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程程 汤浩
摘要:设计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支撑和市场的需求。从以包豪斯为代表的现代主义设计,到以美国工业设计运动为代表的商业性设计,是消费者对产品设计需求的转变,同样也是产品满足市场需求的自我革新。在美国工业设计运动时期盛行的流线型风格,就鲜明地反映了消费者对不同产品设计的需求发生了重大转变。当下,面对信息化的新时代,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也正在发生着新的转变,这种转变是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过程,同样也是推进设计发展进步的动力。
关键词:美国工业设计运动;消费者需求的转变;产品设计;流线型风格;信息化的时代
一、美国工业设计运动时期消费者对产品设计需求转变的过程
(一)消费者自身需求的转变
美国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之后,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也普遍的增强,已不再仅仅追求包豪斯式的理性设计产品,除了购买经久耐用的和日常所需的必需品外,还有他们内心喜爱和渴望的物品,购买行为甚至不再是缘于“需要”,而是缘于“渴望”。同时因为工业化的进程加快,生产技术和速度得到了很大提高,使得消费者能够轻松得到质优、价廉的产品,此时的大型百货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为消费者提供了众多的商品选择,过去单纯的日用品,经过设计,也附上了“标志”的意义,变成个人身份、地位、个性的象征,再加上购物场所美轮美奂的装潢设计,不仅是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也让购物变成了流行的休闲活动。因此,这一时期消费者对于产品的选择和消费已经不仅是一个实用性的行为,而且带上娱乐和炫耀性色彩,人们对于设计风格有了日益明显的要求,个性化的、外观新颖的产品成为新宠,能够表现身份和社会地位的物品比单纯讲究功能的产品更受追捧。
(二)产品设计自身的革新
美国工业设计运动本身并没有多少学术味道,从一开始起,就充满了实用主义的商业气息,在美国竞争激烈的商业市场上,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其实是“形式追随市场”,一改沙利文早期提出的“形式追随功能”的原则。对于产品的生产者来说,能否促进销售才是最重要的,所以面对激烈的商业竞争,大多数生产者为迎合市场的需求来改变产品的设计形式,在市场定位和产品造型上做了新的改变。例如美国这一时期兴起的流线型风格设计,流线型一开始被采用是基于动力学的原因,主要应用于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的设计上,但是由于具有美国现代设计的鲜明个性视觉语言而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随着这种风格影响力的与日俱增,在30年代的许多欧洲汽车上都应用了流线型的设计风格,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捷克的塔特拉87型八缸轿车(如图一),还有克莱斯勒公司1934年推出的气流汽车(如图二)。
流线型作为一种时髦的设计形式,其实许多并不需要流线型设计的产品也运用了这种风格,像面包烤箱、电冰箱等,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奥罗·赫勒尔在1936年设计的流线型订书机(如图三),对于这类静止的产品而言,流线型与功能并没有任何关系,是一个完全形式主义的设计,只是为了追求流行风格和时代感,迎合消费者的喜好而改变了产品的外观。
二、美国工业设计运动时期消费者对产品设计需求转变的原因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消费者对产品设计需求的转变从美国工业设计运动来看,是缘于两个历史机缘。一个历史机缘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从中获取了巨大利益,大量军工产品的需要对于美国的工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美国的经济也借机发展快速,过去只是王公贵族享用得起的产品,随着工业化生产带来的成本下降、产量上升、品种增多,普通百姓也有机会拥有和使用,消费市场也因而急剧扩大。同时也随着消费者的购买力越来越强,他们对于制造业的影响力也就越来越大,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成为企业的指导性原则。因此企业不得不提供形式多样的产品和各色新颖的包装样式去满足消费者需求,促进销售。
(二)1929年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影响
另一个历史机缘是由于经济危机,大萧条的来临让美国的生产乏力,消费萎缩。为了度过产品销售惨淡的窘境,生产厂家希望设计师对产品外貌进行再设计,来更加有力地吸引消费者,过去的只能体现产品功能和效率的外观已经引不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美观才是商业竞争的新利器。因此这时出现的流线型风格设计,以其充满活力的装饰线条,将严肃理性的技术浪漫化,使产品更加富有魅力,令消费者感到亲近,成为新的消费流行趋势,大大促进了产品销售。
三、美国工业设计运动时期消费者对产品设计需求转变的态度
消费者对产品设计需求转变的态度既是主动的也是被动的。主动体现在消费者在自身经济实力提高后,从对经久耐用的、严肃理性产品的单一需求到对形式多样、技术新颖、流线型设计的追捧;被动体现在产品生产者在激烈的竞争中,想要脱颖而出,促进销售,产品设计朝着流行多样的形式转变,用较为个性、华丽、新颖的产品吸引消费者购买,从而也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观。
美国设计师贝莉·科根认为,“好的设计必须让消费者快乐,让生产者盈利”。1935年科根为特利克朗公司設计的7F63型“嘎嘎”电闹钟,形如一只色彩鲜艳的可爱小鸭子,当年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连续生产了4年之久,现在更是成为收藏家们搜寻珍藏的目标。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生产者、产品和消费者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彼此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消费者对产品设计需求转变的态度也是随着消费者和产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作用而发生变化的,生产者为了促进销售,极力生产外观新颖、流行的产品吸引消费者被动消费,同时消费者的主动需求也成为企业设计生产的指导方向。
四、消费者对产品设计的需求在信息化时代的新转变
(一)信息化时代下的产品设计新方向
美国设计师布鲁克斯·斯蒂文斯认为:一个好的设计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再好的设计也有更新、提高的余地,随着技术手段和科学知识的不断更新,总有更好、更新的设计和产品会涌现出来;而且,消费者的要求和味口也在变化中,设计师需要满足他们的要求、迎合他们的味口才能让产品获得较大的利益。因此,产品生产者为了适应消费者的各种个性化选择就必须对产品定位、产品品质、产品种类甚至供货渠道等进行新的变革,最大限度满足适应消费者在信息时代下的消费观。因此,产品的实用性和外包装的美观性已经不能最大化的吸引消费者,交互式的体验设计成为产品设计新的方向和流行趋势,通过让产品与消费者产生互动,让消费者沉浸其中而去主动购买。
电子商务是信息化时代的产物,淘宝作为其中的佼佼者,甚至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淘宝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足不出户的全球性购物平台,消费者几乎可以找到任何想要的商品,并且乐于其中,淘宝虽然是一个商务平台,但其本身也是一款app产品,淘宝基于消费者的浏览数据而反馈相关的信息和主动推送一些消费者可能购买的产品,这样的交互性销售方式,不仅使消费者能便捷的选择各种产品,掌握购买的主动性,同时也让商家精确地向消费者推送合适的产品,大大地节省了宣传费用,促进了销售。
(二)信息化时代下的消费者对产品设计的新需求
消费者对产品设计需求的转变从未停止过,在美国工业设计时期是一个明显的转变,如今,在信息化时代的当下,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和越来越全面的应用程序,使得每个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权,消费者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诉求而选择不同的消费产品和服务。消费者掌握的信息越来越多,选择产品的渠道更加多元,购买商品的方式愈加丰富,消费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判断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适合自己,消费者把购物消费作为一种消遣和娱乐,更注重的是对产品应用的体验。所以带有互动式的、能让消费者亲身体验、并能让消费者沉浸其中的产品设计成了消费者的新需求。
五、结束语
无论是在美国工业设计运动时期,还是在互联网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生产力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始终是消费者需求转变的基础,因受到市场竞争的影响,消费者对产品设计需求的转变态度既是主动的也是被动的。需求转变的过程从强调实用性、功能性的优质产品到喜爱形式多样、技术新颖、流线型的设计风格的潮流产品,再到如今创新式的交互式设计、跨媒体的设计,注重的是消费者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度。随着经济和科技创新的不断进步,伴随着的是消费者消费能力的提升和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产品的设计也必将随着消费者需求和市場消费趋势不断发生新的转变,是既能满足需求,也能引领新的消费潮流。
参考文献:
[1]王受之.世界现代设计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5.
[2]杨浩.浅谈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工业设计运动[J].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2(04):34-35.
[3]李振中.互联网语境下的消费观[N].消费日报,2019-08-20(A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