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奥地利“大家”同摘诺奖

2019-10-11 10:25黄云迪于洋冯雪珺青木任重
环球时报 2019-10-11
关键词:丘克德克诺贝尔文学奖

本报驻瑞典、波兰、德国特派、特约记者 黄云迪 于洋 冯雪珺 青木 ●任重

当地时间10日,因性侵丑闻暂缓颁布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以2018、2019两年奖项连发的噱头,强势回归大众视野。最终,有“波兰文学女王”之称的奥尔加·托卡尔丘克以及奥地利文学巨匠彼得·汉德克分获奖项。正如此前外界估计的那样,被寄予重塑瑞典文学院形象重任的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选择了保守道路。不论是汉德克还是托卡尔丘克,都是早已功成名就的文学大家,其文学成就受到世界文学界和大众的广泛肯定。多年来,两人都是诺贝尔文学奖的大热候选人。

变与不变

与往常一样,前来报道今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各国记者继续遵循优良的“诺奖排队传统”,在会场大门开启前就早早聚集在了位于斯德哥尔摩老城中心位置的瑞典文学院门口,以期抢占更好的机位。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对于进入会场人士的身份审核与安检流程明显严格了许多;会场内为前来报道的文字媒体提供了数排座位,不再需要站着挤在一起等待宣布;所有专业的摄录记者则被安排在座位之后的特定机位,长枪短炮,严阵以待。会场秩序在安保人员的强势管理下井井有条,一切无不传递出一种庄严、紧张的信息。

下午1时,随着大门缓缓开启,新任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马茨·马尔姆缓步从后台走至台前,先用瑞典语后用英文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女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文学家彼得·汉德克。因为前者“有着百科全书般的叙事想象力,把横跨界限作为她的一种生活形式”,后者“在他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中用语言独创性探索了人类经验的边界和特殊性。”

“诺贝尔文学奖希望恢复常态”,德国《法兰克福汇报》10日称,这二人得奖符合世界公众的期望,不像之前美国民谣艺术家鲍勃·迪伦那样引发争议。两位作家都撰写了高质量的文学作品,都是各自语言的知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希望以此重新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

第五位波兰获奖者

对于托卡尔丘克获奖,波兰各家媒体都在显著位置进行了报道。波兰国家电视台反复播出2018年托卡尔丘克获得布克文学奖时的采访视频,很多新闻网站也推出了她的作品回顾和之前的专访文章。

现年57岁的托卡尔丘克在波兰是一位家喻户晓的作家,善于在作品中融合民间传说、神话、宗教等故事元素,尤擅描绘当代波兰生活景致风格。她毕业于华沙大学心理学系,在正式写小说之前,她的职业方向是成为一名心理学家。这段心理学经历极大地影响了她的小说写作。1987年,她以诗集《镜子里的城市》登上文坛,之后接连出版长篇小说《书中人物旅行记》《太古和其他的时间》《白天的房子,夜晚的房子》等作品。她曾两次获得波兰文学最高荣誉“尼刻奖”评审团奖,四次获得“尼刻奖”读者选择奖。2017年,以她的作品改编的电影《糜骨之壤》在第67届柏林电影节上获得银熊奖。

托卡尔丘克是第五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波兰作家,也是第15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作家。2015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列克谢耶维奇曾称赞托卡尔丘克是“辉煌壮丽的作家”。▲

“德语文学活着的经典”

得知汉德克获奖后,奥地利《媒体报》评论称,汉德克以诗歌的颠覆力量来反抗时代潮流,并视之为职责所在。自他第一本小说问世以来,没有一年停止过出版。汉德克曾对《媒体报》表示,自己至多是个知识专家,而不是一个博学智者。实际上,他是奥地利当今最杰出的作家。

汉德克著有小说《无欲的悲歌》《左撇子女人》,剧本《骂观众》《卡斯帕》《形同陌路的时刻》等。他创作的《卡斯帕》在现代戏剧史上的地位堪与贝克特的《等待戈多》相提并论。在文学创作之外,汉德克与文德斯合作编剧的《柏林苍穹下》成为影史经典。他2009年获得卡夫卡文学奖,2014年又获得国际易卜生奖。诺贝尔奖得主耶利内克曾说,“汉德克是德语文学活着的经典”。

相比托卡尔丘克,汉德克可能更为中国读者所熟悉一些。很多人知道他是因为《骂观众》这样惊世骇俗反传统的戏剧文本,也有人因为他是《柏林苍穹下》的编剧而了解他。从2013年开始,汉德克的作品被逐渐翻译成中文出版。2016年10月,他还曾经到访中国,并在上海举行讲座。▲

瑞典文学院需更多改善

诺贝尔文学奖颁奖机构瑞典文学院从2017年底开始卷入一桩特大性侵丑闻——一名终身院士的丈夫被爆侵犯18名女性。随着丑闻发酵,后续调查又爆出多项贪腐和违规行为,震惊瑞典文坛和国际舆论。2018年5月,瑞典文学院宣布,取消颁发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2019年将恢复颁发。

瑞典文学院过去是评选诺贝尔文学奖的唯一法定机构。不过,法新社报道称,按照诺贝尔奖基金会的要求,2019至2020年度的评委会增加5名外部成员,以加强监督。“德国之声”9日称,新成员将给2019年的评审过程带来新鲜空气。英国广播公司称,瑞典文学院还规定正在接受刑事调查或者有利益冲突的人不能担任院士。路透社称,瑞典文学院院士属终身制,离世方能换人,不少厌倦院士职责的人选择不再参加会议,却仍拥有院士身份。按照改革后的制度,院士被允许自行离职。瑞典文学院常务秘书的马茨·马尔姆表示,上述改变非常有效,他们对未来充满希望。他承认,丑闻令学院形象受损,仍需要作出更多改善。

路透社9日援引诺贝尔奖基金会执行董事海肯斯登的话说,瑞典文学院行事更加透明,这是好事,“我们与文学院达成共识,即他们应该评估终身院士资格,尝试院士任期制”。瑞典歌德堡大学文学教授埃兰姆认为,瑞典文学院必须做出更多改变,为了维护诺贝尔文学奖声誉,应该设定院士的年龄不能超过80岁。▲

猜你喜欢
丘克德克诺贝尔文学奖
微言大义
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读我
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无用
彼得·汉德克获奖信息
彼得·汉德克人物争议
“熊”视眈眈
为何今年不颁发诺贝尔文学奖?
诺贝尔文学奖VS茅盾文学奖,谁更能反映中国文学的真实状况?
我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