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宫柯 眸回
建国70年来,油气田勘探事业发展如火如荼,蒸蒸日上。目前,中国以石油年产量排名第五、天然气排名第六的骄人业绩跻身世界油气生产大国的前列。这一伟大成就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百万石油人为之不懈奋斗的历程回肠荡气。
西进东移 立竿见影
新中国成立之初,石油工业一贫如洗,为了摆脱依赖进口的桎梏,立足本土找油找气是必由之路。中央人民政府一成立便组建了地质部和燃料工业部,在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下展开地质调查,首选油气露头比较多的西南和西北进行勘探。
1953年,地质部率先在20余万平方公里的四川盆地南部发现了川南气田。
1954年盛夏,燃料工业部石油管理总局局长康世恩,亲自率领400余人的勘探队牵着300多峰骆驼,闯进了青海省境内的柴达木盆地探查蕴藏油气的线索。
1955年7月,成立石油工业部。当年10月发现了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比较大的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同年12月,青海柴达木盆地也传来了好消息,布钻的泉1井发现了工业油流。
1957年,石油工业部新疆局首次探查面积最大的塔里木盆地。1958年10月,在库尔勒与阿克苏之间的凹陷区布钻了依1井,发现了储量很小的依奇克里克油田,预示着广阔的塔里木盆地富含油气。
1958年9月,石油工业部青海局在柴达木盆地5号构造布钻的地中四井钻至600多米时发生井喷,狂泄的油气流宣告发现了冷湖油田。与此同时,石油工业部四川局在川中地区又发现了一处天然气田,相距不远的三口探井还钻遇了高产油流。石油工业部立即组织川中会战,但收获甚微。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从西北到西南的油气勘探既有成功的欢呼雀跃,也有失败的顿足扼腕。总体来说,发现的油气田数量太少,储量偏低,石油依赖进口的格局虽得到缓解,但没有实质性改变,可谓喜忧参半。
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局之年,党中央指引油气勘探战略东移,东北的松辽盆地有幸成为第一个选区。1956年,地质部成立了松辽石油普查大队。1958年,石油工业部成立了松辽石油勘探局。同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派出专家学者进行综合研究。两部加一院的组团勘探,惊天动地,联合发力, 1958年4月惊现油砂,1959年9月26日喷出油流,用了不到五年的时间,一举锁定了地质储量超过当时全国总和的特大油田。建国十周年前夕,紫气东来,时任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欧阳钦欣然提议,用大庆这个响亮称谓,命名了新中国自主发现的最大油田。
百年沉疴,十年破壁,数万找油人迎难而上,前仆后继,开启了新中国石油工业走出低谷的划时代转折。
958年,松辽石油勘探局地质队进行野外调查
1969年,江汉石油会战转运钻井物资
1970年,辽河油田勘探誓师大会
陕甘宁石油会战协作会议
乘胜东进 势如破竹
油气勘探战略东移,华北平原是选区之一。20世纪50年代中期,地质部和石油工业部相继派出勘探队伍进行普查。
1961年4月,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探处在山东省东营凹陷布钻的华8井钻遇工业油流。1962年9月,布钻的营2井又获高产。1963年12月,地质部第一石油普查大队在黄骅凹陷布钻的黄3井也传来了出油喜讯。接连发现的油气显示,将搜索油气藏的重心引向了渤海之滨。
1964年初,石油工业部抽调2万多人组织华北石油会战,历时3年找到了9处构造,布钻的坨11井钻遇80多米厚的油层,日产量高达千吨。继发现大庆油田之后,第二个大型油气富集区在山东省东营隐隐显身,用会战指挥部所在地胜利村的名称,命名了山东胜利油田。
弧形的渤海湾形成了一个包围圈。1965年2月,布钻在天津市大港区东部的港5井和港7井发现工业油流。同年7月,在港西地区布钻的10余口探井又相继见油,从而在海河入海口处发现了大港油田。
渤海湾的地层沉积有亲缘关系,南部和中部的油气发现预示着北面的辽河入海口不可小觑。1964年到1965年,地质部在辽河入海口一带布钻了辽1井和辽2井,发现轻微的油气显示。石油工业部调集大庆油田1000余人南下辽河,运用地球物理勘探的新方法查明了一批适宜储油的地质构造,布钻了34口探井,19口钻遇工业油流。1967年3月,发起了辽河石油会战,探明了于楼、黄金带、兴隆台等含油构造,命名为辽河油田。
1965年初夏,为配合三线建设,内地的油气勘探提上日程。石油工业部四川局再度向极端诡异的地层宣战,4000余人集结威远和泸州两地,历时一年半发现了10个高压天然气田和2个小油田。
1965年底,地质部和石油工业部并肩探查湖北省境内的江汉平原。布钻在潜江凹陷上的潜深4井和潜深5井相继发现高产油流。1969年3月,石油工业部会同武汉军区调集12万人,组织江汉石油会战,探明了6个油气藏,合称江汉油田。
纵观20世纪60年代的油气勘探,可谓硕果累累,惊喜连连。从渤海沿岸到四川盆地、江汉平原,一连串的新发现使中国的油气储量与日俱增,彻底否定了中国贫油的谬论。
遍地开花 连年会战
1970年,苍天厚土的中原大地热闹非凡,地震勘探的炮声震颤了南阳凹陷。1971年8月,布钻的南5井钻遇工业油流。1972年5月,石油工业部成立南阳勘探指挥部,“立足南阳,面向全河南”的油气钻探历时五年,先后在南阳、泌阳、濮阳三地发现了一批油气藏。因为地名都带“阳”字,喜称“三阳开泰”。此后,在河南省诞生了两处油田,南面的叫河南油田,北面的叫中原油田。
1970年,石油工业部会同吉林省在扶余地区展开详探。上万人的会战队伍在松花江以南探明了4处储油构造,统称为吉林油田。
1970年,还有一场石油会战撼动黄土高原。位于陕甘宁与内蒙古交界的地域很早就发现了油气踪迹,但是储油层过于致密,总是井井见油,井井不流。沉闷的僵局被布钻在陇东地区的庆3井打破,8月份喷出了工业油流。9月份,布钻在甘肃省庆阳县马岭构造的庆1井再传佳音,日产30吨的油量,坚定了石油工业部组织陕甘宁石油会战的决心。在兰州军区的协助下,调集5万余人历时5年,征服了侏罗系地层,发现了一批低产量的油气田。因会战指挥部设在小镇长庆桥,命名为长庆油田。
1975年7月,冀中任4井喷出日产千吨油流
1974年11月,历经20余年的长江下游油气勘探终于有了进展,在河网密布的高邮湖真武构造布钻的苏58井喷出了油流,发现了刘庄油田和曹庄气田,由此引发水乡石油会战,命名为江苏油田。
1975年7月,在临近北京和天津的白洋淀地区发现了古潜山,任4井戳开了溶洞式的大油库,酸化后日产量高达千吨。随即3万余人发起冀中石油会战,探明了14处油气高产区块,统称为华北油田。
1975年末,辽河地区的勘探转向西斜坡,在芦苇荡里嗅出了油气味道。汇聚一万余人展开曙光、欢喜岭会战,辽河油田锦上添花,再度增储上产,名震关外。
1979年,大港油田向东扩展勘探,在渤海湾西岸的唐海地区发现了冀东油田。
20世纪70年代的油气勘探遍地开花,迎来了石油地质储量快速增长的第二个高峰期,推动全国石油年产量突破了1亿吨大关。
解放思想的划时代巨变,使中国的油气田勘探如虎添翼,改革开放引进的新技术、新装备、新理念,为再度征战戈壁、沙漠、黄土高坡提供了条件。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美、中法合作的地球物理勘探队开进了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发现了隆起幅度很小的构造群。1987年3月,布钻在沙漠腹地的轮南1井摸到了油气脉搏。历经五上五下,持续了40多年的塔里木盆地勘探,终于在1988年底迎来了突破性的转机。
此时,撤销了石油工业部,成立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轮南2井再度斩获高产油气流的捷报,吹响了六上塔里木的集结号。1989年4月,在新疆库尔勒市设立了塔里木石油勘探开发指挥部,首先在轮南和英买力地区控制含油面积,同时向塔中和塔东寻迹追踪,并以轮南2井为中心开辟生产试验区。1989年夏末秋初,轮南8井和3井相继喷油,宣告隐藏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的轮南油田横空出世。改革开放后的六上塔里木,突破了沙漠戈壁的严酷封锁,隐秘了亿万年的油气藏接连现身。
新疆占中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东部的吐哈盆地也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1988年,布钻的台参1井钻达四千多米深的侏罗系地层,累计发现了40多米厚的油层。1989年1月5日凌晨喷出了高产油流,发现了鄯善油藏。紧接着14个油田、2个气田相继探明,在新疆东部诞生了吐哈油田。
准噶尔盆地的勘探还有多处空白。1984年,新疆石油管理局运用新技术在东部找到了北三台彩南油田,在中部探出了石南、石西、呼图壁油气田。老石油基地枯木逢春,活力再现。
1969年,江汉石油会战转运钻井物资
80年引进的数字化地震勘探装备挺进戈壁滩
青海柴达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始终没有中断,1984年8月,在狮子沟构造布钻的狮20井,钻到4100米时发现油层,千吨油流和百万方天然气一涌而出,发现了地质储量上亿吨的尕斯库勒油田。1985年6月,布钻在南翼山构造的南2井,日产700吨的原油和100多万立方米天然气。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名不虚传,成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气产区。
内蒙古高原的鄂尔多斯盆地,是长庆油田扩大勘探的主要区域。1983年,地震普查圈出了10多处凹陷,布钻的探井控制了一个面积上千平方公里的超大型天然气聚集区,命名为靖边横山大气田。
回望20世纪80年代的油气勘探,可谓是面向大西北荒漠化最严重的瀚海征战,艰难的程度举世罕见,取得的成就气壮山河,蔚为大观。
20世纪90年代初,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信心满满,提出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构想。此后的十年间,油气勘探借助深化体制改革的长风再度提速,油气并举的大发现,成为西部大开发最绚丽的色彩。
胜利油田钻井
1990年,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布钻的塔中1井,钻达6500米的深度遇到了高压油气层,熊熊燃烧的试油火焰照亮了大沙漠变成大宝库的光明前景。1998年,在库车凹陷布钻的克拉2井,惊现了最震撼人心的大发现,钻达四千多米深时发生了强烈井喷,一个前所未见的超高压大气藏狂躁出世。这一盖世之功奠定了西气东输,成为清洁能源助推中国经济加速腾飞的气源地。
西部“四盆地一走廊”的勘探成果,尽管气多油少,美中不足,但是以当量折算的地质储量,使中国拥有的油气资源攀上了第三个高峰。
盘点70年来陆上油气勘探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从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起,油气地质储量的数字连年增长,截至2010年累计发现了645个油田、233个天然气田。据2017年统计,全国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89.7亿吨、天然气地质储量13万亿立方米,建成了35个油气生产基地,石油年产量跃升到2亿吨,天然气年产量以每年6%的速率递增到1487亿立方米。这些数字的背后血汗交融,含辛茹苦,科学技术持续进步的含金量与日俱增。
展望未来陆上油气勘探的前景,奉献能源,保证国家安全的使命依然任重道远,还会有惊艳世界的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