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日本特约记者 蒋丰
由于嗅觉灵敏,狗狗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搜救犬、缉毒犬、导盲犬等。日本近些年开始利用狗类对癌症的特殊功能,发展“嗅癌犬”的训练事业。《环球时报》记者近日探访日本一家著名的“嗅癌犬”训练基地,近距离观察“嗅癌犬”如何工作。
记者探访的千叶县馆山市“嗅癌犬”训练基地位于该市海边,里面种植了很多热带风情的棕榈树,专门为狗狗盖的建筑物蓝白相间,基地内部还有狗狗专用的游泳池和运动场。据基地专门负责训练“嗅癌犬”的佐藤悠二先生介绍,目前该基地里有6只“嗅癌犬”,都是拉布拉多。拉布拉多灵敏度高、嗅觉好,而且注意力集中,容易与人建立信赖关系,能够坚持下来常年严格的训练。
在现场,佐藤为记者演示“嗅癌犬”如何工作。记者按照指示,向指定的密封袋里呼气。佐藤将呼气采样放入一排5个盒子里,这5个盒子里有一个大肠癌患者的采样,有记者的采样,其余是健康人士的。只见“嗅癌犬”在大肠癌的采样前坐下,头转向佐藤示意。第二轮是将大肠癌患者的采样换成了胃癌的,打乱顺序,“嗅癌犬”又一次坐到胃癌的采样前,头转向佐藤示意。此后,又有3只“嗅癌犬”重复这一过程,都做到准确无误。经4只“嗅癌犬”确定,记者并无癌症征兆。
“嗅癌犬”最早出现在1989年,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报道一则有关皮肤癌早期发现的案例。消息称,一名家住伦敦的女性,发现腿上长出一处隆起性黑痣,该女子养的柯利牧羊犬总是围在她腿边,不断闻痣的气味,而且“屡教不改”。狗狗的异常表现,让该女子有了警觉,于是安排了精密体检,被诊断出皮肤癌初期。这则消息发布后,英国、意大利、韩国等先后投入了“嗅癌犬”的训练事业。日本2000年开始有“嗅癌犬”的训练,经过近20年发展,最终佐藤悠二脱颖而出。
佐藤1989年在千叶县设立训犬中心,曾为日本成功训练大量水灾搜救犬,2005年他开始从事“嗅癌犬”训练工作。如今,千叶县“嗅癌犬”训练基地已同日本20多家医疗机构开展合作。
千叶县“嗅癌犬”训练基地投资人、旅日华人李爽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现在虽然有X射线、超声波检查、血液检查等方法,但部分患者通过上述方法是诊查不出癌症的。“狗狗的嗅觉,是人类100万倍以上,‘嗅癌犬优越的地方,是能够闻出癌症潜伏期、癌细胞形成期所发出的气味,”据李爽介绍,现在“嗅癌犬”诊断的准确率几乎接近100%,日本很多医院确诊后会取样送到基地做最终确定。
李爽告诉记者,训练“嗅癌犬”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今后将利用“嗅癌犬”特定的各类癌症气味,研发出传感器,未来,人们通过AI(人工智能)芯片就可以诊断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