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流觞

2019-10-12 02:14
安徽园林 2019年3期
关键词:曲水流觞兰亭园林

一、何谓“曲水流觞”

“曲水流觞”是古代文人在风景园林中举行的一种高雅的文化游乐活动。就是在一条曲折而缓缓流动的溪水之上,浮以盛酒的小杯,小杯自由地随着流动的溪水,时而浮游,时而稍许停歇。文人们则列坐于溪岸边,待小杯稍停于其溪边近处,该处列坐于其旁的文人,随即拾起其杯,举而饮之,并赋诗或词曲一首,如未能赋诗词者,则罚酒数杯饮之。

溪水清浅而曲折,酒杯流速缓慢,动中有静,故常为文人们所好,逐渐形成了一种儒雅而逸趣的文化活动。

这种活动的场所,或为利用大自然中原有的小溪,或在私园中自设小溪,其长度由数十至数百米以上,宽度亦自便,以便于取放酒杯为定,在溪水两旁,可设置为参与者坐歇的,如坐墩、小石台等,距溪稍远处则设置游息用的桌椅,放置酒具的台柜、茶炉以及休息凉亭等,或以一片小竹林,或栽植大的庇荫树如桂花、香樟等,使之形成一个整体的静雅境域。

何谓“觞”?

“觞”是古代的一种酒杯。这种酒杯很特别,因为要使之在水上流动,所以,在古时也有称之为“舟”或“羽觞”的,因为要在曲水上流动,又要从溪流中取出,原来的舟形不合适,后来经过研究,将这种觞改为椭圆形,其两侧添加小耳环,像长着两个小翅膀,故称为“羽觞”或“耳杯”以后“羽觞”流行,“舟”或“耳杯”之称就逐渐消失了。

从历史的记载看,如汉赋中就有“顾左右兮和颜,酌羽觞兮销夏”之句;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中也有“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之句,足见“羽觞”一词已成为诗文中的常用词,今日沿用的“曲水流觞”更因有这种特殊形式的酒杯而亦显其文化的气息。

二、“曲水流觞”的发展

(一)“曲水流觞”的渊源

早在殷周时代(公元前1600年至256年)的民众就有一种习俗活动,即是在每年农历的三月上巳(即第三日)聚集于河溪的水边沐浴嬉戏,以灈除身体的疾病或不吉祥之场的活动,这种活动称为“修禊”,是一种带有迷信色彩的村野活动。

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活动本已逐渐衰落、消失,但在公元后二百余年的晋代,却在官僚园林中以一种完全不同的形式与内容,改头换面成为一种十分文雅的活动,一直流传到我国最后的封建王朝——清代。

尤其感到诧异的是,笔者于2008年4月出差山东威海市时,竟在该市海滨博物馆看到了一张渔民在滩头海水曲流中沐浴洗濯的照片。

据云,该市渔民的这项活动,至今沿袭下来,不过是将男、女分别于不同日期进行的。

(二)“曲水流觞”的历史文献

北魏时的《洛阳伽兰记》中,曾有涉及,但主要在园林中记载的有以下三篇:

1.晋代官僚石崇所著的《金谷园序》:原文如下:余以元康六年(公元296年),从太仆卿出为使持节监青徐诸将军、征虏将军。有别庐在河南县界金谷涧中,去城十里,或高或下,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有舍田十顷、羊二百口,鸡猪、鹅鸭之类,莫不毕备,又有水碓、鱼池、土窟,其为娱目欢心之物备矣。时征西大将军祭酒王诩,还长安,余与众贤共送往涧中,昼夜游宴,屡迁其座,或登临高下,或列坐水滨。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并作,及住,令与鼓吹递奏,遂各赋诗,听叙怀中,或不能者,罚酒三斗,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故具列时人官号、姓名、年纪,又写诗其后。后之好事者,其览之哉,凡三十余人。

据云,此次石崇之雅集,是在他升官外迁之前,在他上任前,朋友间在他家园林中的一次欢送时的乐宴,据《晋书》卷三十三记载:《石崇传》:“崇在别馆河旁之金谷,一名梓泽,送者倾都,畅饮于此焉。”这次饮宴,维持了几天,最后完成了一本《金谷诗集》,此集由石崇作序,可惜此诗集已经失传了。仅留有此诗集之序,仍可见他们当时进行流觞饮酒作乐的一个概况。不过是富人一种“附庸风雅”的追求。

“曲水流觞”离不开美的境域,而此次金谷园的饮乐也正说明这是一次不同寻常的大雅乐,而石崇其人据云是一个从小就有勇有谋的人,原为西晋南皮人(今河北)人,也从事掠夺客商致富,而且极好与别人斗富,而他修的金谷园,自然就成为当时盛极一时的富豪私园了。

他的好友潘岳曾写有咏金谷园诗曰:

回溪萦曲阻,峻阪路威夷。

绿池泛淡淡,青柳河依依。

鑑泉龙鳞涧,澈夜连珠挥。

前庭树沙棠,后园植鸟椑 。

灵园繁石榴,茂林列芳梨。

饮至临华沼,延坐登隆坻。

而石崇在自己写的《思归引》中亦有所表述:“余少有大志,夸迈流俗,弱冠登朝,历位二十五年,五十以后去官,晚节更乐放逸,遂肥遁于河阳别业,其制宅也阻长堤,前临清渠,柏木几千万株,江水流于舍下,有观阁池沼,多养鱼鸟。家素习伎,颇有奏赵之声。出则以游目弋钓为事,入则有琴书之娱,又好服食咽气,志在不朽,傲然有凌云之操。”

金谷园的境域,为“曲水流觞”提供了很完美的条件,但随着时代的流逝,到了五百余年后的唐代,大诗人杜牧(802~852)所写的《金谷园》诗则说: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生。

日慕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此诗写了金谷园的荒废,也写了石崇爱妓绿珠殉情坠楼的故事,金谷园已经是完全湮没,但豪华的金谷园开放了流觞饮酒的“金谷酒数”之举,却仍然为后世“曲水流觞”活动所记忆。

2.“兰亭宴集”是古代“曲水流觞”的顶峰。《兰亭集序》原文: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以上文可以看出,兰亭的雅集首先是选择了一个十分理想的时空条件,在那个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杂花生树、群营乱舞、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美丽春天,又处在绍兴西南兰亭这个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的静雅的自然山林之间,这在客观上就为此次雅集提供了一个最理想的空间环境,而此次集会又是由大书法家王羲之邀请的如谢安、孙悼等四十一人,其中多数是当时著名的文化人,他们当时受老庄思想的影响,产生了一种玄学的思潮,响往隐逸、自由,响往大自然,甚至有些放浪形骸的情绪,因此,当接受到王羲之这位大书法家,又是官僚的邀请时,自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了,真是一大乐事!

这种情景由后来的明代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的时刻“曲水流觞”图卷中可见当时他们以文会友的盛况。这些文人们的表现是或吟或咏,或醉或眠,或俯或仰,或起或坐,或拈鬓而笑,或放浪形骸,真是栩栩如生,曲尽其态。

会后,王羲之将他们所作诗共三十七首,汇编成集,他乘着微微的醉意,挥毫疾书,写下了这篇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一文,从此以后,王羲之本人也就被尊为“书圣”,兰亭也就成为书法胜地,而“曲水流觞”也成为中国高雅文化活动的一个历史的顶峰。

3.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

序文: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这篇小小的短文,记述着因“曲水流觞”而慨叹着人生的苦短与欢乐,因乐而饮酒,因酒而为文,故曰“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一大乐事也。

以上三篇序文,给我们留下了关于“曲水流觞”美好的意境与文采,其中绍兴的兰亭,经过改造创作,更已成为今日蜚声中外的中华书法胜地,每逢节假日都有“曲水流觞”活动,吸引普通游客参与奏兴。

三、历史留存的“曲水流觞”的文物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曲水流觞”这种文化活动是由远古的民俗活动流传而演变到魏晋时代的“曲水流觞”,至今也已有二千年历史,但经过长时间历史的动乱或大自然的退变,已难以统计实有的文字,笔者根据各种文献记载,虽已找到有关的四十七处,(已列简表附录记下)但其中,颇具规模的历史文物则仅有两处。

1.南宋时四川宜宾市的涪翁谷流杯池

枕秋亭内流杯沟

涪翁谷流杯池位于宜宾市区岷江段之西,仍保留了一处比较特殊而完整的流杯池,为宋代大文学家黄庭坚所建,距今已有九百余年历史,今仍保存,并已将此处扩大为流杯池公园面积有258.18亩,今已成为AA级风景区,又是宜宾市的古八景之一。园内有以涪翁署名的楼宇、溪流、洞穴等,整体环境为一下沉式的低谷,谷长约30米,高约20米,宽约30~为70米不等,有大石高筑如山,断崖成隙的空间,高低错落成一处低谷境域,更有水流之设,故成为“曲水流觞”之佳地。

黄庭坚(1045~1105)为北宋大儒,文学家,诗人,号涪翁曾在宜宾做官,发现岷江之西有大柱名山,山南有岷江支流经溪谷,林茂深邃,引发他对绍兴兰序“曲水流觞”之联想而建此流杯池,以自号涪翁为名。而另一解释为此处原有名医涪翁常来此处垂钓,故以其名纪念其功(依笔者查阅历史文献,仍属黄庭坚以自号而名者较为确实。)

2.广西桂林挖掘的“曲水流觞”石刻

2000年11月7日,在桂林市正阳街进行步行街工程建设时,偶然发现一些石刻,经相关文物部门鉴定石刻的标记,确定为宋代“曲水流觞”遗物。石刻共有9块,组合一起,对缝弥实,平面光滑,长3.7米,宽3.1米,厚度0.49米,重约13吨,石面镌刻中心有对称的曲线图案,寓意为龟蛇,曲槽形似龙蛇虬动,外表酷似龟背,合则为玄武,在曲槽内由南向北贯通,总长达19.3米,宽0.19米,深0.16米,南高北低,南端为近水的闸口,北端为出水口。

据考证,唐朝初期,桂林城北的叠彩山前,已有引泉水建流杯池的记载,而宋代的桂林,当时已是文人荟萃之地,当时的逍遥楼就是文人们观江、咏宴的雅集之所。此次桂林挖掘出的“曲水流觞”石刻,就是我国同类石刻挖掘发现最早的一处较为完整的实物,十分珍贵。

浙江湖州市南浔镇文园的“曲水流觞”溪流

四、我国新建的“曲水流觞”景点

自21世纪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号召,各地的园林建设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更注意到如何从传统园林中去寻找或挖掘那些可持续发展的园林内容和形式,因此“曲水流觞”就不断的在全国各种风景园林中程度不同的修建起来,目前稍具规模的有两处:

1.浙江湖州市南浔镇的文园“曲水流觞”

湖州市的南浔镇,位于太湖之东南,是一座具有6000年历史的文化古镇,特别是在近代,从政治经济社会到文化建筑,都有着十分突出而重要的贡献,被各方专家誉为“中国近代第一镇”,它的业绩已有专著出版(2012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南浔近代园林》一书)。而南浔人那“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更是体现于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浪潮中,他们在自己创建的一个综合性的文园中的一角,建造了一处现代化的“曲水流觞”景点。他们认为“曲水流觞”是中国的一种园林文化,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独特的艺术魅力,更是传承了中国古老文明的文化脉络,因此,在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南浔,不能没有这样的精品,于是一个反映新时代园林文化传统的“曲水流觞”景观,就在2014年诞生于南浔的文园中。经多次举办活动,都深受游览者的欢迎与好评,它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与传承,也是新时代园林文化的创新。

景点位于文园同心湖的一侧,其西北为一座天安门建筑,设小溪水,由南向北蜿蜒曲折流至一小池塘,总用地面积为1710平方米,而溪流的延长度为100平方米,溪流宽度1~2米不等,两岸自由地堆置着小块的黄石,间中亦有水草点缀,小溪的东岸为园墙,人流活动主要在西岸。围绕着溪流,从南到北设有假山瀑布、枕流桥、小竹墩,还有广场主席台、嬉水坪、九宫步广场、凌波桥……直到飞瀑池结束。在小小的用地上还设有“母子雕像”,以及代表南浔富商等级的“四象八牛、七十二黄金狗”的形象雕塑,表现出近代南浔引以为傲的地方特色。节假日常在此处,或饮酒赋诗,或朗读诗文或莺歌燕舞,五彩缤纷举办欢庆的活动,高雅与欢快、动与静交互进行,利用率颇高,也是多功能活动的场所。

2.内蒙古乌海市乌海湖公园的书法广场

乌海市地处内蒙西部,是近10余年发展起来的边疆城市,境内资源丰富,区位独特,文化多元,享有“黄河明珠”“乌金之海”“书法之城”“沙漠绿洲”“葡萄之乡”“赏石之城”等六大盛誉。因此,他们在庞大而有代表性的乌海市乌海湖公园内,正在修建一个巨形的书法广场,其特点是以我国最负盛名的绍兴兰亭的“曲水流觞”为蓝本,创造了一个以“曲水流觞”“饮酒赋诗”的意境,从而将一批大书法家个人的雕像及其书法石刻与其相应的雕塑结合起来,组成为一个甚具规模,深刻而全面,真实而辉煌的场景,呈现出颇有气势的中华民族书法文化的宣传阵地。这是在以往园林文化中极少有的一种创新。

内蒙古乌海市乌海湖公园的“曲水流觞”景点——罚酒三杯

五、“曲水流觞”的演变

我国特有的“曲水流觞”是从古老的民俗休憩活动中逐渐发展为文人的“以文会友”“吟咏饮酒”的高雅文化活动,确定了“曲水流觞”式的一种型制,但至明清以后,根据现存的一些实物来看,所谓“曲水流觞”已不限于古代的在大自然、大风景园林中进行的那种形式,从环境的客观景象到内容、设施等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如北京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有一个兰亭,但在亭中却立了一块“寻诗径”的石碑,这实质上是以兰亭的典故来推崇清代乾隆皇帝寻诗的文采,与古代兰亭为“曲水流觞”的韵事毫无直接关系。既有“兰亭”之设,却无“流觞”之实。这块“寻诗”碑,实是历史上有“寻诗”的故事,如在《唐诗记事》一文中,记载有文人李贺寻诗的记载,“李贺每日出,骑弱马,从小溪奴背锦囊,遇有所得即赋诗,书后投入囊中”。明代的诗人高启也有诗云:“独步一段寻诗去,懒逐看花众少年。”还有文人赵雪松诗云:“手把荷花来劝酒,步随芳草去寻诗”之句。在乾隆19年(1754)年时,他就写了一首“寻诗径”的序,“过就云楼(即今之瞩新楼)其东,有苔径缭曲,春水漾方塘,新会忽于此,幽寻每异常,自然成迥句,底用锦为囊”。到乾隆31年(1766年)时,他又写了《寻诗径》诗:

两旁怪石选岭荃,一经烟霞步步深。

此处相应定谁是,依稀李贺是知音。

乾隆在这里所讲的寻诗径,本来是仿建无锡惠山园的“八音涧”而设,并与涵光洞相连,而且他在这里写了十余首“寻诗径”的诗。这条小径是由石头堆砌而成,在奇峰怪石之间,以苔径蜿蜒将洞相连,涵光洞在乾隆时已改为涵远堂,到光绪时又改为兰亭,并将“寻诗径”石碑置于庭中,故现在谐趣园中的这个兰亭,完全不是绍兴南亭之意,而是一个赞扬乾隆皇帝寻诗之实的亭子而已。

又如在北京中山公园内,也有一处中式八角的兰亭,原来在亭内有一块乾隆时刻的《兰亭修禊图》石屏,据说,此屏原为圆明园中的“坐石临流”景亭,仅有轩宇三楹,有溪水环流,可以流觞,后来将它迁移至中山公园时,将亭子改建为八角,名曰兰亭,乾隆还为之赋诗曰:

白石清泉带碧萝,曲流贴贴泛金河。

年年上已寻欢处,便是当年晋永和。

在1917年修建中山公园时,遵循着乾隆这首诗,将修禊图石刻又移致亭中,并将八柱上,连续刻有王羲之所书《兰亭集序》碑文,请当时几位书法家:虞世南、冯承素、柳公权、董其昌、于敏中等所临摹的兰亭集序诗刻于八柱上,但现在这些石屏、石柱已完全不见身影,仅留下了一个空空的兰亭形体了。

时移世易,目前在中国的“曲水流觞”,除了绍兴兰亭和湖州南浔两处,可作为古旧与新建的典型之外,大抵还呈现出以下三种情况。

一、仅有兰亭作为“曲水流觞”的一种标识。例如香港的遒观《云泉仙馆》内有一小兰亭,其匾曰:《曲水幽情》;其联曰:

小径通幽,万壑清风连阆苑,

兰亭揽胜,一轮明月到云泉。

此处虽有“曲水流觞”之指意,却并无清幽流觞之实情。

又如无锡名胜元头渚也有一小兰亭,仅仅是在用地上设有一个中式三角形的小凉亭,名之曰小兰亭,似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一种意趣而已,这个兰亭不过也是“点到为止”的一种意蕴与标志而已。

二、将“曲水流觞”活动浓缩于一亭之地面,而成为一种特殊的流杯亭,将大自然的自然小溪流,变成人工造型的“虎字”“佛字”“龙字”……等小水槽,在这些弯曲的小槽中亦可以做流觞之用,这种景观不受自然气候变化的影响或用地狭小的限制,比较集中、简便、灵活,但在亭的附近,还需要有流觞的配套设施,如写字台、茶具柜、茶炉等,参加的人数是少而精的,这种流杯亭是清代以来“,曲水流觞”发展最为普及的一种形式,甚至成为大型园林中的一种常用的形式。如承德避暑山庄内,就有大小不同,形式各异的三处流杯亭。而如广州新建的宝墨园内,则既有底盘简易造型的流杯亭、又有弯曲整线条的浅底流杯沟。

三、完全作为“曲水流觞”象征性的表象,在公园设计中,往往因设计意图的需要或受具体用地的影响限制,而产生一种“曲水流觞”的举措,有“曲水流觞”之意指,却无“曲水流觞”之实况设计,但却制造成出一种象征性的“曲水流觞”的象征图识,如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园水池的一角就有一处无顶盖的“曲水流觞”底盘,显然这个底盘是不能用以流觞的,它只是作为一种象征性的指示牌罢了。

象征性的流杯形底盘

在大连动物公园里,有一片美丽的树木花草丛中,流淌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溪流,其形、其势、其色,均酷似古画中的“曲水流觞”,但此处并无“曲水流觞”的任何设施,但从桥上俯视,其曲水之流淌却总能引发一种“流觞”,令人陶醉的意境。又如在北京植物园里,也有一处水滩地,近似“曲水流觞”的水滨休息处,水石结合自然,亦解引发那种作诗饮洒之雅趣,甚至产生一种具有新时代的理水文化的创新之乐趣呢!

又如,在新建的北京菖蒲河公园中,有一处以文房四宝(如墨池、笔架)来象征“曲水流觞”之意境,这也是一种高雅文化的表达形式。

总之,“曲水流觞”是我国古代园林理水的独特遗产,到了21世纪的今天,能否将它传承下来,关键在于创新。所谓传承,绝不等于照搬,照搬只能是由博物馆复制原形,作为历史的见证与教育而已。

时代的变革实在是太大太快了,今于的“曲水流觞”必须要体现21世纪的诗情画意、书法、听曲等等。思想文化上的礼乐之邦的精神,既不是封建社会文人雅士的思想意识,更不能模仿西方肤浅的米老鼠,唐老鸭的游戏和对迪士尼乐园的崇拜,而是要加强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歌颂新时代,表现社会主义新生活的礼乐之邦的核心价值,加强其文化性,做到既高雅又普及,就如目前流行的西方高而夫球,以往被认为只是上流社会的运动,似乎已成为一种尊贵的代称,在改革开放的的数十年中,一度也成为富豪们专用项目,一般的老百姓,甚至知识分子,文人都难以入会。我国现已开始进入富强的新时代,人们的文化水平已逐步提高,各行各业都已进入大学程度层次,吟诗作画已是相当普及的事。因此,将这种比较高雅的传统文化活动引入,人人都可游的园林风景区中,应是受到欢迎的。要注意的是,这种活动,决不能粗俗化,不能因为媚俗而失去其高雅的本质与情调。

也正如我国古老的昆曲,尽管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许多的问题,但昆曲终于被列入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取得了高雅艺术的历史定位。

传承历史,贵在传神,意在创新,新时代的精神是: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是要宏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特色。是欣欣向荣,安居乐业的情调,是高档次的文化意境,应具有雅逸、愉悦、高尚的风格,让我国古老、优秀的传统文化方式——“曲水流觞”持续地,普遍地发展于园林、风景区中,成为美丽中国中一朵灿烂夺目的民族传统之花吧!

具体的设想如下:

内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主题,融入诗词、书法、绘画、乐曲演奏的文化活动之中,主题明确。

形式:多民族的形式,传统中略带抽象的意境,给人们以遐思的思维空间,形色不杂乱。

情调:雅而不俗,愉悦不忧,细赋不繁,静中有动。

环境:清、静、美,健的绿色生态境域。

特色:依据不同地域(如南北方,山、水地形以及民族,地方特色等而产生地方特色。

历代“曲水流觞”简明表说明

这个简明表,是在学习历代有关文献中,摘录出来的不完全的统计制成。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些实例的所在地区,涉及到四十余处,而其时间跨度,从魏晋基本形成以后,乃至唐宋元明清、民国和当代,长达二千成的实录,足见“曲水流觞”已成为中国文化中一种源远流长而相当普及的文化活动,也是在风景园林中一种“以文会友”的高雅活动方式。它是由古代的民俗活动发展而来,历久弥新,而且与风景园林紧密结合,相互依存,逐步发展为中国园林文化中一种高雅、优秀的特色遗产,也是一种现代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中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活动。当我们能从不断创新的精神,在我国迅速发展的风景园林事业进程中,能够充分挖掘文化本质优势,作为一向被世认为“中国园林之母”的中国园林阵地中,成为一颗闪亮发光的星辰!

(注:文中附图略,这里仅附几幅具有代表性的图片)

附表:

历代“曲水流觞”简明表

猜你喜欢
曲水流觞兰亭园林
曲水流觞
向明月
“曲水流觞”园林景境营造的现代转译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鸟鸣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
On Tess’s Tragic Fate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兰亭烧烤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