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台媒体中心评析

2019-10-12 07:14冯婕
艺术大观 2019年26期

摘要:仙台媒体中心充分考虑与周围环境及与城市的关系,通过对密斯及柯布西耶理念的应用及创新,用管板的结构加之透明的玻璃外壳,摆脱传统建筑的均质感,实现了平面的自由化,室内外空间的一体化。

关键词:伊东丰雄;室内外一体化;管板结构;平面自由

仙台媒体中心是日本当代建筑的典型代表,被称为新世纪建筑的代表。位于仙台市青叶区定禅寺街。它于2000年在定禅寺街道交通局的空地上完成。整个建筑由六块金属板与十三根形似海草的管柱构成,表皮均由透明的玻璃所包裹,是仙台市一个集收藏,阅览欣赏影像与音乐为一体的复合文化设施。

一、伊东丰雄

仙台媒体中心的設计师是来自日本的当代建筑师伊东丰雄,他在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上获得了日本建筑学院奖和金狮奖。2013年,他获得了普利兹克建筑奖,并且是第六位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的日本建筑师。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是八代市博物馆和仙台媒体中心。

二、室内外一体化

伊东丰雄通过对城市的了解,从建筑应该与城市保持怎样的关系,以及应该与周围产生怎样的联系为思考的出发点。由两个平面所限定的通透的、无阻隔的空间提出了均质空间的建筑层面的定义,伊东丰雄在设计仙台媒体中心时给出了均质空间所要表达的文化内涵: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整体性、注重用户的弹性需求、注重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关联。

种满榉树的定禅寺大街,一年四季悄无声息地变换着,叶子由黄转绿,又由绿转黄,外表严肃而内里活泼的仙台媒体中心好似卫兵一般注视着她的样子,映衬着她的变化。走在定禅寺通的大道上,很难不注视到这个棱角分明地包裹着玻璃外衣的方盒,内部形似海草的管柱变化多样,与街上高耸笔直的榉树交相辉映,四面均为玻璃,有的是玻璃加百叶,有的是在玻璃上蚀刻文字,形式各不相同,却都能将视线穿透,看到内部各式各样的空间,人们的活动以及内里陈设,同样也将定禅寺大街上高耸的榉树以水族馆一般的方式映入建筑内。观察媒体中心的外观,其外观和剖面完全统一,可以在外面感受到来自内部空间隐隐约约的体验感。从媒体中心向外看,是栽满榉树的定禅寺大街,里面和外面都充满了统一感。

整个建筑共七层,每层依据不同的功能及要求层高各不相同,每层分别由不同的设计师设计,材质色彩风格迥异,好像城市中的不同片段,堆砌在建筑中,但都遵循建筑和家具室内与室外一体的原则,创造了各种适应不同需求,各具特色的家具陈设。

三、管板结构

大多数建筑现在基于密斯在20世纪提出的“普遍空间”的概念:由均质的梁柱构造涵括建筑内所有的机能。柯布西耶提出的“多米诺体系”:支柱和地板的结构,通过上层和下层的台阶是最小的必要组件。以框架结构的梁柱所构成。而伊东丰雄通过新技术重新整合结构,打破框架结构建筑的均质性,呈现出建筑最原始的模样。十三个螺旋状的螺旋形管柱被制成透明的内部,以不规则的排列形成不均匀的内部空间。这些管柱既贯穿六块金属板,同时也具备着设备系统,电梯和阶梯,屋顶采光和通风的功能。这样的建筑思想与以“柱”来建造的日本住屋类似。

伊东丰雄借用柯布西耶的“多米诺体系”进行模拟。但其每层层高又依据功能的不同而变化,从而形成了一种韵律感,这些管柱也随着楼层的增加而弯曲萦绕,呈现出如摇曳的海草般的感觉。构成建筑的三要素有:柱子,地板,阶梯。伊东丰雄利用空间和透明度创造空间。媒体中心没有用于承载的结构梁,而是由管柱直接支撑。伊东丰雄想创造一个“ 沿着空气和水流动轨迹浮动的建筑”,不刻意地追求建筑的外观,尝试改变建筑的均质性。

四、平面自由

在媒体中心建造之初,石歧新提出“建造一个图书馆与艺廊的复合体”,媒体中心最终成为文化收容中心以及艺术中心的复合文化设施。媒体中心有七层楼,两层地下和七层地上组成。一层是集有咖啡店,商店等的开放式广场,一楼的玻璃可自由开关,将室外的入口引入进室内,使室内外融合,曾在这里举办过定禅寺大街爵士音乐节等。二楼是办公室,如咨询处和接待处,利用柔软的半透明织物和玻璃隔板而构成,通过视线传递来加强它们之间的联系,三层,四层是完全开放的图书馆。

风格迥异的设计师们利用隔断和不同形状风格的家具营造不同功能的区域,与其他建筑相比,固有的房间概念弱化了,用流动的曲线来区分,整个建筑显得格外生动活泼。譬如半圆形的玻璃,光随着形状的变化而变化,人们的视觉也随之被引导。而十三根立柱地矗立,也使平面达到完全的自由。走在如森林一般的建筑里,使用者们自由选择他们想待的场所,感受如在公园里漫步的愉悦感与轻松感。

五、结语

这座建筑至2001年开馆后,也成了仙台市的代表,悄无声息地影响着周边地带,聚集了许多艺术相关店以及民营企业。起初一些孩子年轻人在这边交流,学习,沟通,现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人们把它当作公园,公共场所,媒体中心已成为人们在城市生活中一个重要的地方,成为人们生活的舞台。

参考文献:

[1]谭述乐,张婷.从均质空间看众创空间的文化内涵——以北京地区为例[J].建筑与文化,2018(6):142-143.

[2]刘杰成,阮睿.从伊东丰雄建筑设计中看“短暂建筑”理念[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8,2(9):79-80.

作者简介:冯婕,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