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尝试以爱与自由串联起电影《海上钢琴师》中音乐天才“1900”的传奇一生。从出生时爱在生命中的降落、成长中坚守生命的本质、死亡后生命的永恒中可以看出“1900”是一位守护自我本质且从未背叛自我历史的存在式人物。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1900”;成长;爱;自由
电影《海上钢琴师》是意大利著名导演朱塞佩·托纳托雷的“时空三部曲”之一。该影片讲述一位生于大海又归于大海的音乐天才“1900”在邮轮弗吉尼亚号上的传奇故事。本文将以爱与自由为主题,尝试对主人公“1900”的成长历程进行分析与解读。
一、出生:爱的教育的在场
影片从麦克斯的视角切入:在刚刚踏入二十世纪的移民浪潮中,一艘名为弗吉尼亚号的邮轮正载着成千上万的乘客驶向他们热切渴望的美国,带他们去目睹梦中的自由女神像。白色的暮霭将这座雕像紧紧包裹,远处张狂的建筑犹如海市蜃楼。当人群涌向陆地之时,主人公1900 却被留在这大海之上。
老丹尼曾对1900讲道:“弗吉尼亚以外的事情都是坏的,在陆地上有鲨鱼会生吞了你”“孤儿院就像一座大监狱,专门关没有小孩的人”。在这里,老丹尼将陆地和大海进行置换,我们意识中涌动着凶险的大海是最安全的地方,而人群的聚集地——陆地却是危险地带。因为陆地远离自然,热衷人群的狂欢,排斥本真与自由,这由欲望和贪婪所填充的庞然大物显然是最容易迷失自我的场所。对于孤儿院的解释——不是没有父母的孩子而是没有孩子的成年人,双方的身份在这里再次对调,可见老丹尼试图为1900打造一个远离陆地且仅属于海洋的空间,是存在于主流文化之外,代表自然文明的异质空间。在这里孤儿与悲惨的孩子毫无关联。
事实上,1900的成长之路也确与普通人所认知的“孤儿”没有关系,倘若1900知道自己是没有父母的孤儿,倘若没有老丹尼等人爱的教育,那么1900的历史必是另外一种模样。
二、成长:坚守生命的本质
尼采曾提道:“每个人在自身中都载负着一种具有创造力的独特性,以作为他的生存的核心。”[1] 1900生命中的根本性中心便是音乐。只在大海中央演奏的1900,透过音乐想象出一个只有他可以潜入的世界。借用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的观点:“如果精神没有认识到自己是自由的,它就始终处于奴隶的位置并且会满足其奴隶的处境……正是对自由的感觉得以自由,尽管实际上精神也总是在自身之中并为了自身已经是自由的了。”[2]1900虽不曾离开过弗吉尼亚,但他可以通过音乐这个介质领略到世界各地的风景,道出不同地方的隐秘,他的音乐里存在着最真实的自我。
叔本华说:“音乐是意志自身的写照”。[3]即音乐是不夹杂任何物质以表现人类内心真实情感的存在,它不被现象世界所奴役,它可以打破物理时间与心理时间的壁垒,在主体的意识中自由往来。1900所创造的音乐可以融入时间却又不受时间禁锢,它可以在想象的世界中再现一切被藏匿的往昔岁月,它贯穿了1900的一生。1900从不曾放弃过对音乐的坚守,因为正是音乐让他在精神世界中自由翱翔。
三、死亡:不曾消逝的存在
真正称得上死亡的并非是肉体的溃烂,而是对历史的背叛。背叛历史就等于失去了记忆,同样也就失去了生存的意义。1900从出生到死亡,都在不断地完成着属于他的历史。
在1900看来,陆地上的人们无视自己的过去和现在,企图不断地趋近他们认为的未来。这正如路文彬在《被背叛的生活》中提及:“我们一心向往地是只是某个更远更大的地方,是许许多多的人们都艳羡着的地方……未来的成就始终无法显现于我们的满足之中,而只能昭示在我们永无止境的征服当中。我们就是这样用背叛和离弃缔造着个人的荣光。”[4]陆地上的人们长途跋涉的正是一条遗忘的道路,欲望的滋生使得他们背离自己的家园,但1900清楚地知道他却绝不可能背叛属于他的历史。
影片结尾,1900讲道:“对我来说,陆地是艘太大的船,是位太美的女人,是太长的旅程,是太浓的香水,是个不知该从何谱起的乐章,我无法走下这艘船。”对于1900来说,走向陆地并不能拯救自己,因为当人生从欲望中抽离,生命是不会因为生理意义上的死亡而停止的,在看似有限的时间里人们可以去追寻生命的永恒。1900从不曾通过占有所谓的名声、权力等来获得安全感,他独立自由,是真正尊重自我历史的存在式人物。虽然1900最终选择与弗吉尼亚号同归于尽,但我们清楚:在那绚烂的花火中1900的生命卻从未终止。
参考文献:
[1][德]尼采.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M].周国平,译.江苏:译林出版社,2012(2):23.
[2][德]黑尔格.历史哲学[M].潘高峰,译.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3][德]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石冲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路文彬.被背叛的生活[M].安徽:安徽教育出版社,2014.
作者简介:王蒙(1994.7-),女,汉族,河南平顶山人,硕士,北京语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部2018级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