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猫警长》是真正影响了一代人的动画片,也是开启了一个中国动画新时代的作品。虽然只有短短的5集,但在许多人的记忆中,仿佛贯穿了一整个童年。而戴铁郎的一生,远不是“黑猫爷爷“这一个标签足以概括的。
9月4日晚,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发布公告:著名美术片艺术家、一级导演、国际动画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动画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待遇,动画片《黑猫警长》导演、编剧戴铁郎先生,因病于2019年9月4日19时25分去世,享年89岁。
“黑猫爷爷”去世的消息,很快在网络上热传。《黑猫警长》是真正影响了一代人的动画片,也是开启了一个中国动画新时代的作品。虽然只有短短的5集,但在许多人的记忆中,仿佛贯穿了一整个童年。而那铿锵四声枪响打出的“请看下集”四个字,也让不少已经长大的成年人至今想起依然耿耿于怀。
而戴铁郎的一生,远不是“黑猫爷爷”这一个标签足以概括的。
从“红小鬼”到“冷板凳”
1930年,戴铁郎在当时还是英国殖民地的新加坡出生,父亲戴英浪是马来西亚共产党执行委员会委员。
受父亲的影响,戴铁郎从小就是根正苗红的“红小鬼”。在新加坡读书期间,戴铁郎和他的同学时不时组织义卖、捐款,散发写着“打倒侵略者”的宣传手册。1940年,英政府将戴英浪驱逐出新加坡。10岁的戴铁郎随家人一起回到了中国。回国后没几年,由于叛徒出卖,父亲被捕入狱,戴铁郎就成了家里的顶梁柱。那时他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南京艺术学院的前身)半工半读,白天开会、发宣传单、游行,晚上在灯下制作木刻画。
再后来戴铁郎到北京学习动画(他的同学中有《三个和尚》导演阿达、《哪吒闹海》导演严定宪、《葫芦兄弟》导演胡进庆等),进了学校以后,戴铁郎才发现,同学们大多已在学校学过动画的基本课程,基础扎实。为了赶上进度,晚上9点熄灯后,他就悄悄爬起来,借着厕所的光,给自己开小灶;周末,同学们出去逛街,他就在寝室里继续学习。
由于早早参加革命工作,戴铁郎从小是许多当时大人物都认识的“红小鬼”。初进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美影厂)时,他风光一时,可美影厂在他最黄金的年华中却没能让他大展拳脚。进厂后不久,因父亲受“潘汉年案”牵连,“红小鬼”一下就变成了“黑小鬼”,冷板凳一坐就是二十多年。进厂23年,他没有担任过任何一部动画片的导演,直到潘汉年1982年得到平反,戴铁郎已经52岁了。
那些年里,和他一起进厂的同学们大展身手,作品屡获大奖,而他只能埋头做些幕后工作。
好在画笔在手,真心热爱动画的他也时刻准备着自己的创作。在为著名的水墨画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画金鱼时,他反复修改、精益求精,一共改了6稿。《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经典动画中都有他的心血。
《黑猫警长》的大器晚成和壮志未酬
历史的纷扰最终没有埋没戴铁郎的才华。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戴铁郎曾在偶然的机会下,看到了《黑猫警长》剧本的雏形:当时在报纸上连载的以黑猫警长为主角的科普小故事给了他创作的冲动。
但当时的美影厂尚处于“计划制片”时期,《黑猫警长》做成系列片的想法并没有得到厂里的支持。在选题被否定后,戴铁郎自己改编剧本、设计场景,起用刚刚进厂的年轻人组建班底。
这个美影厂的“边缘剧组”终于花了10个月制作出了两集动画片,在内部放映后却被叫停了,理由是:“里面打打杀杀,不符合传统美学,里面的科学道理也没有什么艺术性。”
直到一年半后,一位北京总局的领导看了,觉得不错;一些小朋友试看后,反响也很热烈。在不作任何宣传的情况下,《黑猫警长》才得以播出。
如今想来,《黑猫警长》在当时有相当的超前性,动物形象趣味十足,除了告诉孩子们正义、团结、有爱、勇敢、求真等普遍動画片都会涉及的“正能量”主题之外,也触及到鲜有动画片会提及的告别、死亡等主题。拥有英雄光环,代表正义的白猫班长原来会离开;而公螳螂早早写好遗书,请求妻子吃掉自己的“童年阴影”,后来成为许多人对神奇大自然规则的初体验。
相比于当时运用剪纸、水墨等传统艺术表现手法在国际上屡获大奖的中国学派艺术动画片,《黑猫警长》显得没有那么“高级”。但如今看来,作为森林卫士的黑猫警长,是多少人童年最生动的陪伴和回忆。甚至,作为动画系列片的“先行者”,从《黑猫警长》的成功开始,美影厂也开启了创作方向的转型之路。
而作为一位动画导演,戴铁郎有着鲜明的创作风格和一以贯之的主题,和他交往过的人都记得他喜欢自然和科学。他执导的其他作品,如《我的朋友小海豚》《九色鹿》《森林小鸟和我》等,在创作上也从来没有偏离过对于环保主题的表达。
1990年初,戴铁郎到了退休年龄,加上和漫画原著作者诸志祥的版权纠纷,《黑猫警长》的“请看下集”再无回音。
他真正的导演生涯只有短短10年,这让戴铁郎多少有些不甘心。退休后,为了补贴家用,戴铁郎每天骑车去郊区,帮别人修改原画。直到80多岁,戴铁郎依然在创作。
晚年在教学岗位继续发挥余热
晚年的戴铁郎虽然没有活跃在动画创作的一线,但依然在为中国的动画事业发挥余热。他参与组建了中国美术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动画系,也在该院校的影视动画学院担任研究生导师。
中国美术学院一位老师回忆,戴铁郎很喜欢和学生们交流,在身体状况还不错的时候经常来学校,学生们也乐于给他展示他们的作品。“他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和学生聊天一聊可以聊很久,对教学很有热情。”虽然动画的技术在更新,但动画是什么、动画应该怎么做,戴铁郎理解得很透彻,对参与搭建教学体系很有帮助。
《黑猫警长》新版电影的导演于胜军在当初制作电影的时候和戴铁郎有过不少交流。作为电影的艺术顾问,戴铁郎没有插手创作,却是于胜军的“定心针”。
于胜军还记得和戴铁郎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当时他已经八十多岁,但眼里有藏不住的天真,“你看他的眼睛,那绝对不像是一位老人的眼睛,他眼神里还有童真。他对什么都充满好奇,对技术也好,对我们的工作方式也好,他都抱有持之以恒的好奇心。”
(《新京报》20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