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江皮影观察

2019-10-12 14:20王珺
艺术大观 2019年26期
关键词:文化特征皮影艺术特色

王珺

摘要: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河网交织,湖泊众多,潜江皮影广泛地吸收了周边的艺术特色,结合自身的突破,创作出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走出了独具特色的艺術之路。本文将从潜江皮影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文化特征等三个方面来探索其艺术价值与保护意义。

关键词:潜江皮影;“汤格”皮影;艺术特色;文化特征

一、历史渊源

潜江皮影创始人汤克清,乾隆四十三年生人,十六岁拜山西皮影雕刻艺人为师,十九岁学成回乡,吸收了北方皮影的造型艺术特色,形成了“汤格”皮影。“郭格”皮影形成时间略晚于“汤格”皮影,创始人郭家新。从此“汤格”皮影与“郭格”皮影成了潜江地区皮影最主要的两大派别,致使潜江皮影在清末民初发展到高峰,造型多样,技艺精湛,形成了“五里三台戏”的繁荣景象。

“汤格”皮影采用家族式传承的方法,不外传手艺,如今第八代传承人汤先成仍继续坚守祖辈的手艺,不断探索创新,2008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将手艺传授予其子,其子汤卫华成为第九代传承人。“郭格”皮影在经过郭氏家族五代人的传承后,开始由民间艺人通过拜师学艺的方法传承学习。也有不少人对这两个流派的皮影进行临摹与传习,技艺娴熟,作品精美,不断发展,丰富了潜江皮影。两个流派一脉相承,各有千秋,在江汉平原地区有十分深远的影响力,这些传承人的坚守使潜江皮影的保护队伍逐渐壮大,代表性传承人有汤先成、刘年华、刘守钦、姜昌华、朱自强等人。

二、艺术特色

(一)影身高大,比例恰当

潜江皮影最早只有三十厘米,因表演场地大多在禾场,禾场场地开阔,观看的人数众多,需要将影身放大才能看清,影身逐渐发展为七十到七十五厘米(图1),以适应表演的需要。潜江皮影的影身与影头的比例也是其独特之处,影头较大,身头比例大多为7:2,显得尤为可爱质朴。“汤格”皮影在影头的处理上,遵照人物面部“三庭五眼”的比例,使皮影在视觉效果上恰当自然。由于影身高大,对牛皮的要求也十分高。牛要选用十年以上的黄牛,厚度约一毫米,牛皮光滑,通透性好,厚度一致,经过特殊处理,牛皮方能达到上色自然、硬朗易操作、经久耐用的标准。

(二)色彩鲜亮,古朴稚拙

皮影颜色搭配主要运用红、黄、绿、黑四种颜色,白色部分则使用牛皮本身的颜色,呈现微微的淡黄色。这样的色彩运用,一是由于古时生产水平有限,颜料运用较为单一;二是经过老艺人多年的实际操作与运用,发现这几种颜色最具有代表性,显色度高,搭配时注意颜色对比与间隔,协调自然,避免皮影配色杂乱无章,侧重点鲜明,对比丰富。使用白桐油与桐笙熬制成的光油遍刷皮影,固色效果好,皮影久不褪色。皮影在自然光下散发出古朴的光泽,经过灯光的照射,在幕布上映出十分鲜艳的颜色,搭配不同的花纹与镂空,古朴可爱中又不失雅致,令人赞叹不已。

(三)精雕细琢,纹饰丰富

潜江皮影花纹精美,为了便于观看者在表演时观看,花纹相对于其他各地的皮影来说略大,但在幕布后表演时效果极佳,花纹大小适中。线条流畅,无生硬感,雕工精细,阳雕细腻工巧,阴雕镂空较大,增强图案的通透性(图2)。

纹饰丰富,却繁而不乱,全依赖于手艺人对皮影雕刻的重点把握得当。“汤格”皮影十分注重这一点,影头部分的五官、影身的衣纹部分是雕刻的重点,影袖和手指由于在表演时经常被遮盖,所以可以适当简略。忠臣面部较为光滑,奸臣面部花纹繁多。衣服的纹饰喜爱用梅、兰、竹、菊等美好寓意的纹样,钱币的纹样也是常用纹样。文影多为一只手,可作揖、讲话;武影为两只手,以便挥舞兵器表演打斗场景;皇帝多雕刻成坐姿,以示身份的尊贵;女影脚略小,男影脚略大。通过基本的特征,便能看出是哪出剧中的哪个角色。

(四)操作便捷,移动方便

中国其他各地的皮影大多影头与影身是连接在一起,无法拆卸更换的,潜江皮影的头茬与影身却是可以更换的。一个完整的影箱有七十余把影身,每个影身有三个头茬,帽子的变换体现出人物身份的转变,可依据剧情的发展临时更换头茬,十分方便,成倍数的丰富了角色造型的数量,操作便捷,体现了潜江人民灵动思“变”的智慧(图3)。

“三人撑起一台戏”,潜江皮影在表演时只需三人:一人负责乐器部分,各个乐器放置得当,老艺人同时可熟练操纵数项乐器;两人负责控制皮影与演唱,可同时操纵数把皮影,演唱多个人物的台词;表演到精彩处,三人同时唱和,乐器声、唱和声、叫好声数声并发,场面极为壮观。

潜江皮影无具体的剧本,只有简单的条本,条本中简要记录故事梗概,主要根据东家要求的表演时长来掌握表演,一出戏可以细致地表演三天,也可以简略地一带而过,具体怎么演、说什么台词、演多久,都需要演员来自己发挥。三个人的团队虽然较为简单,呈现效果却丰富,价格便宜,灵活性高。70余把皮影加上乐器,两个箱子即可容纳,艺人们走街串巷,受到了当时百姓们的广泛欢迎。

三、文化特征

(一)秦风楚韵,汇聚交融

潜江市位于湖北省的中部地区,是楚文化的核心区域,楚风浓郁,浪漫诡秘,造型夸张。楚人爱好用曲线,线条流畅婉转,动感十足;用色喜爱用黑色和红色,对比强烈,对潜江皮影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潜江皮影在造型上吸收了秦地的风格,使得其在审美上显得粗犷、大气,造型简练,色彩质朴,与唐山滦州皮影的精巧细致形成了鲜明对比。潜江市地处江汉平原,受到农耕文化与渔猎文化的冲击、山地与平原的冲击、各地文化交流碰撞的冲击,使潜江皮影的艺术风格、工艺特征、审美取向等各方面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广泛地吸收了周边的艺术特色,结合自身的突破,创作出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走出了独具特色的艺术之路。

(二)民风淳朴,寄托心愿

潜江皮影最早多是“酬神唱戏”,即表演给“神”看,中国的“神”无固定角色,只要是对人民生活有巨大贡献者,皆是人民崇拜的对象,例如关公、灶王爷等。后来因为江汉平原地区多发洪涝灾害,所谓“十年九灾”,人们外出逃难,不愿沿街乞讨,敲开门演一出戏,说几句吉利话,人家便会送一些粮食出来,此为“沿街送福”。一来缓解了潜江人民讨要粮食的尴尬,二来凭借自己的手艺为别人带来了祝福,三来潜江皮影的知名度也因此越来越大。另外,古时等级制度森严,劝谏上级或家族中的长辈时需要讲究方式方法,点一出戏来借古喻今,用古代的故事传说来表达劝谏者的胸中之意,使上级明白其中的道理,达到自我反省的目的,比起直抒胸臆,点一出皮影戏使当事人醒悟,更为明智。

无论是“酬神唱戏”,还是“沿街送福”,抑或是“劝谏之策”,潜江皮影都寄托了潜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渴望日子富足,国泰民安,君臣和睦,是潜江人民寄托美好心愿的重要载体。

四、结语

潜江皮影几百年来经过历史的打磨与积淀,进入复兴与弘扬时期。近些年来,经过手艺人的坚守与创新,潜江皮影散发出新时代的光彩。参加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2012年中国“非遗”生产性保护成果大展、2014年俄罗斯“荆楚风·中俄情——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几十项展览,并多次获奖,一切成果都离不开传承人的辛勤创作与国家政府的支持。交流活动可促使人们开阔视野,认识潜江皮影这一优秀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大影响力,带来交流合作,使潜江皮影成为江汉地区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潜江皮影是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与延伸,体现了江汉地区的艺术风格与审美特色,能够促进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保护意义。

参考文献:

[1]宋新娟.江汉平原皮影艺术的传统意蕴表达研究[J].艺术科技,2018,31(10):162.

[2]陈启祥.江汉平原皮影戏的艺术特征和传承价值研究[J].大众文艺,2016(22):33.

[3]汤先成.汤格皮影[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

[4]罗发红.潜江皮影雕刻艺术[M].湖北美术出版社,2016.

[5]张昕.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文化特征皮影艺术特色
指间功夫
皮影的来历
庐陵民俗体育文化特征与创新性研究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
试论当前新媒体艺术呈现的文化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及其现实意义
谈青春题材电影的母题书写
老皮影渐显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