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通过五个“凡是”阐释了斗争所要坚持的方向、立场和原则。能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关系到中国是否能走好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关键。习近平点出五大风险挑战,亦清晰划出了斗争中原则问题决不让步的底线。
9月3日,在2019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习近平亲自讲授了“开学第一课”,关键词只有一个——“斗争”。
“在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只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在培训班开班式上,习近平作出了上述判断。他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强调“斗争”的四层意涵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部副主任贺新元认为,这篇以“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为主题的讲话至少有以下四层意涵:
第一,面对风险挑战,激励中国共产党不畏难、敢迎难、善克难。提醒全党,有矛盾就有斗争,斗争亦是长期的,至少要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
第二,强化全党“赶考”意识。虽然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领域发展成绩显著,但面临的问题不会少,而且越来越复杂,决不能有“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式的心态与做法;
第三,宣示中国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坚决斗争、寸步不让的决心意志;
第四,因国内外形势需要,释放通过提高斗争艺术积极化解矛盾、追求合作共赢的信号。
“考虑到年初以来国内外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一些领域风险积聚,以上几点意涵的现实意义非常突出。”贺新元说。
划出了斗争中原则问题绝不让步的底线
习近平强调,共产党的斗争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大方向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这与十九大报告的提法一脉相承。
外界注意到,习近平通过五个“凡是”阐释了斗争所要坚持的方向、立场和原则。他指出,凡是危害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各种风险挑战;凡是危害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各种风险挑战,只要来了,我们就必须进行坚决斗争,而且必须取得斗争胜利。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能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是关系到中国是否能走好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关键。习近平点出五大风险挑战,亦清晰划出了斗争中原则问题决不让步的底线。
对于干部队伍来说,习近平另外两段话,则值得反复思量。他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工作、党的建设等方面都有,而且越来越复杂。
习近平在另一段话中指出,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斗争是多方面的,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都需要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全面从严治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消除金融领域隐患、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赢脱贫攻坚战、治理生态环境、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全面依法治国、处理群体性事件、打击黑恶势力、维护国家安全等,都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这里点了14种相对具体的斗争,有些是当前正在进行的,如脱贫攻坚战、扫黑除恶等,而绝大多数都是长期的斗争,需要继续奋斗。
讲述了斗争艺术与策略
在分析斗争形势和对象的基础上,习近平讲述了斗争艺术与策略。他说,要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贏。
竹立家认为,从习近平强调“团结”“合作”“共赢”可以看出,所谓斗争的终极目的并非要“斗倒谁”或“争个你死我活”,而是追求共同发展进步,上述认识超越零和博弈等狭隘思维,体现了东方哲学智慧。
对斗争艺术的强调亦契合现实需求。随着内外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叠加,“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尖锐地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
“该斗争就斗争,该团结则团结,有理有利有节地处理好各种挑战、矛盾与问题,把朋友圈扩至最大,努力实现团结、合作与共赢,这是‘斗争应追求达到的高线。”贺新元说。
习近平还对领导干部提出要求,鼓励他们“主动投身到各种斗争中去,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要有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见微知著能力”。
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认为,这些论述对领导干部政治素养和执政能力建设提出更高要求。只有领导干部的斗争意志、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得到充分发挥,全社会才能更好地做到在各种重大斗争考验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一新起点上,做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无疑将有助自身更好地应对未来新的国内国际变革,为走好下一个70年积蓄力量。”张希贤说。
(中国新闻网2019.9.4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