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学商学院 罗远旺
近年来的中央一号文件都表明了推进农业的产业化融合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大方向,党的十九大更是在此基础上,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的重要部署。这体现了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决策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组成部分。
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一方面,我国农业的发展面临生产成本偏高,农产品价格偏低,生态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的现象;另一方面,我国城乡差距仍较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相比城市仍很落后,借鉴国外发展历史经验,我国农村仍有很大的开发空间,农村产业融合势在必行(王兴国,2016)。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三产融合)是指以农业为基础和依托,以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融合渗透为路径,通过产业联动、产业集聚、技术渗透、体制创新等方式,将资本、技术以及资源要素进行跨界集约化配置,形成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带动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甚至农村产业空间布局的优化,达到实现农业现代化、城乡一体化和农民增收的目的(马晓河,2015;姜云长,2015;郑风田,2015)。农村三产融合来源于产业融合理论,美国学者Rosenberg(1963)对美国机械进化史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工具的工艺和使用在多种不同行业扩散的现象,这是国外产业融合思想的起源。麻省理工学院学者Negreouponte(1978)认为行业技术边界领域是发展最活跃的领域,这个观点打开了研究产业融合的大门。日本学者今村奈良臣(1996)首次在全球范围内提出“第六产业”这一概念,深层内容是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体,依附二三产业的发展,丰富农业的产业属性,提升农业的价值效益。
广西是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农业产区,现代农业发展独具特色,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取得了良好进展,并形成了农户主导、农民合作社主导、龙头企业主导、“互联网+X”主导等主要融合发展模式(师艳玲,2016)。然而围绕广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研究的仍不多,三产融合发展的评价还未形成统一的指标体系,相关实证研究还不多见。本文将构建农村三产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广西农村三产融合发展进行实证研究,为广西农村三产融合进一步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本文结合蒋一卉(2017)、李芸(2017)、冯伟(2016)等学者关于农业产业融合指标体系的研究的基础上,以产业融合的过程和产业融合的结果来构建三产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如表1所示。
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过程指标分为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农业服务业融合三个二级指标。
(1)农业产业链延伸。农业产业链延伸是指农产品从原料生产到加工、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的链接。本文相应选用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农产品加工业与第一产业产值比、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农、林、牧产品批发业零售额这4个指标作为评价农业产业链延伸的依据。
(2)农业多功能性发挥。农业多功能发挥体现在农业资源与生态和文化等因素的功能组合。本文相应选用肉类总产量、园林绿地面积、化肥施用强度、休闲农业年营业收入这个4个指标作为评价农业多功能性发挥的依据。
(3)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是指以农业为载体,为农业发展助力和服务的相关产业。本文相应选用了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亿元以上规模的农产品市场的成交额、农业保险额、广西农村宽带接入用户数这四个指标作为评价农业服务业融合的依据。
农业与二三产业的融合结果指标用社会效益表示,具体包括农民增收与就业、城乡一体化两个二级指标。
(1)农民增收与就业。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发展能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吸引更多的返乡创业者,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好的致富环境。本文相应选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农村居民非农收入占比、乡村非农就业率这4个指标作为评价农民增收与就业程度的依据。
(2)城乡一体化。通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缩小第一产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差距,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完善农村基础设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本文相应选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财政对农业的支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
本研究的数据主要来自2007—2017年《广西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广西农业信息网等政府信息网站。本文采用熵取法计算各指标体系的权重,根据各指标的权重,运用每个年份每个指标的得分与其权重的乘积之和确定综合评价值。权重的确定和评价指标值的计算过程如下:
表1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
表2列出了广西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的评价结果。由表2可知,2006—2016年期间,广西农村产业融合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从2006年的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综合得分0.688分增长至2016年的2.493分,年平均值为1.390分。2008、2009、2010这三年整体上呈现“过山车”式波动,2008年增长率为24.26%,跌落至2009年的-23.71%,再回升至近2010年的29.66%,达到近十余年的增长率峰值。2009—2016年,由于广西休闲农业的快速发展,广西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
(1)农业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系统情况分析。由表2可知,农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系统的得分整体呈上升趋势,2007—2009年间波动较大,2009—2016年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发展,综合值从0.556增长至2016年的1.479。这一方面反映了广西农业自身实力的增强和农业与关联产业融合的更加密切。另一方面,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社会经济效益系统也在2009—2016年间呈现递增趋势,反映了农业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系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社会经济效益的增长。
(2)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社会经济效益系统情况分析。由表2可知,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社会经济效益系统的得分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年的综合值是2006年的6.8倍,可见2006—2016年这十余年间,广西的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改善,城镇化水平得到提升,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但与同时期的农业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系统的平均值0.811相比,二三产业融合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平均值0.579仍较低,2009年,农业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平是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社会经济效益水平的2.7倍。可见,产业融合与社会经济效益仍未能协调发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目的是使农民增收,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如果不能处理利益机制问题,那产业发展的红利就不能很好的回馈到农村、农民、农业中去。
(3)各子系统产业融合情况分析。2006—2016年间,广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评价系统中的二级指标系统总体上发展趋势良好,但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系统和农民增收和就业系统波动较大。从横向来看,农业产业链延伸系统得分较高,农民增收与就业系统次之。农业与关联产业的融合发展系统内部,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系统远低于另外两个系统,这说明广西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仍未能很好满足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社会经济效益系统内部,2006—2009年间,城乡一体化系统得分高于农民增收与就业系统,2010—2016年,农民增收与就业系统得分高于城乡一体化进程。综上所述,评价体系中各子系统内部发展不平衡,农业服务业系统和城乡一体化系统发展较缓慢。
表2 广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结果
本文通过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对广西农村三产融合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农业服务业发展滞后。根据评价结果,广西的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系统的分值增长率较高,但整体水平相比其他系统而言仍较低,可见该系统是当前广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一大短板。第二,利益协调机制不畅。广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产业融合与社会经济效益未能协调发展,产业发展速度远快于农民的增收速度。在龙头企业和农业生产组织的夹缝中,农民处于劣势地位,大部分的利益外溢农村地区,这会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此外,一些产业融合主体组合在分配利益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利益分配不均,导致合作的不稳定和破裂,这种利益机制的不完善影响了广西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第三,农村产业融合的配套措施建设和政策仍需加强。在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方面,广西的城乡差距有扩大趋势。城乡固定资产投资比从2006年的7.95扩大到2016年的12.55。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了推动产业融合和乡村振兴,本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完善农村三产融合利益协调机制。广西的农业、林业、旅游、环境、财政部门要构建联合机制,强化综合决策,强化工作落实,进一步完善广西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协调机制,及时解决问题,保障农村居民的权益,让他们的劳动成果能更高效地转化为经济价值。第二,持续强化公共服务完善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农村金融保险体系,提升农村信息化服务能力,提升农业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助力农村产业融合。第三,加强农村政策扶持,推进农村产业升级。加大对农村生产生活设施的投资,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盘活农村资产,培育产业融合主体。第四,继续深化城乡一体化进程,优化城乡资源配置,让更多人才、资金、技术资源流向广大的农村地区,把农村地区打造成一个新的价值平台。