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众所周知,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是我国五千年以来的宝贵财富,是一民族特色和思想观念融合的文化形式之一,然而在其传承发展过程当中也存在比较多的困境以及挑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当中,对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进行保护和传承极为重要。本文正是基于此,以保护传承民族民间艺术作为出发点,重点分析了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民族;民间艺术;保护;传承
一、引言
民族民间艺术是古代人类在长期的生活以及劳动过程当中,对其精神生活的补充,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在其人文精神方面最为直观的表现,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重视民族民间艺术,有效保护好民间艺术,实现其后续的传承以及发展,在对民族民间艺术的活力以及生命力保持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基层文化馆应广泛深入开展普查工作,为保护和传承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打下夯实基础
文化馆肩负着传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和艺术的重要责任。基础文化馆也是我国文化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基层文化馆在进行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发扬工作时必须要广泛进行普查工作,了解当前民族民间艺术的情况,之后再制定出相关的措施,为我国民族民间优秀艺术的传承和保护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1]。
三、基层文化馆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对保护、传承民族民间艺术工作的认识
(一)有效保护相关资料及文献
我国五千年的历史中留存了非常多的古籍以及文献资料,这些都是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在文化艺术的传承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主观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以及承载介质等等原因,导致其出现减损流失情况。所以,对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极为迫切。为此,相关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对其相关资料以及文献进行保护,完成好登记工作,修补缺页,做好保护以及管理的工作。此外,还需要强化相关文化典籍出版以及整理类工作,促进古籍文献的数字化转变。例如在对泰顺县木偶艺术保护,泰顺县古民居保护,泰顺县古廊桥保护工作期间,相关的工作人员就及时完成了相关文献和资料的保护工作,大大提升了该类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水平。
(二)组织开展学校教育活动
想要更好地完成民族民间艺术保护和传承工作必须积极组织学校进行此类教育活动,在大学、高中、初中以及小学将其作为必修的课程,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进行科研和教学工作,切实提高我国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文化教育质量,提升該艺术的教学宣传水平。我县在进行木偶艺术保护时就采取了这一方式,每年组织专业人士进入各大中小学学校当中普及木偶艺术,在校内举办相关的木偶艺术节。
(三)利用现代传媒向群众宣传中国优秀民族民间艺术
想要系统性地进行民族民间艺术传播,必须多采取现代传媒的方式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我国优秀民族民间艺术宣传。例如可以多采取互联网媒介提高中国优秀民族民间艺术,可以创建相关的网站向大众普及优秀艺术。此外,相关工作人员还可以使用微信公众号编写文章的方式将优秀民族民间文化下沉到每一位群众中。
四、制定科学的保护规划、落实具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还必须要重视和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与培育
在处理民族民间艺术保护以及传承工作过程中,需要在其能够得到及时抢救以及保护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规律让我国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得到发展进步。传承人是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主要传承者,其能够正常进行传承活动将会对非遗项目后续的存亡造成极为直接的影响[2]。所以,作为基础文化馆必须要保护好传承人,鼓励其授徒、教学和传艺。在保护泰顺县木偶艺术、古民居保护古廊桥过程中,首先可以公开一些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人的信息,在社会上广寻弟子,采取师徒传承的方式,确保优秀民族民间艺术能够得到传承。其次,可以积极开展优秀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之类的活动,提高青少年对于文化的激情,将民族民间艺术和我国青少年文化艺术教育结合起来。
五、创新机制,加强异地交流,把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向外推广,打破保护与传承的困境
在保护和传承民族民间艺术过程中,将其向外推广也极为重要。因此,在保护和传承优秀民族民间艺术过程中可以多组织相关的民俗活动,提升优秀民族民间艺术传承和保护工作现代化,创新机制,多进行异地交流。在日常工作中提升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方面的活力,形成街区以及村落之间民族民间艺术传播良性运作模式,提高其文化保护空间性。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互联网,提升我国民族民间文化的异地交流程度。以往往往会采取展览或者演出的方式推广民族民间艺术,虽然具有一定效果,但是其受众依旧比较窄。然而互联网具有一定的穿透性,能够显著提升我国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播广度。
六、结束语
总而言之,传承、保护以及大小民族民间艺术任重而道远,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因此,我们必须要充分意识到我国民族民间文化所面临的形式,不断进行探索,形成科学化的保护以及传承模式,为我国民族民间文化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国勇,张勇正,郑昱.民间美术的保护与传承[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38(12):265-266.
[2]孔德时,许晓萍.高等教育中民族民间艺术传承的发展路径[J].设计,2019,32(11):86-87.
作者简介:叶邓,浙江省泰顺县文化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