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我国书法、绘画历史悠久,由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文化艺术不断提高,我国汉朝时蔡伦发明了造纸,同是一个时期玉恰发明了制墨,这就是以前用漆写行简改为了用纸墨,由于墨的发明,相应的也就出现了研墨的工具“现台”。砚台最出是一种工具,后来因为石质的优劣,天然的花纹、雕刻的艺术,成了书法家,绘画家和一些一般文人墨士爱好和器重而发展成为艺术品,下面是几种砚台产地、质量及特征的解说。
关键词:砚台发展;砚台产地;特征
一、端砚
产地:端砚产于我国广东省高要县,高要县过去叫“端州”端砚就这么产生了。还有一种绿豆端,有的说是产于福建,有的产于吉林的松花江。
质量及其特征:端砚在砚台中石质是最好的,端砚之所以好,是端砚的石质具备细中透粗,软中透硬,即下墨又不渗墨的要求。所以端砚是比较名贵的。只因端视比较珍贵,从唐宋起就开采端石,清代康熙黄辛田开采过,乾隆时期更加重视,清末时张之油也开采过。因端石的多年开采,开采的地方不同,一般把不同的地方叫“产坑”,常说产坑有人西洞、小西洞、东洞、正澜、西洞、朝天岩、正鼠岩、羚羊峡等,因为产坑不同,石质也就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产坑,还需要分产石的层次,大部分为五层,顶层端石性枯,稍有点渗水,二层稍好一点,三层的石质最佳也就是说最好的,四屋的略有点砂性,稍有点拒墨的影响,第五层是床层,砂性很大,不能使用,从实践看水坑比旱坑好,尤其是大西洞的石质最好。
端石也有不同的颜色,即是一块端石也不一定是一个颜色,从颜色的区分,有紫端石,有绿豆端石,细区分结合花纹,又有米紋冻、火捺、天青、青花、蕉叶白、胭脂油、鱼脑冻、马尾纹等,砚台的形状,有随形的、有卷书式的。
凡是比较好的砚台都带有硬木盒,雕刻砚台是横性比竖性的好,砚台有眼的比较名贵,眼就是层多,圆碧绿的好。以声音看,木声的质地松软,则下墨,这种砚但是很少。一般好些的要求瓦声,比瓦声还灵,近似铜声的石质则是坚硬的。砚台上的雕刻一般称铭文。明朝刻砚有名的是文嘉、祝台明、清是朱葬尊、黄小松等。
二、歙石砚
产地:歙石是产于安徽省钦县。
质量及特征:歙石砚从唐就有,歙石的石质细腻,坚硬不滑,石质较好,歙石一般都带有纹,根据纹丝的粗细形状,有的叫牛毛纹,有的叫螺纹,有的叫龙纹,纹似眉眼的叫寿眉砚,带黄点的叫金星、带白点的叫银星,还有的叫金线的、刷丝的、眉子钦的等等。歙石的颜色有灰色,还有灰色内白的、内绿的、内墨的等。
三、澄泥砚
产地:山西省缝县。
质量及特征:颜色是绿色的好,红色、黄色的次点,石质比较好的澄泥砚带金星。唐宋就有澄泥砚。
四、砂砚
砂砚又名漆砚,是以杉木做胎和杉木灰制造的。这种砚台主要是为了携带方便,砂砚大都带漆木盒,漆木盒还有嵌真石的,漆砚是以芦葵生的最好。
五、杂砚
紫石砚:产于福建,满是紫色。也有小块豆绿色的,多的是小砚台。这种石质细、坚硬不下墨、研墨的发滑,有的也带细纹是一般砚台。
易州石:河北省易县产的,颜色有黑色、灰白色、这种石质粗软、产量很多,带石盖的砚台叫“墨海”,这种砚台不行。
六、汉瓦砚
瓦砚都是用带宁的汉瓦和秦砖做的,带文字有的“延年益寿”“未央宫”“齐乐未央”“东阁瓦”等,即能研墨也是能作为摆设之用。
作者简介:张相辉,山东省淄博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