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总图综合设计

2019-10-12 03:04邝英武许振裕祝捷金运丰杨光伟
建筑技艺 2019年8期
关键词:大道展厅货车

邝英武 许振裕 祝捷 金运丰 杨光伟

深圳市欧博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1 设计条件

1.1 项目概况

深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位于深圳宝安机场以北、空港新城南部,距宝安机场T3航站楼约7km,距扩建的T4航站楼约3km,是传统意义上的临空经济区。会展用地西临海滨大道一期,北至沙福路,东靠海汇路,南侧以海云路为界。会展建设用地148.05万m2,其中会展一期建设用地面积121.42万m2,会展二期建设用地面积26.63万m2。一期总建筑面积约160万m2,其中展厅及配套建筑面积约106万m2,包括展厅40万m2、基本配套约56万m2(展览服务、会议餐饮、交通等)。

1.2 周边交通

为了尽量利用高速路和快速路到达会展地区,会展中心片区构建了“五横三纵”的高速路网和“六横七纵”的主干路网,重点利用车库定向匝道连通海滨大道一期来完成快速交通转换,通过福州大道快速化改造实现会展与广深高速、107国道的密切联系,沿江高速接凤塘大道出入口的设计将更为便捷地为会展中心服务。此外,项目用地范围内还有两条地铁线穿过,12号线和20号线从会展休闲带西侧道路下穿过,在会展登录大厅位置形成四个站点同台换乘,最终形成会展南站与会展北站两个枢纽站点。

1.3 地质情况

项目位于海滨滩涂区,场地已进行软基堆载预压处理。场地现状地貌主要为堆填处理后的填土,地面高程0~7m,周边道路高程约3.3~4.5m,地面承载力不大于100kPa,不属于地质灾害区。

2 竖向工程

2.1 航空限高

会展中心位于临空片区,由南至北建筑限高为48.70~120.0m,屋面呈北高南低、层层跌落的总体空间效果,中央廊道的金属波浪形屋面也随着限高不断起伏。

2.2 水文条件(防洪标高、防洪标准)

2.2.1 防洪与排涝

片区内水系发达,主要包括茅洲河、福永河以及众多小河涌。茅洲河属雨源型河流,水源主要是降水;福永河承担着福永镇宝安大道上游地区的防洪、泄涝任务,是福永镇第一大河。根据大空港地区综合规划水系生态专题研究可知,新城和老城之间将设置一条120m宽的截留河,其防潮标准按200年一遇设计,最高潮位为3.42m。由于会展位于截留河以西临海片区,因而防洪标准为200年一遇,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最大24h暴雨一天排干的标准。

2.2.2 桥梁标高与道路控制点标高的确定与设计

截流河将空港新城启动区与主城区一分为二,规划设计的12座跨河桥梁是连接两区的重要通道,均以车行交通为主。截留河常水位标高为1.50m,从防洪安全和截留河慢行系统升级的角度来看,截留河跨线桥梁底标高要求≥5.00m。在道路控制点标高的设计方面,将会展周边海滨大道一期、海云路、沙福路、凤塘大道辅路标高控制在5.50~6.60m,会展东侧海汇路和海城路控制点标高控制在5.90~6.50m。

1 主体建筑

2,3 深圳国际会展片区路网示意图(规划高、快速路网)

2.2.3 场地设计

考虑到防排洪、竖向衔接、土方优化等因素,经设计团队与周边相关市政配套设计单位协商,最终确定主体建筑(展厅、登录大厅、中央廊道)的±0.00标高为7.00m,海关国检大楼为7.40m,其余西侧9栋配套建筑均为6.40m。建筑室内外高差为0.1~0.3m,坡度≤1/20,满足无障碍入口的坡度要求。

会展场地平坦,采用平坡式布局。建设项目南北长约1 750m,东西向宽约472m,单侧展厅沿东西向长宽分别约为209.5m和108m,展厅与展厅之间间距33m。在布展时货车需进入展厅内卸货,因此出入口处的衔接坡度不可过大,且需同时保证室外排水的通畅。若展厅之间的道路采用纵坡形式,将不利于整体的美观及竖向高差的衔接,所以场地坡向选择横向放坡的方式来解决排水问题,将室内外高差按照0.3m处理,场地坡度维持在1.5%~2.31%之间,兼顾室外场地无障碍入口坡度的要求,展厅之间设置两条0.8m宽的暗沟用于屋面排水,一条0.5m宽的盖板明沟用于地面排水。

2.3 场地平整

项目的竖向设计参考了《大空港地区综合发展规划》综合市政工程中关于场地竖向的内容,由于选址位于规划的海域及围垦区内,为满足防洪排涝要求、保证城市安全,片区需大量外借土石方来填高场地。这种海滨滩涂区主要有填土层、淤泥层、砂层及粘性土层,下伏基岩为混合岩层,地下水位较高(约1.54~2.86m),因而设计了两层地下车库(建筑面积约57.50万m2)。地勘建议抗浮设计水位按室外地坪标高以下0.0~0.5m计算,这样可有效缩减挖方量,减少处理地下水位造成的防水施工费用,降低基坑支护的难度,缩短工期。大量土方可从外部借取土方、砂、石、建筑垃圾等填料,根据《深圳市西部填海区填海综合规划研究》报告的相关内容,利用现状航道的水上运输方式,降低借方运输成本。

2.4 场地排水

2.4.1 场地雨水排放策略

场地整体中间高、四周低,建筑主体范围内基本平整,东西两侧分别向市政道路放坡(坡度集中在0.3%~3%,局部最大坡度≤5%),场地内设长约17.8km的明沟和长约7.6km的暗沟。由于建筑主体占地面积大,因而主要采用横坡排水,展厅四周设一圈排水沟,东西两侧主干道沿路边低点设排水沟,周边沿红线一侧根据场地排水要求及海绵城市要求增设排水沟及雨水篦子,最终通过排水沟将雨水汇至蓄水池或市政雨水管线。

4 深圳国际会展片区桥梁示意图

5 展厅与展厅之间场地剖面图

6 展厅与展厅之间施工现场

7 货车轮候区示意图

8 货车进出流线示意图

2.4.2 海绵城市设计策略

海绵城市设计主要采用的设施包括绿化屋顶、人行道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以及雨水调蓄池。其中,屋顶占会展一期建设用地面积约47.55%(非承载的轻质金属屋面及光伏屋面),绿色屋顶约2.16%、绿地约9.16% 、景观水体约0.11%,其余为广场及道路用地。由于大型会展交通需求量大,高峰时段需求集中,因而室外广场及道路采用钢筋混凝土路面结构;绿地主要集中在西侧配套及广场外围,在景观环境设计中引入雨水花园的概念,即雨水花园下设蓄水池,流入雨水花园的地面水与屋面水可用于园林灌溉。

3 交通

由于大型会展交通需求量大、高峰时段需求集中,交通构成复杂、交通方式多样,季节性和波动性强、日常需求与高峰需求差异大,因而场地的交通组织及道路布局是场地总体布局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保证场地设计方案经济合理的重要环节。

据《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交通规划设计》预测,在40万m2展览面积全部开展的情况下,高峰日会展客运交通需求为24万人次/日,高峰小时为7.2万人次/h;高峰日出现在展览开幕式当天,高峰小时则出现在晚高峰。会展的货运交通主要为布/撤展运输货物及材料的货车,在40万m2展览面积同时布展的情况下,货运交通需求为3 000~4 000辆货车/日,一般分早、中、晚三个时段进行调度,每个时段安排约1 000~1 500辆货车进馆,每辆货车在会展场地内停留及装卸作业的时间为2~3h,高峰小时货车流量约150~250辆/h。

3.1 交通组织总体原则

结合会展交通需求和周边交通条件,确定各类交通的总体组织原则如下:1)东侧客运为主,西侧货运为主,东侧短距离交通集散,西侧长距离交通集散;2)会展交通与城市交通适当分离,小汽车交通快进快出,东侧主要服务公交,西侧主要服务小汽车;3)主要进出口人车分离,客货分离;4)场地内货车流线按组团形式形成环路,尽量不交叉回头,使多展周期互不干扰;5)节约资源,场地内货车和大客车停车位分时共享。

3.2 车行流线设计

货车主要由西侧海滨大道进入展厅外围的货车轮候区和室外展场,货车出入口布置在海滨大道辅路,南区、中区、北区三个组团分别设置一个双向出入口(兼消防车紧急出入口),以确保各个组团能独立运营,同时各组团之间保留货车连通的条件。在特殊情况下,南侧室外展场可拓展为货车停车场,作为南区组团的货车轮候区,北区组团初期可利用二期用地布置货车轮候区,二期建成后可利用海滨大道与沿江高速之间的空地作为货车轮候区。所有出入口均设置安检设施和监控室。

表1 小汽车、巴士及轨道交通的高峰小时需求(万人次/h)

9 小汽车流线示意图

10 商务巴士流线示意图

11 公交车流线示意图

12 出租车流线示意图

小汽车停车场位于会展场地中央地下一层与地下二层,主要通过西侧海滨大道对外联系,由三组地下定向匝道(每组实现三个方向的联系)直接联系海滨大道与地下车库,从而实现快速到发;东侧设置三对进出口分开设置的地下车库出入口连接海汇路;南侧设置一对进出口分开设置的地下车库出入口连接海云路;中部结合凤塘大道主线下穿,在地下二层设置两个地下车库出入口直接连接主线。

参展商商务大巴停车位设置在展厅周围,与货车共用停车区域(停车时间段错开),车辆进出主要通过东侧地面机动车出入口。观众商务大巴停车位设置在东侧会展休闲带南端,商务巴士共享公交站台实现上落客即停即走。

公交车和出租车在场外东侧、西侧、南侧均设有公交站点和出租车落客点,东侧会展休闲带设公交车港湾停靠站及出租车排队轮候区,其北端设置公交车首末站。

VIP车辆主要经沿江高速、海滨大道和海汇路到达,从西南和西北两个专用出入口分别进入南北两边的VIP休息区,VIP停车区位于南北登录大厅西侧地面。

3.3 人行流线设计

南北两个地铁站点结合场地东侧规划道路及主登录口设置,地铁站厅西侧地面出入口与会展南北登录大厅广场相连,东侧会展休闲带首层结合公交、出租车、大巴站点设置交通中心,将乘坐公交和地铁而来的观众经地下通道、地上人行横道和天桥统一汇集到登录大厅前广场,进而抵达东侧登录大厅。场地西侧、南侧、北侧的人流通过公交站、巴士落客点和出租车落客点可以就近选择建筑的各个安检入口经中央廊道平台检票后进入各展厅。乘小汽车到达的经销商和普通观众在地下车库停车后,沿垂直交通枢纽到达中央廊道8m平台,经检票进入展厅。通过在中央廊道打造8m高的平台,成功搭建了一个人车分流的立体交通系统,使观众与环绕展厅首层的货车避免了流线的交叉。

3.4 道路设计标准

场地路网结构层次分明,道路及货车停车区均以地面划线的方式区分,货车主要通行通道宽度≥8.0m,道路宽度和转弯半径大于城市次干道级别,承载负荷标准按照支路等级计算,设计荷载汽车-15级,验算荷载800kN平板挂车,行车速度20km/h,路面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路面,车道净空高度≥5.0m。

3.5 场地安防设施及边界

当前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各界的关注,大型公共建筑的安防问题也亟待解决。在这种背景下,场地需要借助自身元素、空间布局和安全技术措施等手段保护场地及建筑物的安全,以提高其抵御自然和人为灾害的能力。在人车出入口处设置路障机、破胎器、自动升降柱、安检设备及防撞柱等设施;展厅之间设置悬浮门和伸缩门;会展最外侧边界设置隔离设施,通过景观美化的手段弱化围墙的存在感;部分广场空间可采用开放式管理,但仍需设置移动铁马等临时路障管控人流。

13 VIP车辆流线示意图

14 地面停车位分布图

3.6 周边市政道路开口设置

西侧海滨大道一期作为货车与小汽车快速集散的主要干道,在南区、中区、北区分别设置一处货运出入口和货运紧急出口(安检不通过车辆使用)。小汽车则通过定向匝道快速进入会展地下室,四处地面开口供西侧配套工作车辆和VIP车辆使用。中部凤塘大道下穿段西接沿江高速,小汽车可通过定向匝道进出地下室,实现快速集散。东侧海汇路设置五处地面车行出入口和三组地库出入口,南侧海云路设置一组地库出入口和出租车专用出入口,上述两条道路主要服务于公交、会展接驳巴士、出租车等公共交通,是人流集散的主要区域。

4 停车场配置

地面配置487个小汽车停车位,其中充电桩车位136个,主要分布在南北登录大厅西广场和宴会厅东侧。中型和大型货车地面停车位917个,中型货车车位主要分布在展厅之间,由于货车通道需要消防通道、消防登高场地结合设计,因而采用垂直停放的形式,通过行车轨迹模拟,将停车位尺寸设计为14m×5m;大型货车主要分布在展厅东西两侧的硬质广场,布置在主次干道之间,采用30°斜停单向驶离的形式布置,停车位尺寸为18m×3.5m。以上货车车位均可与大巴车共享。

5 总图消防策略

在每个展厅及南北登录大厅四周设置环形消防车道,并在每个展厅及登录大厅的一个长边布置消防扑救场地,消防扑救场地距离建筑外墙3~10m,消防扑救场地宽10m。西侧配套建筑周边均有消防车道到达,消防车道结合货运通道共同使用,宽度≥4m,消防车道坡度≤8%,消防车荷载按70t考虑,道路转弯半径≥12m,满足消防规范要求。多层与多层之间的最小防火间距>6m,满足防火间距要求。标准展厅之间间距为33m,由登高场地距离建筑的最小间距(3m)、登高场地的最小进深(10m)、中型货车车位长度(14m)、停车位距离建筑的最小消防安全间距(6m)组成。海滨大道设5个消防出入口,海汇路设5个,凤塘大道设2个,共12个消防出入口。

6 管线综合

项目场地内工程管线种类较多,包括市政配套管廊工程、高压电缆沟、排水沟、冷却水管沟、化粪池及蓄水池、各专业管线等,其性质、用途、技术要求和管径大小各不相同,由各专业分别设计完成,最终由总图专业进行综合优化,并汇总整合在管线综合布置图内。一般来说,当管位相对宽松时优先布置在人行道下方,当管位紧张时优先将重力管布置在车行道下方。因会展建筑在布展时需考虑大型车辆进入场地内布展的情况,因而所有地下构筑物和管道荷载均需满足重型车辆的通行要求。

以展厅之间的空间为例,展厅之间间距33m,车行道宽8m,货车车位14m,为了方便施工检修、维持交通顺畅,所有管井尽可能避免布置在车行道及大型车位内。因排水沟需布置在车行道外侧,导致可布管线空间仅余11m。在此范围内需布置两条污水管和强弱电管、三条给水管、一条消防给水管和废水管、两条排水沟和海绵城市要求布置的排水沟,空间极为局促,为了合理地利用建设用地,以管井错开避让为原则,综合确定各种管线在地上、地下的空间位置,避免工程管线之间、管线与建筑物/构筑物/道路/景观小品布置之间的相互碰撞和干扰,为各种管线的敷设提供良好的施工边界条件。

7 会展室外场地实施与总图设计的统筹整合

7.1 周边及用地现状

基地位于大空港启动区,北侧为已建成的海上田园;向东为沙井、福永片区,以旧工业厂房和城中村为主;向西为未来的海洋新城。基地主要为填海区,现状以未建设用地为主,西侧有220kV琵琶变电站。

15 展厅之间停车位轨迹模拟示意图

16 大型停车位轨迹模拟示意图

17 展厅33m 间距设计逻辑

18 管线综合平面示意图

7.2 市政设施条件及工程规模

在空港片区大面积的用地建设中,基础设施是构成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建设项目正常运营不可缺少的支撑条件。场地周边的市政设施条件主要包括道路和供电、给水、排水、通讯、燃气等管网线路设施,如何在前期设计中合理、科学地处理设施接入点、标高、引线方向和位置等因素,做到敷设简单、线路短捷、使用方便、降低投资,非常重要。会展项目及其配套四期宗地同期开发建设,此外,会展新城启动区综合管廊及道路一体化工程将包含19条市政道路,其中8条道路设置综合管廊,道路总长度30.001km,综合管廊总长度16.642km,会展北侧南连通渠截流河工程、地铁12号线及20号线,会展南北两站也将同步开工建设。

7.3 设计边界问题

7.3.1 会展用地界限权属问题

在原海滨大道(空港新城段)工程设计推进过程中,规划用地范围与生态湿地范围存在重叠,然而其生态湿地范围线已经获得批复,这对原方案的功能组织及敷设方式产生了重大影响,致使原方案无法实施。经过多轮论证,为保障会展中心正常运营,对海滨大道一期进行了优化设计,按不占湿地的上跨凤塘大道的双向四车道建设,对与会展中心衔接的在用地红线范围内的区域局部拓宽处理。

北侧南连通渠截流河从会展中心一、二期之间穿过,并与会展用地红线相互重叠,河岸挡墙及支护进入一期用地红线内。中部凤塘大道会展中心段调整为“主线下穿+地面设置辅道”的形式,以保障城市交通快速上下高速公路的功能正常发挥。南侧地块内保留220kV琵琶变电站、220kV创业站至琵琶站双回线路、220kV奋进站至琵琶站双回线路,沿现状架空线中心位置向两侧控制一定安全距离形成高压走廊,控制宽度为45~90m。将原架空线位入地,以预留出足够的电缆隧道建设空间,新增的高压电缆规划线位从220kV琵琶站到110kV田园变电站以电缆沟的形式进行敷设。

以上周边配套设施由多个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共同完成,需要及时收集、协调各设计单位条件图,准确反馈整合至总图,并在用地内统筹协调,给出综合优化意见,协助业主和施工单位在施工安装前分离并确定合适的施工边界条件。

7.3.2 保障措施

会展周边现状以未建设用地为主,土地整备已完工,周边路网、地下管网、截留河等市政配套设施和轨道交通将与会展中心同步设计及建设。由于该项目建设面积广、时间紧、交叉作业面多,且与室外工程场地设计相关的对接部门和机构多达40余家,因而如何准确传递信息和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由政府牵头在大空港片区建立总体建设协调单位,在会展建设指挥部和业主深圳市招华国际会展运营有限公司的统筹下,深圳欧博设计作为设计总承包牵头单位,联合法国VP建筑设计事务所,与相关政府部门、建设单位及周边市政配套设计单位建立了密切配合的沟通机制。在场地实施中,参与设计、建设和施工的人数多达千人,将场地的设计意图准确无误地传达至各单位至关重要,由业主牵头每周召开两次设计施工协调会,总图设计人员每周安排巡场,最终由总图专业整合周边的市政条件变动(如根据海滨大道进入海洋湿地的范围调整线位,新建10kV电缆沟不得进入道路施工边界,与休闲带相接7座天桥的位置变化等)及现场暂不具备实施的条件(如化粪池、雨水回收池的位置将阻断现场施工的主要道路,部分构筑物进入地铁施工边界将无法实施,需重新选取位置等相关信息。

19 会展东侧海汇路施工现场

20 会展西侧海滨大道施工现场

21 会展西侧配套施工现场

22 周边关系示意图

总图专业在场地设计管理方面发挥了自身的特长,统筹、协调、整合了各专业的条件,结合现场条件和远期规划进行了设计,梳理、提供了落实至图纸的最终方案,进行现场交底和风险提示,以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施工周期的合理性。

7.3.3 室外管线实施与设计协调

会展的地下管线繁多,高程错综复杂,附属埋地构筑物(如排水沟、化粪池、雨水回收池、冷却水管沟、市政电缆沟、市政管廊等)占用的空间较大。在详勘报告中,实测地下平均水位标高为2.09~2.94m,抗浮设计水位按室外地坪标高以下0~0.5m计算,前期软基处理管桩顶标高为4.10m,会展室外主干管线级别与市政管道相同,重力管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压力管外均采用钢管保护,以上限制条件给室外管线施工带来了不少挑战。

以5号化粪池为例,原化粪池的设计位置位于邻近道路的外围绿地内,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方便后期运营和清掏检修等需求,但是该位置处于现场施工主干道,若按此实施对现场影响较大,因此决定在不影响工期及后期使用的情况下,将化粪池移至远离路边的绿化带内。

总图专业作为室外工程的牵头者,需要将所有专业的总平面图协调、汇总,在平面及竖向上进行整合,使各专业在此基础上相互协商避让,解决碰撞矛盾并充分考虑各专业的可实施性。协调、汇总、整合贯穿了会展中心设计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总图专业在复杂项目中的统筹作用。

8 结语

总图作为一张司令图,服务于从前期的拿地策划、项目设计、施工建造、竣工验收的全过程,贯穿全程频繁的变更整合与汇总协调,实时更新,提前规避各种潜在风险,预判众多配合工种的交叉及空白地带问题,在设计中综合考虑近期建设与远期发展的结合,协调边设计边施工带来的经济性与合理性的矛盾,在工程建设实施中起到牵头、统筹、协调、整合、综合的作用,为深圳国际会展中心的设计和建造创造了有利的边界及落地条件。

猜你喜欢
大道展厅货车
光影回响-TW展厅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
大道同行
展厅中的盗贼
意库马涂料展厅
不断改变,不断进步 参观KEF展厅后随笔
厚德载物 方成大道
停车场迷宫
幸福大道145号
鼠小弟的货车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