少年对梦想的执着态度,也让父母们了解以爱之名的教育施压并不是对孩子的真正关怀。剧中还大胆通过区长季胜利一家切入了“空降父母”和教育题材剧中罕见的官员家庭。季胜利为与儿子关系缓和所做出的各种笨拙的修复方式为故事增添了不少看点。虽然该剧聚焦高考,探讨的却是孩子与父母的共同成长。
其次,对大人们遇到的事业和家庭问题的解决也带有虚幻和浪漫的色彩。方家夫妇都遭遇了事业上的危机,方圆在做滴滴司机时意外得到了影视配音的工作,不仅圆了年轻时的梦想还能挣取不少收入;宋倩虽是离异的单身妈妈,但坐拥四套价值不菲的学区房,有着自己的体面工作,后来与女儿英子关系回暖,与乔卫东重归于好,情感焦虑得到解决;备受观众喜爱的刘静这一角色终于战胜了病魔,过上了惬意的生活。这样的理想化的剧情设计符合观众的心理期待。
三、結语
《小欢喜》在深刻洞察与描绘当代社会痛点的同时,也不炒作焦虑,将一切矛盾用“爱”来化解,以轻喜剧的方式消解社会痛点,用温暖的现实主义抚慰人心。这一场高考背后的“集体狂欢”并不是虚无的情绪释放,“在剧中,对每个个体都经历了从走投无路(共同的焦虑),到拥有选择(不同的选择)的过程。”向观众传达出的是:即使生活在困惑之中,依然可以处处皆有小欢喜。
不可回避的是,近年来的都市或家庭题材电视剧注重取材于一线城市,某些情节的安排远远超出二、三线城市的生活水平。因此,多关注二、三线城市人群的真实生活或许对丰富中产阶层的媒介形象更具有积极意义,电视剧创作者们应向更广泛的社会生活取材,以求更加贴近现实。另外要明确现实主义不等同于“现实焦虑”,当下现实主义电视剧往往聚焦诸种社会痛点,这些痛点引发的焦虑极易被无限放大,观众不自觉地会被卷入这场影像的“狂欢”之中。创作者们可以选择一种更正向和温暖的主题导向和表达方式,反映新时代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
参考文献:
[1]许婧.中国电视艺术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3.
[2]贾磊磊.中国电视批评[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5.
[3]王姗姗.中国中产阶级困境研究[D].安徽大学,2011.
[4]唐志平.电视剧折射出的中国“中产阶级”的困顿和呐喊[J].科学之友,2010(15):106-108.
[5]王献,张慧瑜.《小欢喜》:从家庭“小欢喜”透视时代“大欢喜”[N].中国艺术报,2019-08-30(004).
作者简介:李雪(1995.12-),女,汉族,山东泰安,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为当代电视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