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浩杰
从质量取胜到技术引领,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在自我挑战中自立自强。
最近,《日本经济新闻》发布了2018年“全球主要商品与服务市场份额调查”结果。在纳入调查的74个品类中,中国企业有10个品类市场份额居首,其中家用空调品类中格力、美的和海尔位居全球三强,成为最具竞争力的中国制造。
在这份调查中,格力在家用空调中以20.6%的占有率稳居首位,超出第二名近6个百分点。这已是格力家用空调产销量自1995年起连续24年位居中国空调行业第一,自2005年起连续14年领跑全球。
1902年,为了给室内降温,美国机械工程师卡里尔给自己所在的印刷厂装上了世界上第一台空调。20年后,伴随着离心式空调机的诞生,人开始成为空调服务的对象。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空调作为奢侈品开始陆续出现在中国的普通百姓家庭中,国产空调也同时起步。
虽然起步晚,底子薄,但在短短二三十年里,中国企业即实现了在空调领域的弯道超车。如今,格力等一批中国空调品牌享誉世界,在市场、技术等方面全面领先全球。
回望百年空调发展史,中国制造何以后来居上?格力的发展颇具代表性。
1991年,格力以一条落后多年的生产线、年产量仅2万台窗机起步,从一个没有技术全靠组装的小厂,发展成为拥有24项国际领先技术的大企业,2018年营收超2000亿元,利润262亿元,创造了高质量发展的格力奇迹,不仅改变了美、日等发达国家对空调技术的垄断,更是将“中国制造”牢牢锁定在全球空调老大的宝座上。
探寻这条崛起之路,在全球市场叫响空调“中国造”,格力靠的是什么?
严格的上市把关造就了过硬的产品品质。
对此,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的回答是:格力靠的是三十年如一日的“折腾劲儿”,从质量取胜到技术引领,坚持走自主创新之路,在自我挑战中自立自强。
1998年,格力第一台变频产品“冷静王”正式问世,这比同行慢了一大拍。事实上,这款产品两年前就研发出来,但一直被格力“雪藏”。
彼时,变频空调在全球市场中已占70%的市场份额。上市推迟,对格力来说,直接意味着市场的巨大损失。
但格力有自己的坚持。时任格力副总经理的董明珠认为,国内变频空调刚刚起步,技术还不成熟,一个突出表现在变频空调极易受电磁波干扰而发出噪音。只有将所有技术难题攻克后,格力这一产品才有资格上市。
严格的上市把关造就了过硬的产品品质。格力变频空调产品一上市就受到青睐,2010年,格力变频空调产销量超250万台,占据了国内16%的市场份额。
这是格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开始,也是中国空调产业的转折点。
2000年,补贴政策驱动和高温天气的市场带动,我国空调企业内销出货近4460万台,同比增长44%。伴随着空调的空前畅销,大量“螺丝刀工厂”开始出现,一把螺丝刀、一张旧桌子、一间破泥房干起来,插上电源、风机一转,手一摸有凉气就算合格产品,就可以卖钱了。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冒出来的“螺丝刀工厂”达几百家。这些企业都将低价作为市场的敲门砖,一些大品牌空调企业,也迫于库存压力,纷纷降价促销。一边是在终端市场赔本赚吆喝,一边是在生产端偷工减料降成本,空调企业陷入恶性循环,国产空调也被扣上了“低价低质”的帽子。
市场占有率位居第一的格力,在价格战的攻势下,市场压力空前增大。但格力坚持不降价,决心走质量和技术驱动市场的自主创新之路。“只是拼价格,只是靠拼装,中国空调没有未来!”董明珠的话掷地有声。
扔掉“螺丝刀”,不打价格战。在格力的影响下,国内空调一线品牌纷纷抽身价格战,转向质量提升和技术研发。红火一时的“螺丝刀工厂”很快被市场淘汰,空调行业驶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
“真金不怕火炼,格力空调,请消费者看心脏。”
2001年,格力在媒体打出上述17个字的醒目广告。董明珠来到北京,带着技术专家为消费者讲解空调的“心脏”——压缩机的质量优劣,格力使用的进口压缩机与国内压缩机在性能上做對比,让消费者对空调质量有更全面的了解。
一改以往低调内敛的风格,声势浩大地主动揭开空调质量好的谜底,这种“非常之举”,与格力在质量取胜市场的道路上,如影随形,成为串起格力质量强企之路的生动注脚。
用历史长镜头打量,能清晰地看到董明珠一脉相承、不断升级的“质量经”:
1994年,开始实施精品战略,动员公司上下狠抓产品质量;
1995年,设立行业内独一无二的筛选分厂,对每一个进厂的零部件都要进行筛查,合格后方能走上生产线;
2005年,格力率先在行业内提出“整机6年免费包修”的承诺,并将“家用空调产品10年包修”等作为公司内部的质量工作新目标……
“完美质量管理模式”给格力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通过观察不难发现,2005年之前,格力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但质量和服务成为它的招牌。设计更新颖好看的外观,在配件上把质量做好,尽最大可能提升产品效能。正因为格力狠抓质量,向更好挑战,格力空调的制冷效果要比同行更好,因此也有了“好空调格力造”的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