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晴
摘要:改编自莫言的小说《白狗秋千架》的电影《暖》讲述了一个很含蓄的爱情故事,在北京工作的林井河因帮助老师回到阔别十年的农村老家,他在家乡的桥头遇到了昔日的初恋情人——暖,就此展开了一段他和曾经的恋人暖之间的回忆。本文从暖遇见的人和经历的事来分析该电影中的命运与众生。
关键词:《暖》;命运;理想
一、回忆与现实
一打开电影《暖》就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霍建起,他执导的《那山、那人、那狗》曾受到很多人的推荐。而《暖》也与《那山、那人、那狗》有着相似的地方,描述的同样是乡村生活,村庄是同样的如世外桃源般纯粹、朴实。就在这满是诗意的地方,有着一位叫暖的姑娘。
电影《暖》与其他电影的叙述方式有些不同,电影中有两条不断交织、纠缠的时间线——回忆与现实,导演让镜头在二者之间来回穿梭,并用鲜明、迥异的色调做出区分。现实的故事开始于男主人公井河返乡,在外求学、工作多年的他由于帮助老师办事,回到阔别十年的村子,他还未来得及细细品味乡愁的滋味,就和青梅竹马的恋人暖狭路相逢。看着这位跛脚的粗俗女子,彼时,我们还不知道在她的身上究竟发生了什么,但是可以体会到男女主人公身上,透露出的满满的压抑与哀伤。表现“现实”的画面,以蓝、灰、黑色为主,青瓦砖房、昏黑小巷、幽暗厅堂、泥泞小路,还有在风中摇曳的高高芦苇都把冷色调的深邃、宁静发挥到了极致。井河、暖、哑巴这三个主要人物的衣着都是偏冷偏暗的,而淅淅沥沥的秋雨更是给影片增添了沉重、悲凉的味道。
现实是冷色调的,而穿插在现实之中的“回忆”,又是另外一番景致。暖和井河二人的回忆是“暖”的,那是打谷场上的金黄、是乡戏台上的嫣红、是梳妆桌前的娇艳,是婚礼上的烛光。回忆中的井河还未曾远走他乡,暖也依然是众人仰慕的对象。一切的一切,都是蓬勃的、是富有生机的、是充满希望的。导演没有给“现实”和“回忆”划下过分明显的界限,而是通过色彩和镜头语言的运用去表达人物情感,带动观众情绪,从而让荧幕内外的互动更加自然贴近,也更加和谐圆融。
导演霍建起说之所以影片名字叫暖,是因为一方面影片是围绕着暖这个女孩的命运写的,同时也在表达电影中井河对暖的一种称呼和呼唤,再者,这个电影虽然伤感,但还是有温暖在其中的。暖从一个这个曾经十里八乡最漂亮、最能歌善舞的姑娘,变成了一个跛着脚、弓着背、满口脏话、不修边幅的村妇,她的命运可谓是令人唏嘘。
二、暖与三位男人
“回忆”中暖是那个被大家认为是最有希望走出去的女孩。她有着姣好的脸庞,美妙的歌喉,还有着追逐梦想的激情。她一心想要走出这个村子,她要考入剧团,去北京,去看天安门。暖让我想起了《立春》里的王彩玲,她们同样是有一副好嗓子,同样想去北京,同样的心比天高,不同的是暖多了一张美丽脸庞。她们都有着不切实际的梦想,王彩玲在不停地拼,而暖却是在不停地等。与王彩玲有纠葛的有三个男人,暖也不例外,小武生、井河、哑巴或多或少都影响着暖的命运。
第一个带给暖心灵震动并让她产生情感寄托的是从省城剧团来的俊朗的小武生,小武生来到暖的村子演出,他的出现让暖认识到了外面的世界,给了暖接近都市,登上舞台的幻想。暖着迷于武生,不仅着迷于他的俊俏,更着迷于他在舞台上的夺目光彩,暖渴求着舞台上的感觉。影片中小武生给暖画了一个戏妆,并端详着暖的脸说,你的条件真好,天生就该演戏。这话恰恰符合暖心里的渴望。也许暖以为小武生是她的命运的一个跳板,遇见了小武生,她就能进入省城剧团,她就能成为城里人,就能收获美满的爱情和崇高的理想了。但事实却是,小武生只是她命运里的烟花,只照亮了她生命中的一瞬间,等到烟花落下,暖的生活还是和往常一样,只有昏暗的小巷,泥泞的小路。暖作为那个时代的乡村姑娘,是天真而又热情的,她天真地以为烟花就是灯塔,且执着地追逐着。她没有在意女子的矜持,毫不犹豫地把家里的豆子送给小武生,她热烈地表达爱意,她大胆地憧憬着爱情和理想。可那个曾许诺只要剧团有招生指标就会来接她的武生离开村子后,便杳无音讯。暖为了那个承诺开始了她第一次漫长无期的等待,从满怀希望到失落无比,暖的幻想破灭了。
与暖在小武生身上寄托走向城市,改变命运的期望一样,她与井河的相处也有着同样的期待。在和井河荡秋千的起落中,暖的心里也再次升起了飞翔的渴望,她在秋千上看到了北京,看到了天安门。暖说,只要井河考上大学,她就嫁给井河。她期盼从井河的身上得到去大城市的机会,由此改变人生。而这一次秋千上的“飞翔”,确实改变了暖的命运,暖从秋千上摔下,成了跛子。暖失去了追逐梦想的资格,她不再是那个骄傲地暖了。而井河给了她温暖和力量,井河考上了大学,他说上完大学就来接暖。暖又开始了再一次的漫长等待。井河渐渐习惯了城市的生活,而城市的环境也渐渐改变了他的想法,他习惯了没有暖的生活,他甚至期盼着暖不再来信。就这样,他们一别十年,他日故乡再见,两人已形同陌路。
小武生和井河之于暖,是一份寄托,他们带给暖的是毫无结果的等待。暖终是忍受不了这漫无目的等待,她嫁给了同村的哑巴,那个她从小就害怕的哑巴。这个结果在大家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一个是十里八乡最漂亮、最能歌善舞的姑娘,一个是粗鲁邋遢的哑巴。那个有着梦想的激情的暖还是败给了现实,败给了时间,败给了承诺。看不到尽头的等待把暖生命中的活力和执着渐渐磨光了,暖已经对生活绝望了。她已不再是当初那个谈爱情、谈理想的少女了,她被生活逼迫着成了一个现实的村妇。表面上看是暖无奈之下选择了哑巴,其实是暖主动选择了一份安慰与幸运。暖在等待井河无果后受到了哑巴无私的帮助和照顾,哑巴让飘摇的暖触摸到了依靠,自己的殘疾、哑巴的执着和对现实的渴望让暖选择了哑巴。哑巴不是一个理想的人,但却是一个可以依靠的人,这是小武生和井河都不能带给暖的,其实暖是幸运的,有这样一个无论何时都爱着她的男人,这已经是无数人渴望得到的幸福了。在残酷的现实中,与其坚持反抗下去,还不如选择面对现实来拯救自己。
三、命运何去何从
现实的冷色调与回忆的暖色调之间是暖从憧憬理想到接受现实的转变,影片的冷清气氛与暖梦想的激情之间是暖命运的改变,在这冷与暖之间,暖的命运令人唏嘘,更是发人深思。
暖的命运其实一直是依附着他人的,从小武生到井河再到哑巴,暖始终处在一个被动的位置上,而这也应该是当时女性的普遍情况。影片中的男性的未来都由他们自己决定,而暖却始终受困在这村子里。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看,暖在传统思想的束缚下,始终不能自己来选择命运,她因小武生的承诺而等待,她因井河的承诺而等待,她因哑巴的粗暴蛮横而忍让顺从。暖在影片中也处于一个弱势地位,渴望舞台的她需要小武生来带她去剧团,没有方向的她需要井河去带她走出乡村,风雨中她需要哑巴去拯救,暖的被动与等待也显示了女性对男性权力的屈服。“我的命运我做主”这一思想似乎在暖的身上毫无体现,我在思考造成暖命运的因素,传统观念?文化水平?时代特征?或许还有其他更多的因素。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也一直在倡导女性角色从传统的服从到现代具有独立思想的转变,而这角色的转变也正是女性由依附他人到自己掌握命运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戴敏.试析小说《白狗秋千架》到电影《暖》的叙事风格[J].新西部(理论版),2017(02):80.
[2]刘建设.秋千——暖的翅膀——影片《暖》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J].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1(4):93-94.
[3]田颖.电影《暖》的象征意象解读及思考[J].当代小说,2014(03):79-80
[4]于丽娜.《暖》:另一种人生[J].电影文学,2004(08):6-7.
[5]阳海燕,唐红卫.从启蒙文学的残酷人生到怀旧电影的感伤成长——论电影《暖》对小说《白狗秋千架》的改编[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36(02):97-102.
[6]郑云海.《暖》:浪漫感伤的乡村电影之旅[J].电影文学,2009(23):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