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弗现在不论在德国还是世界,他的成就无疑是巨大的。这离不开他在艺术界具有的成就以及他在当代艺术界的重要代表性。基弗在中国的巡回展,有幸在南京百家湖美术馆看到了基弗的作品。他的油画作品让人看起来是沉重而又震撼的视觉效果,但让我们感受到沉重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的主题,描绘的废墟等,还有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作品中材料的运用,使他的作品更加的具有独特性。其中,铅和混凝土在基弗的作品当中是频率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材料。
关键词:基弗;铅;混凝土
一、以铅为材料的运用
铅作为弱金属柔软,延展性强,易于加工造型,它原来的颜色是青白色,在空气中很快就会被氧化从而变成了暗灰色。固化的铅层展示了不一般的景观,它包括了被烧焦的表面里已经被丢弃的图像元素。而绘画在其中变成了它自己的沉淀,在再生与破坏中一次次触碰。这种灰色铅层是经常出现在基弗的作品中的,他赋予了作品材质除本身具有之外的意义,他们在进入再生过程之前经历了毁灭的行为。
基弗的一件名叫《容器的破碎》的作品由铅制作而成。他把这些用铅制作成的书塞到了由铁制作的书架上,他把这个书架塞得满满的,而这个被塞满的书架下面,是铺满的玻璃碎渣,让人看起来感觉是狼狈的。这些铅书因为被氧化,所以表面看起来是陈旧破烂的,让人感觉到了萧条、衰败。
作品《起始》,基弗用铅制作成的沉重的书,它包含着多重意思,这些铅书和我们平时传统意义的书含义是不同的,它并不是用来阅读的。这些用铅做的书其实是基弗用来公布,宣传他想要表达的思想,这些隐晦所包含的知识是需要我们去讨论的。它其实是在唤起人们对于当时历史的记忆。这些在暗灰的色调中,无疑让我们想到了战争,那些厚重的肌理就像是当时被轰炸的墙壁,周围一片狼藉。总之,这些都不是代表辉煌的战役,相反,这是基弗与“过去”的斗争。
二、以混凝土為材料的运用
基弗作品里的材料并不只有铅,还有混凝土,这些混凝土就像是战后的废墟。1990年创作的《通往天堂的梯子》,整幅作品弥漫着浅灰的色调。这幅画表层使用了很多混凝土,并且粘贴了很多粘着混凝土的衣服,使这幅作品隐含了更深层次的意义。这些大小不一的衣服代表了无辜的人们,被战争夺走了生命,只剩下了残骸。薄薄的混凝土覆盖在了原本完整的建筑中,就像是战中被轰炸过的建筑一样残缺。战争打破了原本平静安乐的社会,使其如同地狱一般,人们拼命地想要逃离这里。而整幅画混凝土的运用都几乎是其本身的颜色,这样更加能够给人逼真的感受。
三、结语
基弗用全新的表现方式和一种反传统的手法向人们展现了他的作品。这位艺术家用他的绘画语言挖掘了德国历史,让人站在作品前就如同站在了废墟前,令人不安。他在艺术的这条路上一直不停地探索和寻找,这种对待艺术的精神让人为之敬佩。这个可以堪称当代表现主义引领者的艺术家,值得我们去学习。
作者简介:白苗苗(1998.28-),女,汉族,籍贯山西平遥,硕士学位,郑州大学美术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专业为美术学,研究方向为油画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