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现代平面设计的工具对字体的章法结构和线条颜色有更精准的把控。尝试探讨当下的审美和工具如何开发利用传统书法艺术中汉字笔画图形化的形式。
关键词:汉字;笔画形象;字体设计;字图形化
一、《三十二篆体金刚经》
(一)形意结合
徐锴在《说文系传》中说“汉魏以来,悬针、倒薤、偃波、垂露之类,皆字体之外饰,道者可述”。说明研究对象中篆书字体不仅是装饰字体,又或与宗教存在联系。《三十二篆体金刚经》中的字体虽然装饰效果好,形式感强烈,但是却没有达到形意相合的要求。
(二)字形结构
《三十二篆体金刚经》中的字体在追求装饰意味的基础上,保持了篆书字形修长的基本特征,部分字体用装饰图形替笔画,营造长而匀净的线条走势;部分字体强调书法用笔提按顿挫、起承转合、藏头护尾的意识,因此在笔画起笔、顿笔或点的位置添加图形进行装饰,总体上追求上疏下密的章法结构。
(三)创作工具
《三十二篆体金刚经》中的字体采用了中国独特的书写工具毛笔。柔软而富有弹性的毛笔,可以自如的表现篆书字体中粗细、曲直和刚柔的线条变化,正如明代何良俊所说的“皆大书而作细笔,劲挺圆润,去肉而筋独存”。同时,具有可塑性的毛笔笔尖可以打造出方直刚硬、有棱有角的笔画和字体,例如上方大篆、坟书。在处理龙爪篆、雕虫篆、鸟篆的细节时细致的笔尖也有难以替代的优势。
(四)笔画形象
篆书字体不仅保留了象形文字的图画性,也用抽象线条作为笔画,因此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十二篆体金刚经》中的对汉字装饰方法也分为了两个方向:以穗书、垂露篆、龙爪篆、剪刀书、金错篆为例。都以装饰图形作为基本笔画的添饰,添饰的规律按照篆书上疏下密的章法结构,装饰图形走势向下,装饰在字体停笔、顿笔位置。添饰的图形形状统一,有规律性,追求对称的美感。以鸟篆、麟书、鸾凤书、龟书、龙书、璎珞篆为例,是以装饰图形替代整个笔画。由一个基本图形,转换方向,或添加转折构成笔画。相较基本笔画上添饰图形的装饰方法,以装饰图形替代整个笔画的方法可以打造整体的装饰效果。
二、民间吉祥字
(一)形意结合
汉字的造字结构遵循了“六书”的造字原则,象形、指事、会义、转注、假借、形声。民间吉祥文字在图形化时,手法主要依然是谐音、寓意、象征,利用汉字“以形表义”的特质以及汉字的笔画结构特点,进行图形和笔画的添加省减,夸张变形。
最重要的还是靠长期生活学习积累经验从而产生联想,这种联想是建立在相同生活背景和集体认知上的,在人们已经约定俗成的观念中,通过意义具象化的手法,将字或词语表达的意义与具象形象相结合,最大程度上做到了形意相合。
(二)字形结構
吉祥文字通常在基本字形结构不变的情况下,添加与文字内涵相关的人物、花卉、鸟兽,甚至故事场景等图案,形成字中融画,画中融字的吉祥图像。并且考虑到了文字的排放序列,通过文字的排布,制造出文字阅读游戏,组成吉祥文字图像。此外,吉祥文字注重文字和器物的结合,将器物造型与字形结构相融合。
(三)创作工具
创作工具依然是传统的书法工具毛笔,但是《周礼·考工记》中说:“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吉祥文字作为民间普罗大众祈望生活如意的装饰性文字,体现其装饰美感必定离不开具有实用性的载体,精美的做工和精良的材料。
因此,民间吉祥文字的就出现在墙头的瓦片、木制门窗、剪纸、陶壶、刺绣、铜钱等生活用品中。文字的装饰性和载体的工巧材美共同成就民间吉祥文字的美感。
(四)笔画形象
吉祥文字的笔画形象:1.用与文字谐音的事物表现吉祥文字的意义。诸如“福”通“蝠”。2.约定俗称的观念或传说典故。例如,因“鹤寿千年”和“松历千年而不陨”的观念,用松、鹤表示长寿,替代“寿”字中的笔画。3.连续二方或四方使用在建筑或者刺绣中的规则形状的图纹。诸如团寿字。4.在文字外形轮廓,在轮廓内填充与文字意义相关的图案。
三、汉字笔画图形化的开发利用
总结笔画图形化的具体方法:
(一)有规律添饰笔画。在保持文字基本形体结构的前提下,在特定的用笔位置添加装饰图形,仅是在原有笔画上进行有规律的添饰,装饰图形大小,范围和方向一致或对称,类似于字库的造字规则。字体的书写风格、字面大小统一,适合用在需要出现整段文字的场合。
(二)统一图案替代笔画。首先要有基本的装饰图形单位,以基本单位变化方向或添加转折构成文字中的所有笔画。但是在经过笔画替代后,文字的结构章法会变得模糊,因此需要在基础单位变化的过程中尽量追求大小、角度的精确。当然也因为基本装饰图形单位的重复使用,可以营造强烈的氛围。
(三)不同图案分别替代所有笔画。替代每个笔画的图形都不相同,且不同的文字、相同的笔画也不会使用同样的图案。虽然也属于添饰笔画,但是与第一条不同的是,这样的复杂添饰无具体规律可循,图画性更加强烈,对于当下的平面设计来拥有无限的创意灵感来源,其饱和度高、对比强烈色彩也值得借鉴。
作者简介:周宏宇,苏州大学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