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碧清
1983年,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28岁的张海迪成为“80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2018年9月19日,她连任中国残联第六届主席团主席。对于多年来公众赋予她“榜样”的想象,她这样说:“我身上的光环只是人们的臆想。”如今的张海迪已经64岁,“我能够说我见证了新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一些变化”。
1955年9月,张海迪出生在山东省文登县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在5岁之前,张海迪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然而,在她5岁时的一天,还在幼儿园蹦蹦跳跳玩耍的她突然摔倒,双腿丧失了知觉。为了治好双腿,她在5年中经历了3次大手术,却不曾想,迎接她生命的是高位截瘫。
生活的不能自理成为她进入一所普通学校的障碍,她不得不在家里接受教育——学习认字、算术。她先后自学了小学、中学,以及大学的课程,凭着顽强的毅力,以勤奋浇筑着顽强的生命之花。
15岁时,张海迪和父母一起来到山东莘县十八里铺尚楼村,开始了农村生活。她始终以乐观向上的态度面对周遭。她还主动学习医学知识,为老乡看病;当地小学没有音乐老师,她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还给学生们补衣服、剪发。
1983年,张海迪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等作品见证了她克服病痛、遨游在文字海洋里的自由与幸福。
张海迪曾当选共青团第十一届中央委员,并长期担任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理事,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团委员,山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副主席,山东省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以满腔热忱服务社会、奉献人民。
多年来,张海迪做了大量的社会工作,福利院、特教学校、残疾人家庭等都有她不屈昂扬的身影。她始终关心、参与残疾人事业的各项工作,甚至走出国门,为共同推动残疾人事业进步鼓与呼。2016年10月,在英国爱丁堡举行的康复国际世界大会闭幕式上,张海迪正式就任康复国际新任主席。“世界上有10亿残疾人,他们及家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我们的工作就是要帮助他们改善生存状况”,“做好残疾人的康复工作,实现残疾人的平等、共享、融合,意义深远”,张海迪言语铿锵。
曾经,许多和张海迪一样的残疾儿童没有进过学校,而今天,张海迪亲历中国残疾人事业的飞速发展,在康复、教育、就业、扶贫和无障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关于残疾孩子们读书问题,张海迪表示,“我们建议不要把残疾孩子送到特殊学校,一定要想办法让他们融入到健康孩子们中,让他们上普通小学,接受和健康孩子一样的教育”。2015年,中国残联和教育部实施了高考便利措施,为许多残疾青年上大学提供了方便。张海迪说,现在每年有近万名残疾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学习。
张海迪还兴奋地分享,“现在全国已经有27.9万残疾人考取了驾驶执照”,帮助残疾人实现他们的梦想正是她最美好的愿望。“残疾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激励着我们去奋斗,残疾人事业的美好蓝图等着我们去描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團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带领8500万残疾人兄弟姐妹勇敢向前,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贡献!”
(主要资料来源:新华网、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