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坤
【导读】
很多人以为学习古诗词只是学习中国古代经典文化,与写作没有多少关系,其实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中华古诗词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我们从小就开始吟诵古诗词,有意识、无意识中受着古诗词的熏陶。在我们写作文时,古诗词更是成了宝贵的资源。
【写作指津】
中华古诗词有着优美凝练的语言、朗朗上口的韵律、动人心魄的情感、生动新奇的想象和深刻入微的哲理。学习古诗词,其实对我们作文的帮助非常大。
一、学习古诗词,可以领悟到现实生活是我们写作的源泉
写作离不开生活,诗人们怀着一颗对生活的热爱之心,从生活中汲取写作的源头活水,创作了一首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的古诗词。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一诗,以平淡自然的诗句描述了归隐田园后一天的劳动生活,抒发了诗人不愿混迹污浊的官场、归园田居以求返璞归真的情感。
由此可见,写作的真谛就是写生活。走进生活的大舞台,用眼去看、用耳去听、用心灵去感受,真正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二、学习古詩词,可以学习古人用心灵去写作,抒发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真实的情感,是写作的灵魂。人无灵魂徒具形骸,文章无灵魂定是苍白无力、虚假的,无以动人。我们要如何用笔去书写人生的感悟,碰撞出真实的火花?
作文中要写真话、抒真情、做真人,这些我们从古诗词中都可以体会到。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烈日烘烤下艰辛的劳作,换来的却是“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如此悲惨的景象触动了诗人的心弦,出于对劳动人民深深的同情,不禁发出“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感慨,自疚自愧中,也是对整个官僚贵族社会的隐约批判。
由此可见,通过古诗词的学习,可让我们走出矫揉造作、虚情假意、无病呻吟的泥潭,用“求真”的态度作文,创作动人的篇章。
三、学习古诗词,可以培养我们的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古诗词的语言凝练、含蓄且意蕴丰厚,加之古诗词距今的时空跨度大,能给予我们广阔的想象空间,让我们的思绪在古人生活的世界里自由驰骋。
背诵古诗词容易,而要真正读懂古诗词,就得充分调动我们的大脑去想象和联想,努力走进诗词的意境中,透过语言的表面,去领会作品的深层意味和情趣。如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联想到北方与西北的敌人。通过想象,一次普通的出猎活动便成为了一次具有广泛群众性的武装演习。词作纵情放笔,风格豪放,“狂”态毕露,充满阳刚之美。词人把“倾城随太守”的壮阔场面与自己的处境联系起来,与自己的理想抱负联系起来,与保家卫国的战斗联系起来,胸襟开阔、胆气豪壮的形象跃然纸上。是联想,起到了“点石成金”的功效。
同时,这首词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不禁令读者想象主人公拉满弓、英勇杀敌的雄姿,甚至想象那飞箭如雨的激烈战斗场面。这首词联想丰富,给予了我们想象的空间,极大地拓宽了我们的思维。
通过这样的学习,可以有效地培养我们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尽情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让思绪在自己独有的空间遨游,“思接千载,精骛八极”,何愁不能创作出独特新颖的文章?
四、学习古诗词,可以体会到古人表情达意时锤炼字词的技巧
“细节决定成败”,一个字、一个词在语言表达中的运用是否精准,直接关系到一篇习作的成败。一首好的诗词之所以能千古流传,其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一字顶千金”。
王安石《泊船瓜洲》一诗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是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其中有一个十分经典的字——“绿”,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能表现出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
妙笔生花的字词,细细推敲,仔细琢磨,无不发人深省,启人心智。我们在学习中要抓住这些关键字词进行赏析,切实地意识到作文要有古人那样的斟酌精神,善于锤炼字词,使表情达意更加准确、传神,进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诵读古诗词不仅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陶冶我们的情操,对我们作文水平的提高也大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