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提琴家族中中提琴属中音乐器,在外形与结构方面与小提琴十分相似,但由于中提琴的体积与小提琴相比要大些,所以其音色要更加厚实饱满。在中提琴发展早期,由于其缺少小提琴音色的辉煌性,又不像大提琴浑厚有力,所以大家很容易忽视中提琴,与其相关作品也相对较少。但随着音乐艺术发展的不斷丰富,中提琴也有着不可被取代的作用,如在音乐表达时更加细腻,更具感染力,易于大众欣赏与接收。本论文将就中提琴的演奏艺术及音乐风格进行论述。
关键词:中提琴;演奏艺术;音乐风格
一、中提琴的演奏艺术
在交响乐队中,中提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声部,承接着高音声部与低音声部,能够完美地将弦乐声融为一体,所以能够将中提琴完美演绎将会对整个乐曲的呈现起到重要作用,中提琴虽然与小提琴十分相似,但在演奏技法上却有着很大区别,无论是独奏曲、还是协奏曲中提琴都有着自身的独特之处。早期著名作曲家柏辽兹就说过:中提琴像小提琴一样灵活,它的低音弦具有一种特别的辛酸,而高音又会显得很忧伤,中提琴所表达的忧郁之感是其他乐器难以演绎的。中提琴的发展源于交响乐队,后在管先乐队中中提琴已经能够与其他管弦乐器平分秋色了,在许多优秀的作品中,中提琴都能够演绎重要的主题,因为中提琴的音色效果可以完美地传达出音乐的具体形象和情感。
很多时候学习中提琴都是从学习小提琴转入的,如果过度地好,那么就能够很好地掌握中提琴的音色特点,但如果一味地认为中提琴和小提琴的演奏技法无区别,那么就发挥不出中提琴的特色,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为了不给人一种中提琴与小提琴无差别的感觉,演奏者改变自己原有的演奏风格,下意识地使用较宽的揉弦和过分的右臂重量,这样就会使得中提琴的发音粗糙,缺少细腻感。中提琴具有C、G、D、A四条弦,其音调跨度为5度,虽然中提琴与小提琴有三根相同的弦,但中提琴的音要比小提琴低5度,另外中提琴的琴身尺寸不固定,所以音域也会相对有变动,这也会直接影响中提琴的演奏技法,在体能与身体各方面的要求都要高于小提琴,弓弦较长就要求演奏者左肘伸地更远,甚至弯曲,这样才能保证手指触碰到最低端的弦,而且手指要稳而有力,以求发出的音清晰。在中提琴的学习中,双手指法的练习也十分必要,左手用于指板弹奏,右手负责握弓与运弓,指板弹奏讲求弹性与力度,精准的力度会演奏出准确的节奏,所以在指法上需要学习者反复练习,以便提高手指的节奏感和连贯性。对于右手要时刻保持弯曲状态,这一动作看似简单,实则不易,要注意保持放松,与左手要紧密配合,做到平、流、直、稳。对于中提琴的演奏艺术不是固定不变的,而需要学习者根据个人需求适时调整,从多方面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演奏方式,将作品演绎到最佳。
二、中提琴的音乐风格
中提琴的前身是爱摩古提琴,历经不断发展与演变,成为了如今我们所见到的集音调、和声、曲式变化等于一身的多元化乐器——中提琴,如今的它既可以担任和声,又可以扮演复调的内声部的主体,同时还承载着特殊的音乐情绪。以莫扎特作品《协奏交响曲》为例,结合莫扎特自身环境分析,其从小受到丧母和失恋的双重创伤,再加上其对封建等级的痛恨,使得莫扎特的内心对自由充满了渴望,他将这一感情融入艺术中,所以《协奏交响曲》打破之前大众对中提琴的偏见,将中提琴和小提琴突出变现,两者配合默契,同时中提琴作为独奏声部被加以应用,效果让人惊叹,《协奏交响曲》第一乐章由庄严的快板组成,小提琴和中提琴相间八度奏出,两者的合成美妙绝伦,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第二乐章是行板,满怀矜持的高雅气息,崇高却又不失朴实,开始像是在忧伤的陈述,转调后主题变得激动而紧张,随后又逐渐明朗,中提琴和小提琴像是在交谈,这一情景让我们感觉到了一种静谧的情感;作品最后是急板,与第一乐章相呼应,中提琴与小提琴轮流陈述,时而交织,情感表达越发鲜明,演奏技法也越来越多样化,艺术的魅力也真在于此,对于人类复杂的情感语言无法去诉说,而音乐艺术传达出来却能让人产生强烈的共鸣。总之《协奏交响曲》从运用手段和技法方面将中提琴与小提琴达到了一种平衡状态,有力地推动了中提琴的发展。
在多元化的发展道路中,每一乐器都有着自身独特的魅力与特点,中提琴的浑厚广阔与含蓄细腻可以弥补大小提琴的音乐差异,使得乐队演绎更加丰富多彩,另外其忧郁、柔美的音乐情感更是其他乐器所不能替代的,如今越来越多的作曲家将中提琴写入了独奏曲与协奏曲中,中提琴逐渐成了国内交响乐团的骨干力量。
参考文献:
[1]郭苏茜.探究中提琴的演奏艺术以及音乐风格[J].北方音乐,2015,35(22):150.
[2]任韦璇.浅谈中提琴的演奏艺术[J].北方音乐,2017,37(6):60.
[3]李华,修習.中提琴演奏艺术的特点与发展[J].黄河之声,2018(2):20.
[4]王芳,莫扎特.《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中提琴独奏声部的演奏分析[J],艺术品鉴,2013(9):18.
作者简介:黄璇(1979.1-),女,江苏南京人,南京艺术学院本科,江苏省交响乐团,中提琴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